基层电大教师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2012-04-18 07:13厉显畈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基层学校

厉显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磐安分校,浙江磐安 322300)

基层电大教师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厉显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磐安分校,浙江磐安 322300)

文化建设是基层电大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而教师文化建设又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文章根据县级基层电大具体情况,通过教师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基层电大教师文化建设的十大策略,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基层电大;教师文化建设;策略

建设具有电大特色的教师文化,是基层电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文化建设的策略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基层电大在教师文化建设中,可采取以下十大策略。

一、明确建设任务,实行目标引领

基层电大开展教师文化建设,首先必须明确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任务,然后以目标任务为导向,引领教师文化建设。一是明确总体任务,就是通过教师文化建设,进一步健全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支适合办学需要的合格的基层电大教师队伍。二是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就是根据基层电大自身教师和学生的特殊性以及教师队伍的现状,研究教师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分析影响教师文化建设的相关因素,不但探索教师文化建设新的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三是要确立多层面的文化建设目标体系。除了学校层面要确定教师文化建设的长期、短期、近期目标以外,每个教师也要确立个人长远的、近期的、年度的提升目标。

二、理清建设思路,把握基本原则

在明确建设任务以后,必须理清思路,把握基本原则。教师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①“系统思考,整体规划,项目设计,校本发展”,专家指导与草根研究相结合,宏观规划与校本研究相结合,理论探索与个案研究相结合,面上研究和点上研究想结合。

教师文化建设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一是人本性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二是科学性原则——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开展教师文化建设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方案,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信息和材料的获取要全面真实,数据和材料的分析和处理要科学;三是发展性原则——教师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四是整体性原则——教师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所以要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整体推进。五是研究性原则——教师文化建设和课题研究相结合,在建设中研究,在研究中建设,以研究促建设。

三、抓住主要内容,落实建设重点

基层电大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同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全面建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抓住某几个方面的建设重点。

一是价值理念文化。教师文化建设应该是理念先行,理念决定思路,只有理念清,才能思路明。教师理念文化包括:一是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根本任务、发展思路等。二是确立开放的理念,以开放教育为办学主体,办开放式的电大,对社会人员全开放,逐步建立学习档案和学分银行,体现办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三是确立服务的理念,学员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责任,以学员满意为目标,热心、耐心、细心、真心地做好学员的服务工作。

二是管理制度文化。制度建设是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大的办学历史还比较短,电大的办学模式和教师队伍具有特殊性,相对其他学校来说,电大有关教师层面的制度还是不够全面和完善,教师层面的制度建设应该是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需要制定“刚柔相济”的教师管理制度,它可以包括三种类型②,一是体现管理意志的“冷”制度(惩罚制度);二是发挥引领作用的“热”制度(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的上进心;三是包含人文关怀的“暖”制度。学校对教师方面的制度应进行全面的清理,在归类梳理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使之更加全面、科学,既刚柔相济又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被教师认同、接受和自觉遵守。

三是终身学习文化。终身学习文化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真正确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开展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境界,使每个电大的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和带头人。二是建立教师终身学习机制。主要通过读书活动、教师论坛、周会读书分享、外出学习归来报告制度、每年一次专题辅导讲座、每年申报一个研究课题或发表一篇论文等机制,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三是拓展教师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从纯粹的教育理论、教学知识拓展到快乐教育、健康教育、情商教育、行孝教育等方面,丰富教师的学习内容,拓展教师的知识面。

四是行为习惯文化。行为习惯文化是教师文化建设的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基本行为习惯。包括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师风,“厚德、博学、笃行、善导”的教风,教师的口头语言、教学语言、电话语言、网络语言、肢体语言等各类语言规范,教师的仪表规范,教师日常行为习惯规范。二是教师教学行为习惯。包括面授辅导、网上教学、平时作业、平时答疑、考前辅导等几个方面。三是教师管理行为习惯。包括班主任工作规范、班级活动课规范等。

四、突显电大特色,宏扬学校精神

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内在的理性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深层面,又是校园文化的精神核心。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基层电大的教师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对学校传统文化的把握,二要对时代精神的定位,三要体现学校的个性和特色。缺乏独立精神,唯上唯书,不可能构建优秀的学校文化,没有独立精神的学校文化无异于没有学校文化。基层电大教师文化建设首先要体现电大教育的核心价值:平民进步的阶梯,教育机会公平的砝码,充实自我和增进动力的补给站。还应该体现“开拓创新、善于学习、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电大精神,学校层面体现“改革、开放、创新”,教师层面体现“创造、服务、奉献”,要建设体现电大精神具有明显电大办学特色的教师文化。

