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区域“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管理情况的比较研究

2012-09-11 12:50赵英魁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中心体育服务

赵英魁,李 元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办公室、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北京 100075;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现代体育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我国不同区域“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管理情况的比较研究

赵英魁1,李 元2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办公室、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北京 100075;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现代体育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各区域“中心”发展规模、建设情况、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并提出“中心”发展须遵循整体协调发展原则、地区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议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中心”区域平衡发展,加大落后地区“中心”建设发展扶持力度,构筑多元体育服务投入机制,严格评价监管体制与方法;“中心”明确公益服务特性,定位多元服务功能,逐步引进服务经验,加强“中心”交流合作,持续改善服务水平,努力提高运营效率。

不同区域;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管理;比较研究;发展对策

课题研究对象是总局命名资助的“中心”及各省(区、市)自建的“中心”。东部沿海地区选取京、冀、辽、吉、沪、苏、浙、闽、粤、琼(东部13个省、区、市中的10个);中部内陆地区选取晋、皖、赣、豫、湘(中部6个省中的5个);西部边远地区选取川、渝、桂、滇、黔、藏、陕、甘、青(西部12个省、区、市中的9个)总共27个省(区、市)进行抽样。截止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共资助命名“中心”126个,本研究抽样“中心”82个。抽样省(区、市)实发问卷82份,收回79份,79份全部有效。问卷调查处理采用实地面访或信函填答的方式。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调研“中心”各方面建设管理现状;运用数理统计法对“中心”基本情况要素指标进行频次分布统计、挖掘性统计和假设检验,整理各要素分布水平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已发掘的数据信息进行区域比较。

1 不同区域“中心”建设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1.1 发展规模

1.1.1 “中心”建设起步不齐,数量分布不均 据表1所示, 2002~2008年“东部“中心”数量所占比例均超过了45%。建设起步时期数量不齐,东部明显领先于西部和中部,中、西部不存在显著差异。截至2008年9月,126个中心在东部、中部、西部“中心”数量比例分别为45.24%、25.4%、29.36%,区域分布不均的现状仍然存在。

1.1.2 各地“中心”发展数量与地区经济关系密切 据统计,各省(区、市)“中心”数量前十五位的有8个为东部省份,占东部13省区市总数的61.54%,而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区、市)仅有4个为中部省份,3个为西部省份,发展数量与省份所在地区关系密切。另外,分析自2002年至2008年各地区“中心”总量情况,可从图1中清晰判断地区间数量发展速度与东中西部呈现差异。同时,各地“中心”数量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2007年)的数据相关系数为0.501,说明“中心”发展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

1.2 建设情况

1.2.1 各省“中心”建设规模良莠不齐如表2所示,抽样“中心”建筑面积各省平均值分布不均,集中分布的区间在7000~15000m2。同时,东部受发展投入比例大、中部受场馆集群改造命名“中心”等因素的影响,分别有30%和40%省份的“中心”平均建筑面积达到15000m2。

图 1 各地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逐年数量分布图

表1 各地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数量逐年累计分布表

总之,“中心”建设规模总体水平在各地区间的差异受建设方式、投入额度等不同因素综合影响。

1.2.2 各地区“中心”累计建设投入不尽相同被抽样 “中心”的建设投入构成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自筹或社会募集、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等为辅。研究运用t检验分析累计建设投入的差异性。统计表明,东部和西部“中心”累计建设投入差异显著性概率p值为0.029,小于0.05;东部和中部差异显著性概率p值为0.097,小于0.10。这说明东部与西部、中部在“中心”累计建设投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中部和西部t检验的p值是0.386,大于0.05。因此,中部和西部“中心”累计建设投入没有明显差异。

据有关研究表明,我国体育场地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达的省市对体育事业投入较高,相应场地建设发展较好。以上差异也主要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财政拨付情况、融资筹集经费能力等因素影响形成。

1.3 经营管理

1.3.1 “中心”整体营利水平一般,东部地区盈利状态和收入来源多样化均领先明显 研究选取抽样79所“中心”2007年的利润总额进行分析,其中37所“中心”利润总额为正,仅占46.8%,整体盈利水平不高。从亏损状态分布来看,西部、中部地区较东部地区的比例明显较高,分别为44%和36.84%的“中心”亏损,需要财政补贴支付运行开支。另外,“中心”整体盈利水平与“中心”收入来源形式有着密切关系。抽样显示,东部具有商用房收入、广告收入、其他经营收入的“中心”比例分别为48.57%、22.86%和34.29%,而西部比例则为40%、16%和34%。

