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 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2012-07-22 07:52王晓玲
对外经贸 2012年5期
关键词:金融交易金融业务商业银行

王晓玲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山东 荣成264300)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掀起了低碳经济的浪潮,各国纷纷加快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所谓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其实也就是把碳排放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可以进行现货、期货等的买卖。碳金融作为低碳经济的助推器,其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碳金融业务也不断拓展创新,这对全球商业和金融业来说预示着巨大的商机。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文基于SWOT 法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相关对策建议。

二、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优势与劣势

(一)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优势(strengths)

1.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广阔

目前,由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项目的交易,我国商业银行更多参与的是依托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的金融业务。《京都议定书》未对我国碳排放总量进行限制,我国可以将境内减排量按照CDM 转换成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据统计,在CDM 一级市场的卖方市场上,中国占据了绝对的比重。截至2012年5月3日,全球注册CDM 项目总数4067 个,其中来自中国的为1956 个,占48.09%,项目预期减排量占全球项目预期减排量的60.8%,如表1。因此,依托CDM 的“碳金融”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给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带来巨大商机。

2. 我国拥有碳减排的成本优势

我国具有极其丰富的碳减排资源,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减排市场主要的卖者,碳减排的成本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内部碳减排的成本。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本一般在100美元/吨碳以上,而我国碳减排的成本最低可降至20 美元/吨碳,因此成本优势促使着发达国家的企业积极寻求与我国的项目合作。

表1 中国CDM 项目市场的占比

(二)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劣势(weaknesses)

1. 对碳金融交易认识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涉足碳金融领域的时间较短,对碳交易的规则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认识不足。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类型较单一,主要以对减排项目提供贷款融资为主,导致其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

2. 综合性人才短缺

由于碳金融业务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因素,因此在业务操作中需要具备精通金融、法律、管理和外语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和风险管理等认识不足,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短缺,从而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大力开展。

3. 碳金融交易市场机制不完善

据统计,自2008年我国相继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以来,我国筹建的交易所多达100 多家,但这些碳交易体系尚处于分割状态,仍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致使碳交易市场缺少价格发现功能。

碳金融交易需要能够提供项目咨询、CDM 项目评估、法律服务、碳金融投资风险等的中介机构参与,以降低项目风险与交易成本,但由于目前我国碳金融交易中介机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

三、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一)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机遇(opportunities)

1. 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和树立品牌形象

低碳经济之风席卷全球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积极发展碳金融业务,一方面通过为节能减排、新能源等环保项目提供低息贷款、项目融资等方式,履行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其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创新碳金融产品、理财产品,打造出有特色的品牌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实现品牌经济效益。

2. 激发商业银行创新的源动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由于我国碳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类型相对单一,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推出新的碳金融产品与服务,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同时提高金融产品的定价和议价能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话语权。

(二)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挑战(threats)

1. 金融产品缺乏创新,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面临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产品局限于绿色信贷、CDM基金和低碳信用卡三种类型,缺少相应的金融工具消除业务中面临的诸多风险。绿色信贷业务由于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同时缺少风险评级工具,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使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CDM 项目由于缺乏金融衍生品工具,采用外币计价结算时,使商业银行面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的外汇风险和商业银行计算机操作系统失灵、业务操作人员失误等造成的操作风险。

2. 国际碳交易规则、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

一是《京都议定书》2012年底将要到期,到期后各项制度、规则是否延续尚是未知数。我国是否要承担减排义务以及在碳金融交易中的地位等情况都不得而知;二是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配套的激励和优惠政策措施尚不完善。因此,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面临诸多变数。

3. 碳关税征收的影响

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要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从而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优势,欲掀起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低碳金融发展构成严峻的挑战。

四、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意识

通过加大对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宣传力度,调动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交易的积极性,让商业银行提高认识、践行社会责任,同时深刻了解碳金融交易带来的巨大利润和市场潜力。

(二)培养碳金融业务方面的复合人才

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涉足碳金融业务较晚,专业性人才相对缺乏,因此,培养专业性碳金融人才成为当今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首要目标。商业银行可以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吸引国内外高素质的人才,组建精通金融、法律、管理和英语等知识且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对其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拓展碳金融业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培育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熟悉国际环境的专家或精通碳金融交易规则、操作流程的专业人员充当银行外部顾问,对商业银行参与的碳金融业务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拓展碳金融中间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中间业务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亟需拓展碳金融中间业务以助推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营销网络和信息优势,通过下属的金融租赁公司,开展碳金融项目推荐、项目咨询、CDM 项目评估、充当财务顾问、碳交易代理等中介服务赚取手续费;创建“CER 外币收入绿色账户”,为CDM 项目业主提供项目评估、签订合同、收取款项等“一站式”服务,提高业务数量,获取更多的业务收入;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挂钩的本外币理财产品、信用卡等零售产品;利用自身托管基金优势,积极挖掘外国客户的碳基金托管业务。

(四)加强碳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业务的特殊企业,在经营中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大原则。通常商业银行在实现安全性的基础上,把追求经营效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的最终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时,也应在尽量控制风险、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上,可以针对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对于信用风险,可通过加强对客户的筛选力度,对信誉度较高、经济实力强的项目通过银团贷款或联合贷款、分期分批投资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2. 对于外汇风险,可通过远期外汇交易、掉期交易、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套期保值方式加以防范和规避。例如,2010年3月中国银行完成了国内第一笔基于CDM项目的融资配套掉期业务。该业务为浙江省的鹰鹏化工有限公司办理了金额为298 万美元CDM 项目碳交易融资业务,并签订了298 万美元的掉期协议,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的同时,规避了美元远期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3. 对于操作风险,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的业务操作水平,尽量避免该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可以投保责任保险等商业保险,转移碳金融业务中的一些操作风险。

4. 对于政策风险,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做好碳金融新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密切关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变化动向,及时采取相应碳金融业务模式加以应对。

(五)积极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

在国际上,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应尽早加入《赤道原则》和《银行界关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等有国际影响力的规则,实现自我约束;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须加强与外国先进银行的沟通与合作,可利用在国外的分支行与外国银行密切联系,通过共同组建碳基金等方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学习外国银行先进的经验,加强碳金融领域的交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服务水平。

在国内,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参与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成为环境交易所的会员,而且要直接参与碳排放权的交易,从而掌握碳排放权的定价权。

[1]李凯风. 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的难点及解决对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140 -142.

[2]农卫东,郭岚,张祥建. 碳金融时代中国商业银行的策略选择[J].经济师,2011(3):186 -187.

[3]王建伟,贺锋荣. 碳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1(8):49 -50.

[4]郭清马. 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J].西南金融,2010(6):65 -67.

[5]何梦,王翔.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金融经济,2010(6):48 -50.

[6]张大龙.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3):14 -18.

[7]席俊波.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08 -109.

[8]张雳,成巧云. 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J].财经论坛,2010(9):167 -168.

[9]Alexandre K,Philippe Amhrosi.State and Trend of the Carbon Market[R].The World Bank,2010.

[10]张韶恒.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25 -128 .

猜你喜欢
金融交易金融业务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商业银行发展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路径探析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商业银行发展县域网络金融业务的策略探讨
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基础交易与金融交易划分的思路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黑龙江省物流企业创新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与风险控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高风险金融交易法律规制的法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