五、重视渗透结合,实现全面融合

教师文化建设要将有关的文化建设理论、方法和内容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实际想结合,把文化理念渗透到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各项活动中去。主要抓好三个结合:一要与丰富教师生活相结合。教师文化建设一定要体现生活性,要关注教师的家庭生活、业余生活、兴趣爱好和身体健康,文化建设内容要与教师的生活和健康紧密结合起来。二要与促进个体成长相结合。文化建设既要考虑学校整体的发展,更应体现教师个体的成长,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和平衡点,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体成长的双赢。三要与建设学习型组织相结合。教师文化建设一定要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结合起来,要营造浓厚的终身学习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组织,使全体教师基本达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

六、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第一因素和关键因素,电大的教师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以人为本,重视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激发教师动力,不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行为规范都要体现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真正做到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尊重教师个体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管理。同时要广泛调动全员参与教师文化建设的第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建立系统的教师制度文化,有关教师方面规章制度要让教师自己参与制定,体现和落实教师的意见,既要规范教师行为和道德准则,又要能够给予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制度和机制上真正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七、注重行为习惯,塑造教师形象

有专家认为:“文”就是观念、思想、理论,“化”就是行为、习惯、模式。教师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培养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基层电大的教师文化建设必须注重行为习惯,包括教师基本行为习惯、教学行为习惯和管理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培养电大教师独特的行为习惯,用这种特有的行为习惯来体现基层电大的教师形象。电大教师必须具有开放、包容、乐观、健康、服务和奉献等特质,教师要塑造三方面的形象:人师的形象、服务的形象、朋友的形象。表现出外在的行为习惯应该体现:师貌得体、师德优秀、师能合格,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优、满意程度高,快乐共同分享、困难帮助解决、师生共同成长。

八、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长期发展

文化需要长期的积淀,教师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教师的共识和心理认同,并能实现自控和自律,使先进意识和良好行为成为教师的稳定文化。为此,我们必须抛弃急功近利、寻求立竿见影效果的错误想法,遵循教师文化初期建设、中期优化、后期提升的文化建设规律,要把教师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既要有短期的计划和安排,更应该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要按照适应原则和相对优化原则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认识和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适时调整并一以贯之地长期推进,才能真正发挥教师文化建设的强大作用,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推动电大持续健康的发展。

九、发挥主体作用,激励自主发展

教师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对象都是教师,因此,必须充分尊重教师,发挥教师的主体精神,发挥教师自己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要不断挖掘教师自我激发的内驱力,让教师自己制定发展计划,变要教师学为教师自己要学。尽量减少行政手段,为教师的发展搭建舞台,创造条件、提供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的支持,让教师有更多的参与学习、实践体验机会,促进教师的自主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开展工作和服务承诺活动,让每个教职工都做出作出岗位和服务两方面承诺,并且公开上墙,这样的活动能够起到对教职工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作用。

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建设氛围

文化建设既要做实功,还要做好虚功,需要以虚促实、虚实结合。在扎实做好教师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发挥舆论作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一是做好班子层面的思想统一工作。班子成员必须观点明确、意见一致,充分认识到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确实把文化建设当作牛鼻子工程来抓,每个班子成员当做文化建设的实践员,还当文化建设的宣传员。二是做好教师层面的宣传发动工作。要做足调查研究文章,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然后采取多种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发动,让文化建设入脑、入心,消除教师的思想顾虑,达成统一的认识,让每个教师自愿开心地参与其中,使文化建设融入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三是适当地做好学生层面的宣传工作,使学生了解教师文化建设的情况,以便以生促师推动教师文化建设的开展。

注 释:

①黄树生.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文化发展研究.http://wuxitree.spaces.live.com/.2008-01-16:5-6.

②车丽娜.徐继存.教师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J].当代教育文化.2009,(1):79-80.

[1]纪杨.鄂武.关于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9):18.

[2]孙春福.教师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任务(下)[J].教育科研论坛.2008,(11).

[3]沈楚.关于高校教师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4]董秀其.现代学校建设中的教师文化建设.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网.2008-12-11.

[5]白志浩论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网电大频道.2009-03-26.

G728.8

B

1008-7508(2012)01-0031-03

研究项目: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0年规划课题“县(市)级基层电大教师文化建设研究”(XKT-11G20)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厉显畈。

2011-10-22

厉显畈(1963~),浙江磐安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磐安分校校长,教育管理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基层学校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学校推介
走基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