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谚语的“新疆精神”透视

2012-08-15 00:50李文亮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谚语

李文亮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新疆伊宁835000)

新疆谚语的“新疆精神”透视

李文亮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新疆伊宁835000)

自治区党委八次党代会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要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精神。新疆精神是新疆人民创造的、主要体现在区域先进成员事迹上、并为多数人所认同的、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能够调动各族人民积极性的先进思想意识。以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谚语为例来透视新疆精神,弘扬和更深层次理解新疆精神。

新疆谚语新疆精神

感恩是不能忘记贫穷,“挨饿时用过的碗,肚子饱时也不要扔掉”(维吾尔族)。感恩是不能忘记过去,“前进的时候,要回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脚印”(维吾尔族)。感恩需要珍惜,就如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一块石头推上山峰很难,滚下来是很容易的事”、“没有经过寒冬的百灵鸟,不知道春天的可贵”(维吾尔族)。

这些谚语,是新疆各族人民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真实情感的流露,“天山青松根连根,哈萨克族人民与共产党心连心”(哈萨克族),形象而生动的表达了哈萨克族与党的关系。各族人民离不开共产党,离不开祖国,“背弃祖国的人,如同失去森林的夜莺”(维吾尔族)、“离开祖国的人,像离开花园的布谷鸟”(柯尔克孜族)。“天山、青松、草原、骏马”无不深深的打烙着新疆的印记,在新疆这个独特的地域风貌下,各族人民结合自己的生活,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共产党和祖国以及家乡的热爱。

二、勤劳

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在新疆这片饱经沧桑沃土上自古就不缺乏勤奋的精神,各族人们世世代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这在各族人民的谚语里,得到充分的验证。“辛勤劳动的人,双手是万物的父亲”、“手艺的源泉是劳动”、“去年在荒山上流汗,今年在花园里闲谈”、“一盘抓饭里融着千滴汗水”、“贪睡多长时间,肚子就饿多长时间”(维吾尔族);“农民使土地开出鲜花,土地使农民得到幸福之果”、“嘴里讲的话,要用双手去实现”、“不知疲倦得人,迎接他的是胜利”、“宰羊一瞬间,养羊得一年”、“不要相信眼睛,要相信勤劳的双手”(哈萨克族);“勤劳的人肚子饱,懒汉只会说命不好”、“雨水使大地青绿,勤劳使人敬佩”、“懒汉嘴里明天多”、“勤劳的人引来山泉,懒汉能让山泉白白流去”(柯尔克孜族);“克勤克俭,有吃有穿”、“要和人家比种田,甭和人家比过年”、“吃饭吃饱,干活干了”、“流了血汗,吃上饱饭”、“干活不要站,吃饭不要看”(汉族)。

这些谚语,不仅表现了各族人民勤劳的精神,更是与各族人民的生活紧紧相连,以农耕为主的汉族和维吾尔族,谚语里的勤奋,都少不了土地,如“要想富,砍头曼下有的是金子”(汉族);“汗水流在地里,幸福来到家里”、“羊肥油多,地肥粮多”(维吾尔族)。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勤奋的谚语里少不了羊群和骏马,如“蜜蜂要采花,牧民要放羊”、“羊肉吃起来香,羊群养起来难”、“不去苦练骑术,赛马时怎能披上红绸”(哈萨克族);“春季没有去逛着弹唱,秋季羊群白云一样”、“牧人勤不勤要看他的牧羊棍”(柯尔克孜族)。

新疆多元文化是由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等共同组成,在各民族谚语中亦可寻到蛛丝马迹,“农民跨土地,牧民跨牛羊”,“不除草的庄稼长不好,不剪毛的羊肥不了”,“是农民就在田间,是牧民就在草原”。各族人民崇尚勤劳,对于懒汉则给予极大的讽刺,“懒汉像不结果实的树”(维吾尔族)、“用嘴割麦子腰不疼”、“懒汉画个圈圈,也要一年时间”(哈萨克族)。

三、团结和互助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稳定发展。新疆各族人民在实践中体会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深刻道理。在各民族的谚语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团结和互助的话语,反映了各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温暖着各族人民的心。