1.3.2 中西部经营模式较为传统,东部经营方式尝试创新 近年,国内外为解决体育场馆的运营问题,探索出多种经营方式,如众所周知的PPP模式(包括BOTTOT等)。我国“中心”在这一模式的实践尚未开始,但在改革创新方面也作了部分尝试,如改革自营管理模式为部分外包经营、租赁经营方式。研究按运营主体与产权主体分离程度将经营方式分为自营管理模式、部分外包或租赁经营模式、完全外包或租赁经营模式3种类型。其中,中部、西部采取自营管理模式的比例为84.21%和52%,多于东部的42.86%,自身经营由于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限制、管理层级过多、管理经营理念单一等因素必然导致其运营效果的下降。相对而言,东部外包成分累计占据了57.14%的“中心”,这与其改革经营模式,创新产权模式具有直接关系。

1.3.3 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指导人员团队总量不足,专业人员比例各地区存在差距 研究发现,“中心”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指导人员团队总量不足。“中心”从业人员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和本科学历以上人数的从业人员抽样比例约为11.42%和9.88%。东、中、西部“中心”中高级职称员工人数、本科以上学历员工人数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均有明显差距,东部管理团队素质和人力成本支付能力较高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

1.4 公益服务

公益性是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属性和能力,实现社会效益的多少是其为大众为社会带来利益的度量。研究“中心”服务公益性是衡量政府引导下的“中心”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对95例小儿腹泻患儿进行了分析研究,共有39例女性和56例男性,均是0至6岁儿童,平均(2.5±1.9)岁。将患儿分成了AB两组,A组治疗组有50例,28例男性,22例女性,平均(2.3±2.0)岁;B组45例,38例男性,17例女性,平均(2.5±2.3)岁。两组普通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可以比较分析。

1.4.1 接待量东部居高 东、中、西部抽样“中心”平均累计接待量分别为90.01万人次、71.04万人次、71.31万人次。另外,在“中心”平均年均接待量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 26.98万人次、25.10万人次、25.33万人次。东部受劳动闲暇时间长、体育人口多、“中心”建设起步较早、价格收入与运营支出相适应等优势影响接待量居高,体现出较好的公益性。

表2 各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平均建筑面积频次分布统计表

1.4.2 平均开放时间各地趋于一致 据统计,东、中、西部的抽样“中心”的平均日营业开放时间分别为12.53小时、12.16小时、12.21小时。整体营业时间均超过商业健身房9~10小时的营业时间,更大程度上满足群众健身的时间需要。

1.4.3 各地公益服务方式创新,手段多样 除提高接待量和保证开放时间外,各“中心”体现公益服务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形式主要集中于分时段设置开放价格、延长开放时间、提供免费场地、正常营业时间针对不同人群减免收费等四种措施。

1.5 政策支持

1.5.1 政府财政占据主要投入形式据统计,“中心”投资比例中财政投入比例为61.03%。国家和地方体育彩票公益金、自筹经费和社会募集赞助等比例分别为17.60%、11.84%和9.53%。 政府财政投入的经费占居了投入的主要地位。另外,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也为“中心”建设投入了必要的支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形式保证和实现了“中心”服务的公益性和运营水平。

1.5.2 各项扶植政策尚未明确调研证实中心运行成本较高,其中税费、水电价格居高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调研抽样显示,目前享受水电优惠政策和税费减免的“中心”比例仅为11.39%和12.66%。在“中心”起步时期,政府应给予部分扶植政策,依据“中心”运行和公益服务的水平给予扶植政策。

1.5.3 西部“中心”财政追加投入惠及比例尚少据统计,东、中、西部“中心”建成使用后具有财政定年定额追加投入的比例分别为71.43%、78.95%和48%。财政追加投入对于弥补运营成本不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西部地区运营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心”,保证财政追加投入和奖励是十分必要的。

