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体会

2012-08-15 00:42郭海峰孙磊张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对位肩峰断端

郭海峰 孙磊 张敏

锁骨骨干较细,遭受外力后易发生骨折,部位表浅,且有弯曲,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5.98%[1]。既往常作保守治疗,因其固定困难,复位容易,最终常形成畸形愈合影响疗效。本院自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且资料完整统计者5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52例锁骨骨折进行了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病例,年龄19~60岁,平均为36.4岁,骨折原因:打架4例,车祸40例,跌伤8例。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均无神经和血管损伤。锁骨正位X线片上显示横形骨折17例,斜形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21例.克氏针针尾均留置于肩部37例,留置于胸锁关节端15例。1周内手术20例,2周内手术32例。手术时间25~55min,平均 37.5min。

1.2 手术方法 颈丛麻醉。从骨折近端起沿锁骨前缘向两端做3~5 cm皮肤切口。以保留软组织对骨块的血供。对较大的碎骨块予钢丝环扎1~2圈,持骨器临时固定,再将克氏针向肩峰端推进,将针尾折弯后,埋于皮下。对粉碎性骨折较大的骨折块尽量不完全游离,暴露骨折断端后,选择与髓腔大小相当的克氏针通过髓腔向骨折近端(距骨折端3 cm以上)钻出皮外,整复骨折端,针尾的处理方法有3种:针尾留于肩峰端、针尾留于胸骨端、针尾同时分别留于胸骨端和肩峰端。术后用三角巾悬吊固定4周。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2]。①未愈:骨折不愈合或局部明显畸形且有功能障碍。②好转:对位不佳但骨折端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功能恢复良好;骨折对位、对线尚可,③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断端无压痛,有连续性骨痂形成,无叩击痛,功能恢复;

2.2 治疗结果 46例愈合后局部无疼痛,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平均为4个月(3~6个月)。52例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周(6~8周)。5例术后则有因天气变化偶然疼痛或因患肢上举产生肌肉酸痛,1例骨不连术后均有局部隆起和肩部轻度内收畸形。

3 讨论

锁骨骨折是常见骨折,传统治疗以手法整复,外因定为主。非手术治疗功能结果良好,但功能良好,可接受,虽然有成角及重叠愈合,主张保守治疗。但8字绷带固定,易再移位,需反复整复,仅仅是制动、止痛,不能固定骨折端。骨折对位不良,导致畸形愈合,延期愈合或骨不连。且外固定体位不舒适,时间长,难耐受,生活起居也不便。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骨折内固定技术的进步,不少报导手术治疗锁骨骨折取得良效,克氏针内固定是现时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本组病例也证明,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便于护理和不需再次手术等优点,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满意.

本方法具体以下优点①符合微创操作髓内固定仅需暴露骨折断端,对骨膜剥离少,软组织损伤小,符合生物学固定,骨折愈合快。②小切口形成瘫痕少,能满足患者外观需求。③粗克氏针与髓腔紧密结合,不易出现滑动、脱针。④钢针穿破双侧皮质固定,使锁骨成为一个整体,对其生物学及生物力学行为影响小。⑤缝合骨膜固定骨折块,明显好于钢丝及丝线捆扎固定,且减少骨不连及感染发生率,固定物取出简单,免于二次手术操作。

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经济、实用、可靠的同时,还应该严格分析患者、病例损伤的具体情况,克氏针固定时主要依靠针体强度及骨与针体的握持磨擦力,其抗旋转能力差,这就决定了此固定法适用于锁骨中段和中外1/3的锁骨骨折,因其愈合所需时间长,易发生畸形愈合,而对于较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和远段骨折,且有较高的不愈合率等因素,则应选用钢板等其他固定方法治疗。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6.

[2]吴宇峰,吴中庆.保守和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成本一效果分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3).21-23.

猜你喜欢
对位肩峰断端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的预后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不同类型肩峰下骨赘对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治疗的影响
自由对位与严格对位的博弈
——论传统对位教学两种体系的冲突
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位化段落的和音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