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堂观察研究初探

2012-08-25 06:15黑龙江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于妍秋
中学数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测量方法刻度课例

☉黑龙江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于妍秋

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堂观察研究初探

☉黑龙江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于妍秋

通过对圆的周长测量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分析,研究课堂观察对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课堂观察;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策略的研究也一直是教研工作者的研究主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多种方式,如撰写教育叙事、写课后教学反思,参加听课评课活动等,这些方式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其中听评课这种方式最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在一次对哈尔滨市香坊区全体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教师就“您最喜欢研修活动的形式是( ).A.纯理论的讲座 B.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结合课例的讲座C.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结合课例的研讨交流 D.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互动学习”这个问题,92%的教师选择了B和C两个选项,就“您最需要的教研活动内容是( ).A.教材或课标内容的解析 B.不同课型的听、评课研究 C.各种题型的变式研究 D.教育理论讲座”这个问题,约59%的教师选择了B选项.

基于对这组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教师们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有共性需求,即专业的听评课的研究和指导.传统的评课,教师通常会就授课教师某个环节或流程给出决断性评价,如我们经常会在评课中听到这样的语言“我觉得某某教师在某某环节上处理的很成功(或不够好)”,然后给出理由,这些理由我们细细回想起来绝大多数是比较宽泛的,零散的,针对性不够强的,特别是评价角度是混合的,也是混乱的.在这样泛泛的听评课中,教师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的主要矛盾上,没有就授课教师所困扰的突出问题或教师的某项专业技能的提升结合课堂实践作出准确的观察、分析与提升.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授课教师也很难在大家泛泛的评课中提炼出自己今后教学着力改进的方向,这样也就使课堂研究的价值打了折扣.所以,课前让听课教师明确观察点,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课后评课教师结合观察点由量到性地与授课教师交流,使课堂观察成为教师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教师通过运用课堂观察方法、技术,观察研究他人课堂,获取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反思自身课堂,从而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因教师之需而动,引领教师走向课堂观察的研究之路.笔者带领学科教师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四分段)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圆的初步认识的第二部分《圆的周长》为课例,进行了课堂观察研究的实践探索.活动共分六个环节:问题提出——开发观察量表——教学观察课例——观察量表分析——评价反思交流——策略总结提升,力求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们最终达到“在研究中反思、在总结中提升”的目的.本文仅就这节课开发的课堂观察量表之一及量表分析加以呈现.

圆的周长测量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分析

1.观察点的选取说明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的数学课程.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要探究这个问题,就要测量圆的周长.作为六年级学生来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很难做到科学合理.即使科学合理,在学生表述上也可能出现错误和对误差的估计不足.因此教师如何处理测量方法上错误与误差,可以作为课堂观察点.

2.观察量表及观察结果说明

从三个方面来观察学生的测量方法.一是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二是学生在测量中如何减小误差(如绳子的粗细,缠绕的松紧对周长的影响),三是教师如何处理测量方法上错误与误差.

学生测量方法1.绕测法(先绕后测) 2.滚测法4.绕测法(先测后绕)观察内容3.展开法(如圆柱的底面周长测量,可将圆柱展开)科学性具备 ■ ■ ■不具备 ■可操作性具备 ■ ■ ■ ■不具备 ■方法不科学错误与误差处理问题类型①绳子缠绕的松紧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②绳的粗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①圆的起点是否从0刻度出发②圆的起点是否回到刻度尺上部分圆形物体不可剪开教师没强调教师帮助总结教师处理教师启发不紧紧缠绕是否可行教师强调从0刻度开始教师强调起点回到刻度尺上教师强调了圆形物体是空心的可剪开的可行性

3.观察结果分析及教学建议;

根据观察,课堂上生成了四种测量方法,其中的第4种方法不科学,教师及时给予了评价.前三种方法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多数都给予了及时的补充强调,只是绳子的粗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教师没有提及.整体看教师关注了对学生测量方法的正确引导,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后续学习物理的《测量》一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实现了学科间的渗透.建议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再放手一些,问题再引申一些.具体如下:(1)在绕测法中教师启发不紧紧缠绕行不行之后,可以再追问:如果不紧紧缠绕测出的值是偏大还是偏小?既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学生加深对“紧绕”的理解.(2)在绕测法中,教师还可追问如果你用的绳子太粗,测得的周长准确吗?是偏大还是偏小?(3)在滚测法中教师强调起点与0刻度对齐后,可以追问如果起点不与0刻度对齐,能测出周长吗?例如起点从刻度3cm开始,到刻度10cm结束,圆的周长应该是多少?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对“化曲为直”思想的感悟!

由此看出,课堂观察使教师能带着明确的研究目的走进课堂.针对课堂教学中急于解决或难于解决的专业成长困惑,课例变研究案例,教师从不同视角进行课堂观察,在平等对话、思想碰撞中探讨课堂教学的专业问题.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评价教学的优劣,而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追求内在价值,通过课堂观察,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课堂观察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测量方法刻度课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方法
欧姆表的刻度真的不均匀吗?
——一个解释欧姆表刻度不均匀的好方法
课例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测量三字歌
基于应变原理随钻钻压测量方法研究
自由风扇声功率级测量方法与测量不确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