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

2012-04-18 07:13焦朝霞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质量贸易

焦朝霞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 116021)

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

焦朝霞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 116021)

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从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联系实际;运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深入浅出;引导教学主体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等方面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化的背景下,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则是重中之重。

一、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201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10年了,这段期间我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提高我国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外经贸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外经贸业务发展的需求,任重而道远。“但近年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两大现象:一是外经贸专业毕业生显得供过于求,就业率下降,前景堪忧;二是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下降,动脑、动口和动手能力下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①。因此,从毕业生就业前景和就业专业素质视角看,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显得由为必要和紧迫。

二、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主体等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因素,应引起重视并区别对待。

1、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国际化的特征,其教学内容不仅要保证基本概念的正确性,更要与国际国内的经济贸易形势相联系,把学科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拓展和更新教学内容。“与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相比,进入21世纪新时期,国际贸易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贸易竞争领域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对象从单个国家或地区转为区域经济集团;国际贸易政策从自由贸易、保护贸易政策转至协调管理的中性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规范、国际贸易摩擦呈现多、杂、深的特点,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②。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贸易大幅萎缩,全球掀起了又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潮, W TO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不断下降,贸易摩擦呈现常态化趋势。如何及时、全面地将这些变化趋势引入教学中,并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其具有不定性特征,没有固定模式,所以必须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等灵活应用。鉴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在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双语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3、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缺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对专业性质、就业前景是否了解,教师教学内容是否联系实际、紧随时代发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灵活多样等都会对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相应的影响。

三、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效性和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应分别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1、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联系实际

第一,根据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了解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和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法律与惯例,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通晓最新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与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英语交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所以要合理调整研究型课程、讨论型课程、模拟操作训练课程的课时设置,在保证理论课时的基础上,加大实务课时的比重,着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提升实际操作技能。

第二,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鉴于21世纪新时期国际贸易形势的新特点,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形势的新变化,国际贸易专业应在保证原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际金融、投资和贸易的现状,及时将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新的国际贸易现象和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积极性。

第三,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其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实践能力是衡量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实践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现在很多学校使用相关软件,模拟贸易流程,学生虽然可以到仿真的环境中去,但由于模拟条件的各方面限制,学生难以深入实际,难以体验到真正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其应变能力较差。所以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一方面应根据国际贸易中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和外销员等相关人员的需求,加强相关实际技能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大产学合作,使学生有机会在实际演练中增强应用能力。

2、运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深入浅出

第一,教学方法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忽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但举一反三能力较差,所以教学方法要以教会学生自觉、能动、创新地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第二,教学方法要推行启发式,废止填鸭式。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其教学方法就必须以启发式为主,从而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不同课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多样地选择具体教学方法,例如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其基本理论内容部分可以选择专题教学、双语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形势部分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外贸函电及外贸单证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问题式教学等。

第三,教学方法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师生的互动和交流。要改变以往单纯由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与老师探讨和交流,例如针对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如何应对国外的贸易保护,如何解决贸易摩擦,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都可以是师生互动、探讨和交流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和主动的探究意识。

3、引导教学主体教学相长、相互促进

第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很多学生对专业性质、就业方向等了解很少,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而消极懈怠,缺少学习积极性,学习质量低下。所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生的学习精神和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应该对专业性质、就业方向等基本问题加以明确,减少新生的迷失感。专业教师则更应该结合课程内容及发展趋势增强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活动中来。教师在写论文或做课题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帮助搜集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自我见解和结论;同时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时候,更要注重对学生文献资料处理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照搬照抄,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 释:

①郑后建.狠抓教学质量系统工程建设强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J].科技信息,2009,(2): 5.

②余红娟.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刍议 [J].现代农业科学,2008,(4):130.

[1]何绍芬.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李煜生,姜勇.论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提高教学质量 [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

[3]蒋家琼,王辉,李娟.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J].大学教育科学,2010,(2).

G642.41

A

1008-7508(2012)01-0060-03

2011-11-27

焦朝霞 (1978~),女,江苏泰兴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贸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教学质量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