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体育能力的构成

2012-09-11 12:50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个体监控素质教育

吴 军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十九中学,安徽 芜湖 421001)

浅谈学生体育能力的构成

吴 军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十九中学,安徽 芜湖 421001)

本文对新时期我国学生需培养的体育能力及其结构给予了较为透彻的分析,认为创造能力(体育活动的创新能力)处于体育能力结构的最高层;体育认识活动的控制、体育实践活动的控制、体育体验活动的自我监控等能力处于中间层;体育的感知、思维、想象、运动、操作、表演、自我锻炼、自我欣赏、自我适应等能力处于基本层。

学生;体育能力;能力构成

如何进行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各国教育者们一直在探索着的人类的永恒课题之一。目前,关于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文献已不在少数,然而就这些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较为零乱且不够系统,对学校体育需培养的学生能力的结构划分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性,结构的核心和重点不够突出。因此,明确、系统地揭示学生体育能力的具体构成就变得异常重要。

目前,心理学界关于人类心理过程分类的两大派别,即康德的三分法(知、情、意)和马克思主义的两分法(知、行),究竟哪一种划分更为科学?这里暂不讨论。但对于能力尤其是课堂体育能力来说,笔者认为“知、行”两分法更为符合能力的功用特点,因为只有在行为操作中方能体现能力的实际效率。

1 关于人的基本能力

《普通心理学》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个体为完成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共同的能力称为一般能力。智力仅属于人的一般能力。周冠生将人的全面素质分为道德素质、体能素质、感性素质、理性素质等4类。按照他的观点,一般能力应属于人的素质结构组成的核心部分。顾明远则将人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锻炼等四种能力归类为人的自我教育能力。R·斯腾博格提出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认为,创造力由创造力的智力维度、创造力智力方式纬度、创造力人格纬度构成。J.P·吉尔福特认为,“可以把‘创造力潜力’解释为各种能力、各种促成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集成……”说明创造能力处于人类能力的最高层。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的能力只有两个: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上面分析中的任何一种能力,都可以归结为这两种能力或者两种能力的融合。

2 学生的体育能力具备

“素质教育”战略和“普通学校体育教材指导纲要”的推出,对我国学生的能力培养在体育课中所处的地位及体育课在这方面所承担的义务,无形中已给予了规定。但具体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则并没有作严格的要求。因此,及时区分出学生需要培养的体育能力,明确能力培养的方向,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能力培养教学的首要任务。

2.1 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应明确所培养能力的性质和范围

上面对人的基本能力所作的归纳涉及到能力的很多方面,而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所涵盖的能力范围显然是小于这些方面的。例如,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逻辑学、数学、天文学等学科中就体现的比较明显,却不是体育学科所重点要求的。如果一味地盲从其他学科的做法,越俎代庖或者舍本取末,到头来定会收效甚微。“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但“全面”只是各种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并不代表体育教育中能力培养的面面俱到。体育只是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只是“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

《体育心理学》将运动能力定义为顺利、有效地完成体育运动的心理特征,它是通过运动知觉系统,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运动反应系统完成的各种肌肉活动,运动能力分为操作运动能力和身体熟练能力两类。这里,运动能力只是人支配自身的身体构造及运用已掌握的运动技术的能力,并不包括体育的自我学习等现代“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能力。显然,运动能力只是学校体育所要培养能力的一部分。有学者认为,体育能力是个体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劳动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的从事运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体育认识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自我锻炼与评价能力、自我调节4种能力。与运动能力不同的是,这里的体育能力包含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体验、自我调节的能力,基本涉及到了人的能力的各个层面。其中的认识、自我的锻炼、评价、调节等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培养体育能力作为学校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方向是比较合理的。

图1 学生需培养的体育能力

2.2 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应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多年来,关于体育的功能和属性,体育界一直争论得比较激烈,先后出现了“体质论”“技能论”“终身体育论”“快乐体育论”等几种观点,这些观点在体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向。例如,“体质论”的提倡主要促进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发展;“技能论”的提倡则主要促进了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的认识、运用能力的提高;而“终身体育论”的提倡主要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态度、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体育欣赏能力的提高;“快乐体育论”的提倡则主要促进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娱乐能力、欣赏能力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素质教育体育论”理念应运而生。“素质教育体育论”主张,体育是全面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一种教育,它设法包容以往各种“体育论”观点的各自内涵,并试图克服其他“体育论”观点的固有片面性,前面谈及的几种“体育论”观点之争而导致的各个时期片面发展的体育能力实际上属于“素质教育体育论”教育目标的必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体育论”是更为全面的一种体育观。

2.3 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应考虑学生的个体主观因素

学生毕竟是个体的人,能力培养的内容和方式必须要经过学生个人的心理消化才能发挥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自我监控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个体完成任务、协调与他人关系、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人类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以致日臻完善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个体自我监控能力实际是个体独立获取新信息、把握新发展、更新知识结构、培养灵活应变和创造能力的必备的素质之一。自我监控分为自我监控知识、自我监控体验、实际自我监控3种,实际上也就是自我监控认识、自我监控体验和自我监控实践。换句话说,人类的所有活动(甚至是创造活动)无不在自我的监控之下。同样,人类所有活动的能力发展也都与人的自我监控密不可分,在学生的个体能力培养中,自我监控是自始至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的。例如,人的自我(独立)认识能力、自我(独立)体验能力、自我(独立)控制能力、自我(独立)锻炼能力、自我(独立)鉴赏能力等等,实际都属于人的自我监控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内容。

2.4 学生主要体育能力的结构组成

从以上人的素质、所培养能力的性质和范围、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个体主观因素、体育的特点等几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抽象、归纳出学生需培养的体育能力,笔者将其分为3个层次。(图1)

图1中显示的第一层为基本层,这一层所列出的能力基本上属于学生必须培养的体育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既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又符合“终生体育”的发展要求,更符合体育本身的发展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学生的能力培养时,应首先考虑对这些能力的选取。第二层为中间层,这一层反映了学校体育需培养的能力所属的范围和性质,具有导向性作用,利于教育者对不同特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区分和针对性教学。第三层是最高层,是下面两层能力发展的最终归宿。

[ 1 ] 游铭钧.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 2 ] 曲宗湖.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 3 ] 李薇.体育心理学[M]. 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

[ 4 ] 郑柏香.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5(3).

G807.0

A

1674-151X(2012)05-12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61

投稿日期:2012-03-13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程改革视野下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基金编号:JG08017)。

吴军(1970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个体监控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量化的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探索与实践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科学训练监控新趋势——适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