2 调查主要结论

3 成因分析

研究认为,“中心”各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主要源于以下原因:第一,中、西部“中心”管理体制较为传统,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在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上规定较为系统严格,开展经营活动限制性条件较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第二,投资体制以财政拨款为主,甚至为全部的局面,无法引入先进的政企合作模式(ppp模式),相对承担维修和运营成本的抓手和臂膀较为单薄;第三,受经济水平发展和体育活动、体育场馆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关性较强的客观规律影响,中、西部“中心”投入和追加投入不足;第四,运营方式与用人机制的相对传统,造成中、西部“中心”较少引入先进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从而导致服务质量、创新运作、公益水平、运营效益等均落后于东部;第五,“中心”持续发展与服务效能评估分析的研究与实践尚未健全,对于“中心”持续改进服务能力,提高管理者积极性与主动性存在一定制约。

4 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建设和投入

4.1.1 建设投入倾向基层 “中心”建设应秉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投入原则,对于中、西部未建设“中心”和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应在规划建设时,侧重将“中心”选址在县乡、区、街道范围,此举将“中心”有效服务半径深入基层,同时减少高投入、高运营成本的超大型中心出现。

4.1.2 新建、改扩建形式并重 中、西部在侧重建设新“中心”的同时,对于普遍存在大型体育中心的城市,各级体育部门应通过投入补贴形式,鼓励其成为“中心”,实现公益性服务的同时,节省了先期巨额投入,做到新建和改扩建形式并重。

4.1.3 制定实施建设标准 有关部门应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建设工作。例如,1989年,日本文部省制定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建设标准将“中心”分成基层社区、市区町村、都道府县3个层次。我国可根据地区和城市级别差异,制定实施适应不同地区“中心”建设标准和模式。

4.2 运营和管理

4.2.1 资产转化,拓展经营性资产 资产转化就是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的《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国资事发(1995)89号)等文件对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鼓励和引导落后地区全额、差额形式事业单位的“中心”,转化资产,盘活资产,逐步实现自收自支,减轻政府投入负担。

4.2.2 改革投入,募集资金和促进监督改革投入就是实现“中心”投入模式的多元化,即面向社会,欢迎社会各界或个人参与投资、开发、经营当地的体育资源,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共同出资兴办“中心”,这有助于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公益性的监督保证。

4.2.3 引进管理,持续提高服务质量 引进管理是指通过部分外包租赁运营、聘请专业指导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各区域“中心”交流等形式引入先进体育场馆、俱乐部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法,改进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4.3 功能和服务

4.3.1 着眼公益,创新服务手段 对于公益服务手段较为单一的、较为传统经营方式地区的“中心”应借鉴东部地区经验通过分时段设置开放价格、延长开放时间、提供免费场地、正常营业时间针对人群减免收费,拓宽实现公益性的手段和方法。

4.3.2 合理开发,分层分类定位功能 中、西部大型体育中心类型的“中心”比例较大,科学利用、功能定位成为这类中心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此类中心在商用房开发、资产开发、组织训练、承办活动或赛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创收资源。因此,开发其群众体育功能与竞赛功能,是实现公益服务与经营创收相互平衡发展的核心所在。

4.4宏观管理

4.4.1 完善和健全宏观管理体制 “中心”建设发展的宏观管理是各级体育部门的重要职责。为此,应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努力建立协调统一的“中心”管理体制、政府主导的多元体育服务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健身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有效的“中心”评价监管体制、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管理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4.4.2 改进和创新政府扶植方式 逐步加大政府投入,扶持旧有场馆开放,拓宽税费扶植政策,通过举办交流、现场会、调研成果分享等形式,规范“中心”收支管理,改进“中心”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最终实现各区域“中心”协调可持续发展。

[ 1 ]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57-259.

[ 2 ] 张尚立,刘刚,王惠惠.我国体育场地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A].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课题研究成果汇编[C].北京:2006:130.

[ 3 ] 阎宇芳.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信息的缺失性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5-45.

[ 4 ] 鲁长芬,陈业宏,江立华.我国不同区域体育场地比较研究[A].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课题研究成果汇编[C].北京:2006:274.

[ 5 ] 续川,张栋,刘海鹏,董浩华,赵英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管理工作调研报告[R].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北京:2008(11).

G818.2

A

1674-151X(2012)05-14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66

投稿日期:2012-02-01

赵英魁(1985 ~),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经济学、体育标准化、体育赛事运行与物资管理。

猜你喜欢
中心体育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我们的“体育梦”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