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2012-09-07 07:37陈霞王琳张金格周雷贵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鸟氨酸血氨肝性

陈霞 王琳 张金格 周雷贵

肝性脑病是各种肝病的晚期并发症,是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死亡率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多年来,研究证明,氨中毒假说是肝性脑病主要发病机理因此降低血氨是治疗肝性脑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而门冬氨酸鸟氨酸能显著降低肝性脑病的血氨水平,乳果糖可酸化肠道,改变肠道菌群,减少氨的吸收,促进肠道内毒素的排泄[2],因此两者联合起到协同作用。回顾我院对6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4年4月~2010年2月我院消化科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3.2±11.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因、病程、肝功child-pugh级以及肝性脑病临床分期等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第一天10g,6h一次至患者清醒后减半,而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谷氨酸钾及谷氨酸钠)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从意识障碍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如院当时、5d、7d、10d各个阶段的肝功情况以及死亡率。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清醒时间,见表1。治疗组恢复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5)。

表1 两组患者完全恢复清醒所用时间的对照

两组患者治疗后死亡率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2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死亡率情况

2.3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段肝功能,见表3。结果显示,治疗组肝功能好转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3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段肝功能情况好转比较

3 讨论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在众多的发病机制中,氨中毒学说占有中心地位。肝衰竭时,肝脏不能充分通过鸟氨酸代谢循环产生尿素而清除氨,导致血氨升高,血氨有毒性能通过血脑屏障,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而诱发脑病[3]。门冬氨酸鸟氨酸是尿素循环的起始底物,和血液中循环的血氨结合促进尿素合成,加速血中氨的清除,并且门冬氨酸鸟氨酸参与肝细胞内谷氨酸和核酸的合成,促进肝细胞的三羧酸循环,加进肝细胞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过程、促进肝细胞能量合成,故肝性脑病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有效。

乳果糖为人工合成的基本不吸收的酸性双糖,(PH=3.8)在小肠乳果糖极少被吸收,在结肠内细菌的作用下将其分解为乳酸,使结肠内PH值迅速下降,使血氨从血液中弥散入肠腔中生成 NH4,随大便排出,肠道酸化后,能够促进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大量繁殖,控制产NH3菌的生长,从而使NH3生成减少,并促进肠蠕动,减少具有潜在毒性的短链脂肪酸的生成[4]。

因此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可降低血氨,缩短肝性脑病的昏迷时间,提高患者清醒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以后肝移植提供必要的手段,是值得我们临床推广。

[1]王宇明.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和诊断[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5.

[2]徐江海,付菊平,向宝云,等.乳果糖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5,20(4)216-217.

[3]王吉耀.现代肝病诊断与治疗[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69-382.

[4]姚光弼,范上达,廖家杰.临床肝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80-296.

猜你喜欢
鸟氨酸血氨肝性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重症乙肝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死率的影响
肉牛尿素中毒的诊治效果观察
门冬氨酸鸟氨酸盐的制备
标准·方案·指南
——2014肝性脑病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