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巾钳联合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应用

2012-05-15 08:22李秀妮姚林香陈巧珍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妇产科7446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6期
关键词:孕激素不孕症肌瘤

李秀妮 姚林香 杨 萍 李 谨 陈巧珍 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7446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恶变率低,通常不会超过0.8%,专属女性生殖器官的疾病,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呈多发性子宫肌瘤存在。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紊乱、下腹痛、下腹包块、不孕症等。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渐年轻化。药物治疗无确切疗效,手术仍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子宫切除术,这对年轻有生育要求或对已生育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是难以接受的。子宫肌瘤挖除术既保留了生育功能,也维护了子宫的许多生理功能,尤其是内分泌功能,从而保证了妇女的身心健康[1]。因此,挖除子宫肌瘤的术式也在不断的改进。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开展了用布巾钳挖除子宫肌瘤,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布巾钳子宫肌瘤挖除术+术后服用米非司酮组)40例,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7.7岁,经产妇36例,未生育4例。妇科情况:月经过多致贫血21例,不孕症4例,下腹包块10例,压迫症状5例。多发肌瘤31例,单发肌瘤9例。对照组为(传统子宫肌瘤挖除术组)46例,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37.9岁,经产妇44例,未生育2例。妇科情况:月经过多致贫血28例,不孕症2例,下腹包块9例,压迫症状7例。多发肌瘤33例,单发肌瘤13例。手术适应证及子宫大小两组间几乎无差异。

1.2 辅助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及妇科检查确定肌瘤部位在宫体部,数量均小于5个,最大直径不超过10cm。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病变,子宫异常出血者行诊刮术,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1.3 方法 麻醉均为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取下腹耻上横切口,开腹后,用止血带在子宫峡部束扎子宫动静脉,暂时阻断其血供,子宫前后壁实施上纵下横的切口,宫体上段行纵切口,下段行横切口。于肌瘤表面血管较少的部位,切开肌瘤包膜,用布巾钳钳夹瘤体,顺时针方向旋转,即可挖除。用2-0可吸收合成线行连续缝合并水平褥式缝合浆肌层。缝合时不留死腔。如肌瘤较大,基底部血管较多时,可钳夹切除,并缝扎止血。对多个肌瘤,尽可能从一个切口挖除。靠近宫角部的肌瘤,切口应尽量远离宫角部,以免术后瘢痕影响输卵管通畅。如输尿管位置不清时,应打开后腹膜,游离输尿管,再进行挖除。如手术时间长,每隔10~15min放松止血带1~2min,使子宫血循环恢复。术中静滴2%缩宫素或宫底注射缩宫素10~20IU,以减少术中出血。术毕盆腔可放置中分子右旋糖酐250ml+地塞米松5~10mg,以预防肠管、大网膜、输卵管及腹膜等与子宫切口粘连。术后给予头孢类及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预防治疗3~5d;口服米非司酮10mg/次,1/d,连用3个月,以抑制内分泌功能,减轻子宫充血,促进切口愈合,预防肌瘤复发。术后随访无肌瘤复发,也无近、远并发症发生,1例不孕症妇女1年半后受孕并剖宫助娩一女婴。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肌瘤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术后排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h) 复发例数观察组 40 32.9 9.6 26.90对照组 46 55.4 20.4 27.5 3 P<0.01 <0.01 >0.05 <0.01

2.2 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

表2 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

组别 n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观察组 40 4.22 400对照组 46 6.9 3 100 P<0.01 <0.0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纤维增生而成。它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在生育期妇女中发病率约为25%,是导致育龄期妇女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之一[2]。子宫肌瘤发病的主要原因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升高有关。研究证实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有关,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3]。因此,子宫肌瘤发生于卵巢功能旺盛的生育年龄,绝经后随着体内激素水平下降,肌瘤也逐渐变小、萎缩。子宫肌瘤一般为多发,体积大,药物治疗无法根治,常因阴道出血导致贫血、不孕症、压迫症状、生长迅速等,则需手术治疗。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对未婚及已婚未育的妇女来说大为不妥,剥夺了一个女人做母亲的权利,还会引发许多并发症。因此,子宫肌瘤挖除术已成为目前切除子宫肌瘤最好的方法。但挖除肌瘤的方式因人而异,有手指挖除法、刀柄挖除法、组织钳挖除法、布巾钳挖除法。前两种方法由于瘤体呈圆形,光滑组织,单纯手牵拉不容易,挖除时创口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易继发感染。组织钳挖除肌瘤时,钳夹瘤体易碎,重复的动作多,肌瘤易残留,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应用布巾钳挖除子宫肌瘤,由于布巾钳的尖端细、长,挖除时创口小、损伤小、出血少、挖除肌瘤完整、重复的动作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布巾钳是一个常用的医疗器械,一般基层医院都可提供,不用特殊器械及手术技巧。而米非司酮是化学合成的甾体类药物,具有强烈的抗孕酮活性,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术后服用,体内孕激素受体明显减少,抑制了孕激素活性,继而卵巢黄体溶解,使孕激素和雌二醇(E2)水平随之下降[4]。米非司酮不但阻断了孕激素的扩血管作用,还可使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增加,减轻盆腔充血,促进伤口愈合,预防肌瘤复发。

总之,应用布巾钳联合米非司酮挖除子宫肌瘤,出血少、手术速度快、恢复快、费用低、复发率低、社会及经济效益好。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及低年资医师操作,值得推广。

[1]孙宝恬,蔡斐,韩克.绝经前子宫切除对妇女健康的影响〔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1,7:19.

[2]喇端端,吴步初,季晓琼,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超微结构的影响〔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2:96.

[3]吴际,陈云英.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及细胞增殖相关抗原与激素抗体关系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603.

[4]瘳爱华.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0(10):15.

猜你喜欢
孕激素不孕症肌瘤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雌,孕激素联合克罗米芬,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临床疗效分析
孕激素类药物 什么时候吃 什么时候停
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孕激素保胎并非都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