“从土里挖出的红宝石在阳光下熠熠放光,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前程光辉灿烂”、“水珠投进海洋生命就会无限,各民族团结起来就能勇往直前”、“羊群分散豺狼逞凶,群众不团结敌人逞凶”、“无穷的力量是团结”、“孤独的骏马,难走出百里”(维吾尔族);“劳动得来幸福,团结得来歌声”、“一个人做不出大事,团结起来,敌人吓破胆”、“同心就有力量,勇敢就有翅膀”、“分开的指头无力,合在一起就成铁拳头”、“团结像冬天的太阳”(哈萨克族);“一匹马扬不起尘土”,“离开羊群的羊会被狼吃掉”(柯尔克孜族);“一个臭皮匠,肚里没主张;两个臭皮匠,互相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多个铃铛多声响,多一个蜡烛多一分光”、“烂麻绳拧成绳,也能拉千斤”(汉族)。

这些谚语,除了反映团结和互助外,还有惊人的相似性,如体现个体的力量小,团结的力量大的谚语在各民族中都有,“一根马尾打不成绳,一根梁盖不成房”(维吾尔族),“一个驼峰断了,另一个也不会有力”(哈萨克族),“一根梁盖不起毡房,百根梁能盖起楼房”(柯尔克孜族),“一粒米熬不成汤,一颗豆磨不成浆”(汉族)。还有用形象的语言来比喻团结的谚语,“五个指头攥在一起,能将卵石捏碎”(维吾尔族),“要想把针穿上,十根指头必须拧成一股劲”(哈萨克族),同时也表明了团结的基础是平等,如手指头一样,大小有别,但都平等。在长时间的生活中更是深刻的总结了团结需要互相尊重,“互不尊重的兄弟就会新疆各族人民变成外人”(柯尔克孜族)。“劳动中出的英雄多,团结起来幸福多”(哈萨克族),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道理,劳动是光荣的,团结才能带来幸福。真正的团结不是只说好话,“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批评就没有团结”,精辟的道明了真正团结的途径。“一只山羊被狼吃掉,十只山羊把狼吓得跑掉”(哈萨克族),“一只羊,白喂狼;一个人,风刮不见影”(汉族),反映了自古在新疆这个地广人稀独特的环境中,单枪匹马,只能是死亡,团结才是出路。团结如生命需要水一样可贵,“没有水土地变废墟,没有团结前进路上灾难多”。

四、开放和进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是一种姿态,一种思维,一种气度,是新疆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开放意味着敞开心扉,意味着尊重、包容和理解,意味着吐故纳新的大胸襟和兼收并蓄的大智慧。在新疆的历史文化中,从来不缺少开放的基因。新疆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马绢互市”、“茶马贸易”,特别是横穿整个古代新疆地区的“丝绸之路”,就是开放性、包容性的生动诠释。新疆历史上形成的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融洽关系,也生动反映了历史上新疆的开放包容。

开放是能够自省,不断看到自己的缺点,“倘若常能看到自己的过错,他的心灵就像四季花园”(维吾尔族),进取如花园一样美丽。开放是好学,不能固执己见,“请教别人百战百胜,固执己见四面碰壁”(维吾尔族)。开放进取需要勇气,不畏艰难,“一根瓜藤,绊不住骆驼前行的脚步”(维吾尔族)、“英雄眼里没有怕,胆小鬼眼里装满了死”、“怕刺的人采不到红玫瑰”(哈萨克族),“只要决心大,高山再陡也不怕”(汉族)。开放是谦虚,是好学,“知道的十九个,不知道的还有九十九个”(哈萨克族),开放需要视野宽,不能狭隘,“没有见过海洋的人,见了池塘说成大海”(维吾尔族)、“不用眼睛看,两脚就会踩到粪上”(哈萨克族)。开放需要胸怀,求同存异,“肚内能放一座山,才算英雄好汉”、“心胸宽广的人,喝水也会胖”(柯尔克孜族),“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汉族)。进取需要知识和智慧,“金子不会生锈,智慧不会使你迷途”(维吾尔族),“不求知识的少年,就像没有翅膀的鹰”、“有骆驼大的身体,不如有纽扣大的智慧”(哈萨克族)。开放进取就会进步,原地踏步就会落后,“脸不洗要生垢,人不学要落后”、“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

