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治国安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初探

2012-08-15 00:49谭晓明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严于律己问政君主

谭晓明

(恩施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论语》之治国安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初探

谭晓明

(恩施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春秋战国时期关于治国与安邦的道理在《论语》中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治国的前提在于君主要严于律己,及治国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同时讲究德治和以人为本。这些治国的方法和理念对于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人伦纲常;严于律己;信用;德治

儒家十三经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圣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它们主导和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达数千年之久,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教育、伦理等一切学术思想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风尚,无不以之为圭臬。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学”,统治者奉它们为治国安邦的法宝,士大夫以通经致用为自己的终身抱负,平民百姓也以它们为修身行事的彝训,是以才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这正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关于治国与安邦思想在《论语》中有较为集中的体现,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首先,治国的根本——人伦纲常。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必须像个儿子。这一思想虽然反映了孔子的宗法伦理观念,影响了中国好几千年,但是在当时奴隶制度已经腐朽封建制度尚未确立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伦理纲常确实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在阶级社会里,不论处于什么时代都需要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否则国将不国,政治紊乱,社会将混乱不堪。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以庄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这些都确定了礼让对于治国的重要作用。孔子所主张的“礼”,很多已经成了我们的社会公德,比如“孝”、“伦理”等,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做。

其次,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育人、立法。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孔子到卫国去,孔子说:“卫国的人口真多啊!”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颜渊请教老师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孔子借鉴夏、商、周三代的古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他不仅强调了法制对治国的重要作用,而且他的古为今用的思想、方法也值得今人好好学习。

再次,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以人为本。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要认真对待政事,并讲究信用,取信于民。同时还要节省俭用,役使人民不要违背农时,只要这样才能处理好君主与人民的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昌盛的局面。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人儿童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当今的“三农”政策可以说正是爱护人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发展经济、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凸显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然后,治国的前提——君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即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在孔子看来,能从容安静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吧?同时,孔子还以为君主治国除了行为端庄以外,还应当重视才智礼仪仁德的关系。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子路问政于孔子。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子曰:“恭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严于律己的思想。再就是“民本”思想在《论语》一书中也多次提到。如: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足?”又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来之则安之……”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公仆”来说,有着永恒的教育意义。

最后,治理好国家的重要途径——以德治国。“以德治国”的思想在《论语》中也得到充分体现。譬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有礼,有耻且格。”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又如,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子贡曰……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之求之与!”在这里,一再强调了为政者道德品质、道德教化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当今社会也经常强调要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质,以德治国,这是对以法治国的有力补充,也只有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和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仍是当代人的楷模,这说明古代的思想家有着广博精深的内涵,值得我们去继承、挖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其历史局限性,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愚民思想显然与现在的民主建设、社会发展是背道而驰的。是以,我们要辨证的理解、把握《论语》的思想精华,而不是简单的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要真正作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

[1] 阮元校刻,何晏集解,邢昞疏.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阴法鲁,许树安. 中国古代文化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B222.2

A

1008-7427(2012)03-0076-01

2011-12-29

猜你喜欢
严于律己问政君主
五张羊皮
当代皇室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夏夜吟
和谐君主帝喾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严于律己”的光
我的班级管理“五字经”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