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导学案”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人教版24.2.2:切线的判定导学案例浅析

2012-08-25 06:15江苏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中
中学数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切线导学案导学

☉江苏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中 康 林

让“导学案”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人教版24.2.2:切线的判定导学案例浅析

☉江苏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中 康 林

新课程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于是,新课程倡导并提出了学生的三大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本文以《切线的判定》导学案,浅析学案导学法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

导学案;学案导学过程;分析与反思

一、从教案到“导学案”

按照课堂教学老思路,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但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教师过多考虑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到边到角,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象就找到“病根”了.后来在有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课堂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诸如很多多媒体电化教学,表面很热闹,很繁华,结果是很多老师是讲完这节课后还是偷偷到课后再补一节习题课,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没有看到学生的意识与能力间存在差距.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法”,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二、学案导学

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导学对于授课知识的巩固、落实更有效,是时下风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以一节《切线的判定》教学案例,分析、反思自己的学案导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通过在问题引导下看书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前一天将《切线的判定》的学案发下,让学生预习,通过预习问题,引导学生看书.要求学生从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学前准备部分.同时初步懂得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为了将课前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杜绝出现学生抄学案,应付老师的现象,每次上课前多种方式的检查验收是必不可少的,采取组长验收和老师抽查相结合.教师抽查每组都要兼顾.不让学生存在侥幸意识.抽查结果记入本节课的最终评价成绩.

(二)课堂教学过程

1.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做好学前准备.

课堂开始5分钟,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学前准备部分.先让每一个学生自己来当“老师”帮助纠正小组内的其他学生的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并要求达到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弄懂学前准备每道题,这样做的优点是使得一些后进生听同学讲给他听有亲切感,没有距离.而且优生自己是从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讲解,后进生容易模仿和接受,可能无意之中会顿悟:“我哪儿不会?为什么不会?”有时后进生即使没听懂,他们可能还会请同学再讲给他们听.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将所存在共性的问题,由小组的“代表”(多数是优生)走上讲台交流展示,当“小老师”讲给全班学生听.要求他们要讲给别人听时要考虑如何讲解,从哪些角度讲解别人才能更易听懂,这样又逼使优生,在知识点的掌握上更进一步,理解更加透彻.这正如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提到:谈到学生中的友好帮助时,应该着重指出这种学生共同合作的形式,不仅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益处,对成绩好的学生的益处也不小.

2.提问预习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前准备结束后,我向学生抛出以下问题:①画图并写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②你能快速地画一直线是圆的切线吗?这条直线有何特征?生:与圆只有一个交点;③你能比较准确画出圆的一条切线吗?谈谈所画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是圆的切线.因势利导,让学生归纳并整理切线的判定定理.

分析、反思: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画圆的切线,并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引入切线的判定定理时,不断地运用切线的性质,利用类比、迁移等方法促进学生对切线的判定理解及记忆.因为帮助学生最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是学案导学的根本出发点,学案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与学科自身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要避免舍近求远.

3.分析典型例题,精讲点拨,突出知识重点.

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精讲和指导,适时介入,个别问题随机点拨,重点难点、主干知识和问题整合点拨,归纳小结进行知识点拨、方法点拨和能力点拨.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切线的判定,我用了下面的两道例题:

例1 如图1,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

图1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例2 如图2,已知O为∠BAC平分线上一点,OD⊥AB于D,以O为圆心,OD为半径作⊙O.

图2

求证:⊙O与AC相切.

①两道例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蕴涵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学生对问题解决有了一定的认识,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已经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住例题分析的要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对例题进行分析时,可直接让学生担当老师的角色进行讲解,课堂上给他们充分的展示机会.例1的解法1:连接OC,利用全等,证明∠ACO=∠BCO=90°,从而证明直线AB是⊙O的切线.解法2:连接OC,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OC垂直于AB,证明直线AB是⊙O的切线.例2叫了两个学生讲解,第一个学生不会,又叫了第二个学生讲解.例2解法:过O作OH垂直于AC,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了OH=OD,证明直线AC是⊙O的切线.

②解完这两题后我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这两题的区别,并归纳整理相应的解法:

例1是连半径,证垂直;例2是作垂直,证半径.

分析、反思:1.教师重点点拨导学案的第二部分: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能全面分析问题,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多角度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师要采用一题多变的变式教学,由一道题目的解决,知一类题目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有些题目要突破常规,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具有新颖、独特、别具匠心等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2.教师注重要求学生用文字语言来概括问题及解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并注意积累(即能利用总结出的结论解决以后见到的问题做准备).

3.交流是学案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交流,学案的功能就无法充分发挥和实现.当第一个学生不能回答时,应该引导他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证明是圆的切线,一点点地点拨他,不应该立即叫第二个学生回答.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既是教学的需要,又是学生优良品德,学德,行为习惯的体现.另外辅以即时点名,令其对同学的发言作即兴评价,这一做法对教室里的所有学生形成压力,迫使其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从机制上确保全员参与.

4.利用课本上的习题和自编补充习题,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本节教学的第三步是通过下面的几个练习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练习巩固:

(1)如图 3,△ABC 中 AB=AC,以 AB为直径的⊙O交BC于D,DE⊥AC,垂足为E.

求证:DE是⊙O的切线.

变式:交换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你还能证明吗?

(2)如图 4,在⊙O 中,AB=AC,OD⊥AB于D,以O为圆心,OD为半径作小⊙O.

求证:AC与小⊙O相切.

分析、反思:1.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叫了两个同学口述,由老师替代学生板演.应注重让学生到黑板前板演,教学不应忽视板书的重要性,因此教师更不该剥夺了学生板演的权利,这是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学生板演可以暴露在学习中的某些错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那么学生自学过程中原不懂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图3

图4

2.注意了一题多变,发散性思维,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面向全体.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析,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能力.

3.课堂练习不仅要堂堂清,还要人人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达标测试题逐一检查,然后老师统计,有个别的学生不会首先在小组内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全班解决,全班再解决不了的由老师来解决,这样就做到了人人清、截断了后进生后退的路子,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当堂课的任务.

三、总结感悟

(一)学案教学过程直接关系着学案的成败,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反思,体会到学案导学的突出优点:

1.将教学的重心前移,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惑的欲望,且及时检测反思,不留课后作业,真正做到了学生负担低,教学质量高,有利于提高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可以方便、清楚地知道学生理解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不理解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效率更高.

2.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了启发者、点拨者和诱导者,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具体的学习材料,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充实,可操作性增强.来自学生的原味思想、观点、解释、解答、设计、表现方式等,对提升教学生动性会产生可以预期的作用.

3.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发现学习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实施“学案导学”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1.如何处理教材和学案的关系,特别是教材上的例题,不少优生课前已经已经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住例题分析的要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如何创造性的整合教学内容值得思考.

2.学习和探究时,如何调控好课堂,避免学生讨论的不深入或“假讨论”现象.

3.如何更科学、更有效、更具创造性的使用导学案,让我们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我们期待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在反思中跟进,在反思中矫正,在反思中提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教学质量.

1.贾如鹏,傅海伦.“学案”教学模式探讨[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4(7).

2.李树峰.从“教案”到“学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路径[J].长沙:湖南教育.2005(6).

猜你喜欢
切线导学案导学
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及其推广的结论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切线在手,函数无忧
过圆锥曲线上一点作切线的新方法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