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三国演义》英译本的翻译技巧

2012-06-14 02:58师巧云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泰勒三国演义译本

师巧云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三国演义》的英文翻译始于19世纪,最初是以片段情节译文的形式在期刊上发表。泰勒(C.H.Brewitt-Taylor)翻译的《三国演义》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以下简称“泰译本”),1925年由上海别发洋行出版。美国汉学家罗慕士(Moss Roberts)翻译的《三国演义》,1992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我国外文出版社联合在美国出版,1995年由外文出版社在中国首次出版。鉴于泰译本为较早版本,且罗慕士在译本序言中也提到,在自己还未精通中文时,就曾看过泰译本,并受益匪浅,因此,笔者以泰译本第一回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微观出发,就泰勒对文化负载词、专有词汇、度量词的翻译进行评析。

一、文化负载词

“一个民族的语言并不是单纯的结构与字、词的组合,而是该民族历史、哲学、艺术、心理等各方面的积淀。”[1](P94)“语言与文化存在着相互渗透的密切关系。因此,从形式上看,译者处理的是两种语言,而实际面对的是两种文化。”[2](P26)语言 的这种 民族文化特性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原文信息,还应考虑如何移译原文的表达方式。以《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典型的文化负载词为例。“天子”,中国古代认为君权是天神所授予的,所以称帝王为“天子”,译者为了原汁原味地再现中国文化,将其直译为“the Son of Heaven”,在传递文化观念的同时,保留了原文信息。将“散施符水”译为“distributed charmed remedies”,即“分发施了符咒的灵丹妙药”。“灾异”一词,泰勒并没有将其直译为“disaster”或“calamity”,而 是 译 为“the displeasure of Heaven”,之所以如此翻译,是因为种种灾异预示着改朝换代,与前后文营造的语境恰好吻合。

二、专有词汇

“罗慕士的《三国演义》英译本是以源语文化为出发点的,即在将其英译时,译者竭尽全力地保留原著中的文化形象,以使西方读者能真实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面貌。”[3]罗慕士在书后附有篇幅长达141页的注释,体现了他传达中国文化的良苦用心。那么泰译本是如何翻译专有词汇,传达中国文化的呢?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评析。

(一)尊谦语及人物封号的翻译

泰勒对于尊谦语及人物封号的处理基本采取直译,同时根据语境进行适当增译,使读者易于了解人物身份,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桓帝、灵帝”不是直译为“Emperors Huan and Ling”,而是根据语境增加“The two predecessors of Emperor Xian”,将原文信息表达得更充分。

(二)时间的翻译

汉武帝时开始用年号纪元,例如建元元年、元光二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在农历中,朔日指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望日即月圆之日,指每月十五或十六。泰勒将年号直译,并在括号内使用公元纪年说明,对于日期也作了具体解释,与原文信息完全相符,见表1。

表1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时间的翻译

(三)地名的翻译

对于地名的翻译,泰勒采取了直译、音译及增译法,见表2。尤其是适当增译,如“洛阳”补充“Capital”一词,读者立刻就能明白洛阳的重要性。但是“河东”译为“the east side of the river”并不正确。“河东”是地名,属于专有名词,首字母应该大写,可以音译为“Hedong”,但是考虑到信息的准确性,此处应该译为“the east side of the Yellow River”,因为这里的“河东”即黄河以东,明确地译出黄河,才会消除目的语读者的困惑。

表2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地名的翻译

三、度量词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出现了大量的度量词。[4](P1~19)为了更加明了泰勒的翻译策略,笔者将第一回中典型的度量词进行总结,见表3。

表3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典型度量词的翻译

对于度量词,泰勒翻译时采用了归化手法,将其替换为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计量单位,极大地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但是无法传播源语文化。曾晓光在“罗慕士译《三国演义》对长度词的英译及问题”一文中指出,《三国演义》涉及的长度词有:里、丈、围、尺、寸、匹,而罗慕士长度词的翻译显出了在“归化”和“异化”之间的徘徊,由此带来了一些混乱。他提出,对《三国演义》中长度词的英译,完全可以采取直译。[5]笔者比较赞成曾晓光的看法,为了原汁原味地展现中国文化,对度量词最好采取直译,再在书末加注说明。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反映了许多中国深层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民族文化内涵。通过对第一回的翻译评析可知,泰勒主要采取直译,同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增译、音译、改译等技巧。然而,其译文仍有不少对原文理解不到位或措辞不当之处。梳理泰勒《三国演义》的翻译实践,有助于我们寻找一条既能在译文中准确再现原文信息及其所负载的文化色彩,又能巧妙地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介绍给英语译文读者的途径,为汉语翻译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技巧和经验。

[1]许均.翻译思考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2]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贺显斌.文化翻译策略归因新解——以《三国演义》Roberts全译本为例[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

[4]Luo Guanzhong.Three Kingdoms[M].Moss Roberts,Tran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5.

[5]曾晓光.罗慕士译《三国演义》对长度词的英译及问题[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猜你喜欢
泰勒三国演义译本
泰勒展开式在函数中的应用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星闻语录
忍辱负重的铸剑师——马克斯韦尔·泰勒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