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优化

2012-08-15 00:49
关键词:党管人才资源人才队伍

姜 华

新时期新形势下,作为强校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要,人才强校战略已逐渐成为各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制度安排与制度设计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成为高校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优化的重要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制度安排与制度设计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是高校人才工作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人才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人才工作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开发挖掘人才潜能,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学校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拥有高素质人才,高校才能更好地承担和发挥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近来年,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都十分重视,为适应将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时代需要,各高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一支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一些高校中目前仍然存在重人才引进而轻人才制度建设的问题,一些高素质人才的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开发,也就是说还存在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因此,加强制度建设,优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依然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增强高校人才工作的针对性,促进高校人才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因素,实质是高校人才队伍成长的环境因素,它对人才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高校的外在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归根究底是由高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决定的。当前,高校人才队伍总量稳步增加,在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整体而言,当前我国高校拥有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和学术团队不多,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提供的条件支撑还比较薄弱,保障优秀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影响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各种环境因素中,人事制度带有根本性”[1]。高校人才环境营造的关键在于优化人才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要通过完善人才制度,更好地留住人才,并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优化的科学内涵

优化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前提是准确把握人才制度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优化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优化就是要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增强其现实适应性。人才管理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的人才管理涉及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两方面内容,目前一些高校存在重行政管理轻学术管理倾向,不利于发挥人才的学术潜能。高校对人才的学术管理,行政化倾向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以行政权力取代或统领学术权力,往往挫伤人才的学术热情。同时,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主要注重人才的使用性开发,轻视人才的培养性开发,强调人才对高校的奉献和作用,忽视对人才成长所需继续教育的投资。一些高校把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简单等同于人才引进制度,认为只要引进高素质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即可告一段落,忽略人才进校后除了对单位的贡献,还具有进一步获得培养培训继续发展的需求和权利。此外,对学术成果的评价往往侧重于数量而不是质量。在考核考评人才队伍时片面地以成果数量为唯一依据,忽略学术成果的特殊性,违背了学术研究规律。学术研究作为人类知识活动的高级形式必然具有一定的周期,一些学术成果的实践价值和效用需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呈现,那种在较短期限内对学术成果作出终极认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的优化还包括进一步丰富制度内容,实现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的与时俱进。人才待遇问题是高校人才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人才投资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实践中易于把人才待遇片面理解为人才的直接经济待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亦由简单的物质需求变得日益多元多样,当代社会人才待遇除直接经济待遇外,还涵盖间接经济待遇(如职级晋升)、非经济待遇(如精神激励)等内容。此外,当前高校人才待遇方面执行的标准一般以相同职位或职级为基本依据,这个依据虽然存在一定合理性,但实际效果往往是对公平公正原则的背离。片面强调人才待遇的职位职级依据,忽略人才的工作成效与业绩,易于打击工作热情,使他们形成职业倦怠。应该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人才待遇的依据内涵,变相同职位职级为相似职位职级。同时,新形势下成就感和参与感逐渐成为人才待遇和人才激励的重要内容。为此,可把赋权及参与单位管理、待遇评估等作为人才待遇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人才待遇管理方面,除了要着力避免把人才待遇简单等同于直接经济待遇外,还要进一步避免平均主义,以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避免物质主义,以更好地满足人才的非物质需求;避免权力主义,以有效协调对人才的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之间的关系;避免狭隘主义,以服从和一致于高校长远发展目标和全局发展要求。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

人才队伍建设是长期性工作,有关制度的发展自然也得循序渐进。笔者认为,目前高校人才制度建设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改革人才引进制度,强调不拘一格揽人才