当然在各民族的谚语中还有很多具有先进思想和文化内涵的佳作。追求真理,品格坚毅,“即使砍掉头颅,也不收回说出的真理”、“刀可以砍掉头颅,却砍不掉意志”(哈萨克族)。要品德高尚,“新衣裙头次就要洗净,做人从小就要品行端正”(维吾尔族)。要谦虚、不要骄傲,“骏马有美鬃,勇士要谦虚”、“摔跤前要把对手看山三眼”(哈萨克族),“骄傲的人像朽木,即使当柴烧也不过冒点黑烟”(柯尔克孜族)。时间就是生命,“时间胜过宝石”(维吾尔族),“若要光阴比人强,鸡叫头遍就下床”、“光阴是黄金,读书趁年轻”(汉族)。节俭节约是根本,万不可挥霍,“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一顿省一口,三年省一斗”、“由着肚子,穿不上裤子”(汉族)。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怕天,遵纪守法不怕官”、“活着不孝,死了狼叫”、“家里有一老,胜似有一宝”(汉族)。以小见大,通俗中见真实,这些谚语正是新疆精神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沈利平]

[1]言岚,方言谚语的文化内涵——以湖南醴陵方言为例[J].前沿,2010(6);

[2]开放包容,奋发进取--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五[J].新疆都市报,2011.06.13

[3]赵国柱,民间杂话梳理[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3年版;

[4]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族谚语选[M].新疆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5]维吾尔族谚语选[M].新疆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6]哈萨克族谚语选[M].新疆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2.03.20

D67;H277

A

1674-6287(2012)03-0061-03

一、爱国爱疆和感恩

2012-05-07

李文亮(1982-),男,新疆哈密人,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师。

[收稿日期]2012-05-27

[作者简介]赵惠玲,新疆伊犁州委党校学报编辑部,副研究馆员;邓山催,伊犁州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仵静,新疆自治区党校图书馆馆员。

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是反映文化差别和变迁的重要指标。语言为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材料,是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研究和认识一种文化就是对这套符号体系进行描述和解释,层层递进挖掘出语言内容中反映的文化经历和价值观。谚语,尤其是通行在某一特定地区的谚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风格平白朴实,所以较其他语言形式更能真实地、具体地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该方言区的地域文化特征。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同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其中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中都有丰富的谚语财产。这些谚语内容取材于民间,富含哲理,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寓教于乐,而深受群众的喜爱,千百年来一直口口相传,并传承至今。自治区党委八次党代会会议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要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精神。新疆精神是新疆人民创造的、主要体现在区域先进成员事迹上、并为多数人所认同的、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能够调动各族人民积极性的先进思想意识。本文拟以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谚语为例来透视新疆精神,以期弘扬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新疆精神。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最精辟、最科学的概括。爱国自古就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国泰民可安,国强民也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爱国名句。在新疆各少数民族谚语中也不乏爱国爱疆的,如:“离开人民找不到幸福,爱祖国才有好生活”、“最崇高的爱情是爱祖国”、“在异国做皇帝,不如在家乡耪大地”(维吾尔族);“大地养活人民,英雄保卫祖国”、“没有草羊儿长不壮,没有共产党哈萨族人民哪有幸福的家乡”、“天鹅留恋清净的湖水,人民热爱祖国”(哈萨克族);“生长在花园时原花朵是美丽的,生活在祖国土地上的人是自豪的”、“有骏马时,就去看看故乡”(柯尔克孜族)。在新疆汉族谚语中爱国爱疆的谚语也比比皆是,“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美丽的新疆是我家。”,“党是咱的妈,国是咱的家,没钱跟妈要,没吃搁家拿。”等。

猜你喜欢
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谚语
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策略研究
哈萨克族小学生识字策略探究
家乡的茶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哈萨克族毡房中的数学及天文特征
柯尔克孜族语言使用现状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试述柯尔克孜人西迁后的宗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