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思考

2012-08-15 00:45王宏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务

王宏鹏

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思考

王宏鹏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起着基础决定作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推动力,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政府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处于领导地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在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内在要求是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公共文化服务

王宏鹏/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馆员(甘肃兰州730030)。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除了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之外,开始关注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中享有的权利,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动态化。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明确指出,要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不难发现,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提高整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因为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对它的整体公共文化服务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选择合适的供给模式,及时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公共文化平台,对当代公民享有公共文化权利和提高社会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理论概念和内涵

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首先要明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另外,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有利于有效发挥财政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物质文化资源的利用,保障各类公众不同的文化权利和文化需求。从社会公正的原则出发,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内部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差距,推动区域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不同的学者有着各自的见解。笔者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可以从三个角度来从本质上认识。从经济的角度看,公共文化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这些特点;从社会的角度看,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保障公共文化权利,因此政府应当提供非垄断性公共产品;从政治角度看,它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公共文化,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角色是服务广大群众,在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代表中,政府处于领导地位。

而如何使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实现高效性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寻求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搞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要充分了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公共文化服务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以税收和财政投入方式向社会整体提供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和活动。但是公共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公共文化自身的价值、政府提供公共管理服务的价值和广大的社会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价值是统一的,不能把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一供给主体。再加上社会的发展使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对公共文化服务传播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多元化的供给模式。第三部门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新产物。从范围上讲是不属于第一部门(政府)和第二部门(企业)的其他所有组织的集合。主要为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未注册的草根组织。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一起参与到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去。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公共文化水平,是对广大群众基本文化素质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主要保证,因此理清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在构建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作用才能更准确地寻求一套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二、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类型

我国长期以来基本上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因为它从根本上符合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过程中扮演了多种角色,比如它可以作为公共文化的生产者,也负责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还要承担部分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及意识形态的传播功能。然而,随着文化产品的不再单一化,它不仅指那些满足了社会绝大多数公众需求的公共文化,还指那些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群体的社会公众的文化诉求,甚至是那些能够满足较高的文化追求的社会公共文化。那么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也要与之适应,出现多种供给模式。

较为常见的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这是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制度相适应的。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政府就是垄断的和不可干涉的。政府处于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方式可以是灵活的,手段可以是多元化的。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中政府的作用。

政府作为第一部门制定了供给模式的基本政策。根据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要求,政府需要制定公共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公共文化的传播具有法律性,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环节有法可依,公共文化的方向不因领导人意念的改变而改变,也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政府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资金供应。政府作为主要的资金提供者,要做到根据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决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多少,也要筹集各种渠道、各种形式的社会资金提供给公共文化事业。

政府可以自主安排公共文化的供应者。具体地说,政府将征收税款和财政收入投入到基本的公共设施,如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但是这样的设施是很有限的。政府也可以与第二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委托有能力的机构生产公共文化产品,然后由政府进行供给。

还有在其他国家存在的市场分散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众所周知,企业或者私人组织机构虽然在公共文化中占的比重较小,但是具有生产能力强和市场竞争能力强等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去也是政府的一个重要决策。

另外存在的一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就是以政府为最高指挥者和领导者,寻求一种机构作为中介机构,他们的职能是向政府咨询宏观政策指导和寻求财政支持,对被资助的文化项目进行财政拨款和对产生的文化产品进行监督和评估。往往第三部门承担这种角色。它的组成者包括社会上具有较高文化鉴赏能力和文化引导能力的志愿者。

三、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1.政府对公众需求了解不到位。由于政府对公共文化需求定位不准确,导致很多公共服务并不是根据公民的真正需求来提供的,而是根据公民以外的因素来决定,公民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没有反映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决策中去。再加上中介机构的加入,很容易导致公共文化供给环节的脱节,而使政府对人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定位不够准确。

2.公共部门垄断,出现不公平管理。随着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正在加大,要求尽快改变以政府为唯一供给中心的供给模式,逐步建立起来以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下的多元化供给主体。政府在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同时,必须创新机制,进一步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道路,寻求社会力量的合作,放手让其他的组织和部门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3.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存在方式不少,但效果不好,“讲得多、做得少”的问题。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时,有时会出现文化产品和服务并没有如期被公众利用或者出现质量低、效果差的现象。

4.资金的投入不够高也是公共文化服务最受影响的因素之一。随着人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种类增多、数目加大,政府有限的财力和人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出现了矛盾并且逐渐加大。

5.各部门没有做好合作工作。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在合作中出现分工不明确,工作重复,工作缺漏,导致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低下,如政府在与企业合作进行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时,如果政府没有及时进行产品需求调整,那么企业将无法实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供给地位,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所以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指导性的作用,对第三部门和企业履行相关的责任。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思路和建议

要想寻求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就必须要把握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几个原则。

一要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为了响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决策,把公共文化产品推向市场。但是并不能把公共文化产品完全市场化,否则将失去它“非商品性”的性质。

二要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开放而平等的渠道与路径,表达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诉求。政府也必须为社会公众提供同等的接触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

三要保证切实了解公众的公共文化需求,这是与以人为本的原则相适应的。因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是人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就是保障公民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

四要克服政府和公众的两难障碍,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节约性和高效性。在公共文化服务生产和供给的资金中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是主要的来源。在考虑政府的资金投入能力前提下,政府实现文化产品服务要避免浪费,节约成本,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兼顾。

明确了以上的基本原则后,我们才能寻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改善方法。下面是从提供服务的各个部门角度出发,提出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资金投入机制。主要是:一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建立政府主导、财力匹配、群众需求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二是从多方供给主体出发,改进投资方式,采用政府资助、各方筹资、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

2.加强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的服务主体建设,特别是前文提到的第三部门作为中介作用,发挥在供给模式中的积极作用。比如他们的职责可以是:鼓励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向政府建议公共文化设施和爱国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开展公益文化活动。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都有义务要举办文化事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在这其中政府是处于领导地位,它所开展的是国有文化事业,政府和企业对第三部门提供着财政支持。

3.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具体可以是:扩大公共文化设施覆盖范围,以社区乡村为重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市场化和社会公益化并存;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思路,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是由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机制(政府等第一部门)、公共服务生产和提供机制(可以是政府或者企业等其他机构)、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机制(如第三部门)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其中,决策机制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生产和提供机制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根本,监督和管理机制是公共服务供给的保证。必须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生产机制、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机制三个基本要素,综合分析不同的公共服务本身的特点,结合各个区域公共文化发展水平,来进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我国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的公共文化发展水平出发,分析了我们在今后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应当注意的基本原则,防止重蹈覆辙的现象发生。然后提出了我们应该根据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以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模式为例介绍了应当怎样建立具特色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经过了这些研究,我们今后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将具备更加健全的理论基础,遇到问题和挑战将学会冷静思考,积极应对,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的公共文化权利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张晓明,李河.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和实践含义的探索[J].出版发行研究,2008,(3)

[2]盛新娣,王圣龙,塔娜.凝聚力·价值认同·理性论点——一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理论月刊,2009,(3)

[3]闫平.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特征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刊,2008,(12)

[4]赖志凌,张宁.社会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市场经济[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5]陈宇宙.文化软实力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J].天府新论,2008,(6)

[6]杨新洪.关于文化软实力量化指标评价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8,(9)

中图分类号:G124

B

1671-6531(2012)10-0023-02

:姚 旺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务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文化馆人的要求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