新时期新形势下,人才是高校建设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人才引进制度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的基础性构成。高校的人才引进制度,要以不拘一格选人才为基本准绳,以宽广的视野、广阔的心胸、科学的标准广揽天下贤才。高校引进人才,首先需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现代人才,高校必须走出国门招揽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各种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以增强高校发展的国际化元素,提高学校的学术层次。其次,高校要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人才与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相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中,不能只强调从外引进人才,而忽略内部人才的培养提高。由于文化差异、生活习性、社会环境等原因,高校从外引进的人才实际上主要是华裔海归人员,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出国人员成为引进的主要对象,真正的他国优秀人才往往难于引进来。因此,应进一步拓展引进海外人才的渠道,可采用短期交流合作、兼职讲学、客座教授等方式引进海外智力资源,不断丰富高校的海外学术资源和智力元素,推进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再次,通过完善高校人才引进制度,着力推进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高校衡量人才引进工作的成效不能仅仅以人才的引进数量作为评判依据,应侧重于人才引进的科学化水平,以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为基本要求。高校的人才引进工作要统筹兼顾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整体谋划已有的人才结构和引进的人才结构,从而逐步形成符合学校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都合理的人才队伍。

(二)改革人才培养制度,注重人才队伍整体优化

人才培养制度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的重要方面。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多管齐下,全方位多层次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挖掘高校人才队伍的潜能。

首先,确立人才资源优秀开发制度。人才资源是高校最为重要的资源,完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核心要义在于真正确立人才资源优秀开发的制度基石,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带动高校各方面工作。真正建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切实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在政策制定上给予人才资源开发以坚实保障,在资源配置上向人才资源开发适度倾斜,保证人才资源开发的前置地位。

其次,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不可能以整齐划一的步伐同步推进,只能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大局和学科建设需要进行梯队开发。其中,高层次人才培养是梯队开发的核心内容。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就是要重点打造学科领军人才和专业建设急需人才,突破束缚高校发展的人才瓶颈。重点打造学科领军人才,可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拉动一队人才向前发展。培养专业建设急需人才,可打破高校专业建设的资源壁垒,扫清专业建设道路上的障碍,推动高校实践跨越式发展。

再次,确立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制度。高校人才培养不是个别培养或局部培养,而是面向高校全体人才的集体培养,要逐步确立高校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制度。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并不排斥其他人才群体的培养开发。高校人才培养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分批次、有步骤地推进,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引领,以整体人才培养为保障,统筹高校各项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使学校人才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性提升。

(三)改革人才使用制度,强调用其所长

人才使用制度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的核心内容。完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旨在充分开发高校人才队伍的潜能,切实发挥高校人才队伍的价值。

首先,要坚持用人用其所长的基本原则。依托于科学的制度安排,确保高校各类人才真正做到各守其职、各尽其能、各享其成。当前高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构成趋于多样、流动显著加快,对各类人才服务、支持和管理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使用坚持用其所长,实质是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既在因才定岗中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又推动人才持续发展,使人才在与其适应的岗位上实现胜任岗位与热爱岗位的统一,增强人才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其次,坚持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坚持和贯彻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对于保证高校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促进人才强校战略的更好实施和建设人才强校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重大。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对党管人才认识不到位、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不够适应、党管人才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2]。新形势下强调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是确保高校人才使用制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基本保障。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既保证人才使用的正确方向,又不阻碍人才价值的顺利实现。坚持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避免高校人才使用误入歧途,但不能因为模式化坚持这一原则而束缚和制约人才价值的实现。

(四)改革人才服务制度,坚持以人为本

人才服务制度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的坚实保障,有助于推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健康持续发展。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服务制度,高校人才队伍健康成长就失去了合理空间,高校人才队伍价值实现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保障。建立健全高校人才服务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不断完善人才支持服务体系。应根据校情民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在政策层面为人才健康成长和价值实现提供体制保障。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措施、评价标准和激励办法,促进人岗相适、才尽其用,坚持事业以人为本,发展以人为先,给想干者机会,给能干者舞台,给干成者激励。切实保证人才服务投入,解除人才干事业的后顾之忧。

其次,切实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对人才创造性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民主宽容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反之,不民主不宽容的工作环境则会压抑工作热情,不利于人才队伍价值的实现。要大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校园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环境,待遇适当、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推动高校的人才环境向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发展和演变。

[1]曾凤玲.影响高校高层次教师成长的制度与环境因素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12-09-27(16).

猜你喜欢
党管人才资源人才队伍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管人才”战略背景下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声音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 提升主流媒体竞争力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