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联理论在语用翻译中的妙用

2012-04-18 07:1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意图关联语境

黄 瑾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论关联理论在语用翻译中的妙用

黄 瑾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本文在对关联理论进行分析的同时,重点阐述关联理论与翻译语用学的关系,探讨关联理论如何作用于翻译语用学。

关联理论;翻译;运用

一、引言

语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言的运用和理解,即结合语言的运用及其运用环境来传达所要表达意思的行为,也研究受话者对发话人所说内容进行理解与逻辑推理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翻译往往是译者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所进行的翻译,而这种意义上的翻译实际上是有别于人们日常的语言交流,它还要更多的关系到作者的本来语言及其自身认知水平能达到的理解范畴,从而使作者与读者达到真正的交流。翻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原文的直观理解和对作者本身意图的揣摩,从而将作者最终所要表达的意思展现在读者面前。鉴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语用关联理论一直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大有力工具,而关联理论主要是对作者原文结合作者所处环境进行推理的一种理论,通过逻辑推理力争最好的还原作者原本所要表达的意图的一种理论,因此,将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可以更好的趋近于作者的本意,通过关联理论的逻辑推理使翻译更为科学合理。

二、关联理论的几大要素

1、语言交际的核心——推理

通常的语言交际模式有二种:代码和推理。在这二种模式中,推理模式为基础,代码模式为推理模式的衍生品,两者以推理为核心共同作用于语言交际的整个过程①。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者一句话可能会包括二种意思:表象意思和真实意思。前者通过说话者的字面意思即可理解,但是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却需要听话者通过对字面意思的理解加对外部环境的理解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最终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推理作为交际过程的核心,以字面理解为基础,针对特定的外部环境,从而使整个语言交际过程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下去。因此,语言的交际过程的实质是收到说话者的代码,然后解码,继而通过对外部环境的理解进行推理,从而最终理解说话者的意图。通过对交际过程的深入解剖,我们不难发现,交际过程就是基于对说话者表面意图的理解,结合语言的外部环境,最终通过推理才确切的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思,在这一过程中,推理就是整个语言交际过程的核心。例如:

A:Which sports do you like?Ping-pong or rugby?

B:I am a Chinese.

上例中,说话人A向B询问其喜好,但是B却没有直接回答A的问题,而是使用了一种比较隐蔽的表达方式。通过B的回答,A获得了B是中国人这个语境信息;A再从自己的认知环境中确认中国人酷爱乒乓球运动这个语境。于是A就以此作为前提进行推理,推断出B的意图,最终得出来B酷爱乒乓球运动这个结论,获得语境效果。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不难发现说话人在利用相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意思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听话人对这段话进行直观的理解,还需要听话人对这段话的意图有自己的理解,这就需要语境,说话人有没有让听话人真实的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图,取决于其对语境的选择,正确的语境是完成这次对话的重点。所以,说话人直观表达的话语是基础,而听话人通过对语境的把握程度才是正确了解说话人所最终要表达的意图的关键。

2、交际话语理解的依据——关联性

交际过程的实质是直观的表达——逻辑推理,在这个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所以能相互理解对方的意思,根本原因是因为二者所处的语境相同,二者有着对事物的共同认识,共同理解,即关联性。关联性是关联理论形成的基础。同样的话语,不同的语境,或者不同的话语,相同的语境都会有不同的意图。听话人如何才能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这就需要一个准则,一个适用于不同的语境,却能正确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准则,即关联性。

3、最佳关联

Sperber和Wilson认为,成功交际的关键在于说话人和受话人能否找到最佳关联②。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说话人和受话人要达到最佳关联,就需要说话人的话语引起受话人的忠实,而且受听方为了理解对方的交际意图结合语境去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最佳关联。如果受听方不重视或者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就很难达到最佳关联。反之,则会越来越接近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从而达到最佳关联。

在最佳关联中,通过对说话人话语的重视和结合语境的认真思考,我们不断的接近着最佳关联,而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关联性依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关联性是最佳关联的基础,而最佳关联是关联性的升华,是将关联性进行最大发挥的产物。合理的运用关联性在语言交际之中,会让我们更加真实的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交际意图,更加准确的把握说话人的交际目的,从而使交际整个过程更加顺利。

三、关联理论能否运用于翻译

两者的过程是相同的。关联理论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形成的,它包括发话人和受话人。受话人通过对发话人所说话语进行直观理解后,再结合当时的语境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最终了解发话人的交际意图。而翻译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语言的交际过程,我们在翻译的时候首先是先接收到发话人的直观表达,然后结合当时的语境来进行具体的翻译。

两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在关联理论在形成后,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受听方更好的理解发话人的真实意图。翻译同样如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总是力求最大限度的还原作者的原本意图,而不是进行简单的直译,总是再不断的对作者的话语进行推敲,从而逐步了解作者的语言环境,最大限度的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由于关联理论的的过程和最终目的与翻译的共通性,我们完全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引入关联理论,从而更好的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为读者更准确的展现作者的原本意图,更好的传达作者的思想,是我们的翻译更趋近与原作。

四、关联理论如何运用于翻译

既然关联理论可以运用于翻译的过程,那怎么运用关联理论就是我们的重点问题。

1、关联理论的本质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联理论的本质就是对交际语言的推理,即结合对当时语境的分析来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对作者每一段话的语境进行分析,从而更真实的翻译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使翻译的结果更加符合作者的原意。

2、翻译的本质区别于语言交际,如何运用关联理论

翻译的过程跟语言交际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语言交际只需要自身运用关联理论对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进行理解就可以,但是翻译确是在对作者话语进行语境分析后所展现的真实意图理解以后还需要再展现给读者,所以我们可以说翻译是一个对作者的原著运用关联理论分析语境了解真实意图后再组织相同语境的语言来展现给读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作者——译者——读者的关系,译者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深刻的理解作者意图和巧妙展现作者语境给读者就是翻译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首先,我们先运用关联理论对作者的真实意图进行挖掘,使之结合当时语境后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自己对语境的理解,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再一次的运用关联理论,用翻译后的语言制造相同的语境,最终展现给读者。这就形成了作者的深入理解和对读者完美展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抓住的重点就是如何再造相同的语境,最大限度的让读者能够深入的了解作者的意思,而又不破坏原文的语言结构。如果只是译者自身运用关联理论了解作者的意图后直接表达出来,而不运用作者原来的语言和语言所处的语境来进行表现,则会使翻译后的文章不再有原文的意境,破坏了原文的美感。

五、结语

关联理论的实质在于结合语境对说话人语言的分析、推理,从而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翻译是对作者也相当于说话人的语言进行翻译。关联理论与翻译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都是对另一方的语言进行接收,然后转变成自身的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关联理论更加深入,它通过对语境的分析能更加的了解到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因此,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中是对翻译的一种促进,会使翻译更加的接近于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从而使翻译工作更加接近原著。同时,翻译工作又与关联理论有所不同,翻译工作需要了解作者意图后还要对其进行加工,从而很好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了解作者的本来意图。正是由于这个不同点,在进行翻译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两次运用关联理论,即通过关联理论了解作者意图,再通过关联理论对作者语境分析创造语境,最大限度的完成最佳关联,使读者更好的了解作者的原文,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思想。

注 释:

①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22-187.

②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200206.

[1]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200206.

[2]Gutt E 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05.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22-187.

[4]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24(3):288

[5]俞维玲.试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语用翻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2):109-115.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6]赵彦春.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本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3):117-121.

H315.9

A

1008-7508(2012)01-0073-03

2011-11-15

黄瑾(1986~),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研究生,英语教育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意图关联语境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