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建筑施工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2012-10-18 08:58严超君吕文晓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学习者评价

严超君,吕文晓

(1.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0;2.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城建学院,浙江 杭州 311402)

《建筑施工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专科“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该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信息量大。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开展《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成为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通过不断探索尝试发现在《建筑施工技术》这类特别强调工程实践经验的课程中设计及应用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具备较强的研究可行性,同时在提高成人学习热情、促进远距离师生交流方面也体现出很大的优势。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学习情况分析

以浙江电大的“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情况分析来看,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岗位对专业学习的需求大不相同。初步统计,20岁至30岁之间的学员工作单位或者工作岗位还不是很稳定,尚处于事业的探索期和迷茫期,所以这类学员的学习目的性不是很强,进入电大学习土建类专业大部分是为了换一个工作单位或者工作岗位;30岁至40岁的学员在事业上基本趋于稳定,参加电大学习主要是为了学历的提升或者考证的需要;至于40岁以上的学员则主要是真正感觉到自己在工作中需要专业知识的扩充,学习目的性较强。从上述分析可知电大的学生与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完全不同的专业认识、学习需求,并且学生的层次差异更大。在面对《建筑施工技术》这样实践性强、理论知识广泛的课程光靠有限的面授时间来进行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是不太可能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

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模式作为建构主义中的学习理论,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这种理念跟土建类开放教育有着很大的契合。借助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构建问题式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利用学员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弱化学员层次差异,顺利开展教学。

按照以往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一般都是安排总学时的1/2或者1/3学时作为面授辅导时间,然后穿插小组讨论、作业讲评等内容,此外还配套有《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设计》课程作为实践环节的练习。多年下来,我们发现专业基础差的学生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专业基础好的学生学习热情不太理想,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远程互动不太理想,实践方案设计提交的成果不太理想。

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1]。这种互相依赖、互相引领的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那些教学过程中的不太理想。

二、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构建

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核心思路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促使学习者更主动、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知识或经验,更广泛、更迫切地吸收新理论和新观点,来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获取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

根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程开放成人教育的现状,我们设计了基于问题解决的课程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

(一)设定教学目标

开放教育《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认知、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设定,其中认知目标的要求为:(1)掌握一般建筑工程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通病防治等方面基本知识;(2)掌握分析和处理施工技术、施工质量问题的基本知识;(3)了解常用建筑机械的性能。技能目标的要求为:(1)具有组织一般建筑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能力;(2)具有编制一般建筑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能力;(3)具有一般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的能力。情感目标的要求为:(1)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2)建立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良好意识;(3)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提出问题

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将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个个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都将围绕着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展开。在问题解决式学习中,解决问题不是它的根本目的。它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要让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一定内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实现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学习者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因此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个问题可以是老师将学习内容和工程实例结合的计算案例,也可以是一些长期教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学生高质量的常规性问题。这些问题共同的特点应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具备目标可达性,具备符合学生层次问题解决的可行性。

问题情境创设好以后,为了学生能够顺利开展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还需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引导。学习环境主要是指提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理论知识背景,如工程实例、文献检索、科研论文、计算机应用、资料收集方法、处理及统计分析等[3],为问题的解决提供途径和辅助。学习引导是指引导学生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表征,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并提出假设,引导学生验证结论[4]。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团队的合作,团队应由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学生组成,这就要求老师应事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分组。

(三)问题的解决过程

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即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在工作环境中自主学习。问题解决是一种高级复杂的学习过程,涉及领域知识、结构知识、扩充技能、元认知、动机与态度等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5],他们可以通过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然后根据各自的能力层次分工搜集资料、寻找信息,通过查阅文献、工程调查或实证研究确定方案步骤,对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经历五个层次:第一阶段,信息分享层中一个团队的学生互相分享各种信息观点;第二阶段,深化认识层中学生发现和分析在各种思想、概念或者描述中不一致的地方,深化对问题的认识;第三阶段,学生通过意义协商进行知识的群体构建;第四阶段,学生对新构建的观点进行检验和修改;最后,学习者达成一致,应用新建构的知识[6]。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独立思考,相互间也需要进行交流、评议,教师也需要时刻关注予以引导和帮助。

(四)学习效果的评价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这种学习模式可以了解学生主动地运用知识以操作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能评价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能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评价学生对事物或现象的深层理解,还能评价学生学习的学习习惯和系列社会技能,如合作、交流、分享和商讨能力等[7]。因此它的评价能够更客观、更全面。

我们将评价分为四个方面:学习态度的评价、学习方法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学习交流的评价。作为学习者首先需要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开放教育中成人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态度很难支撑他们完成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其次学习方法也很重要,解决问题式的学习不是光靠翻阅教材就能完成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内容大部分是来源于工程施工的经验总结,又要直接用于工程实践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该课程的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成果是最后呈现的有形的评价依据,这必然是评价的主要标准。最后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交流技能和沟通技巧也是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建筑施工本身就是一个大团队共同完成的任务,从事这个行业需要跟各个工种各种层次的人打交道,我们将交流能力纳入评价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鼓励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应用实践

(一)准备阶段。

1.教学文件的修订。

为了让学生明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认知、技能和情感这三大教学目标,首先我们提供给学生该课程的所有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等文档,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的学习重点,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

2.问题的设计。

根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该课程分为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主体工程、防水工程和装饰工程等六大单元,按照单元的重要程度分配学习比重,虽然这六大单元都设计了问题,不是选做,但是考虑到学习者个体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不同比重的分配可以让学生有相应的选择权和侧重点。参照各个单元不同的学习比重,每个单元设计2~3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还是围绕施工流程、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等展开。考虑到这六大单元的内容在施工中虽有先后,但是各成体系,所以开课之前,就将所有单元的问题全部抛出,主要途径就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学生班级的QQ群。

3.准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背景。

教师在设计好问题之后,自身先应进行相应理论知识和参考资料的准备,以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也可以与有实际施工经验的学生进行事先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后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

4.成立学习小组。

开放教育学生的差异性决定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不能由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在此之前应先组织成立学习小组,在满足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工作强度进行合理分组。

(二)实施阶段

1.学生按学习进度选择不同单元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可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对照工程实例、咨询专家等多种方式积累资源以形成新观点,然后通过面授辅导课与辅导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手机、QQ、E-mail等通讯方式与小组成员进行信息共享。然后以组长为核心进行资料、数据等统计、整理和分析,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方案。

2.辅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要求保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原始信息。要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调整引导方式和引导力度。

(三)总结评价阶段

将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辅导教师给出每一小组的评价,各小组之间互相评议,遴选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点评,给出相应理论依据。

然后按照评价的四大方面,依据提交的学习成果、学习记录、互动信息、出勤情况等给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评价。

四、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效果评

通过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学院的一个学期的教学试点,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产生的效果如下:

1.终结性考试时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减小,不同层次学生的考试通过率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较之以前要更为主动和活跃,在线平台上的BBS论坛和班级QQ群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上线率达到100%。

3.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增强,到课率从原来的30%、40%上升到60%左右。

[1]张建伟.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教育研究,2000(10):58-62.

[2]杨九民,王继新.关于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CAI课件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1(12):66-68.

[3]邬贤斌,陶莉,等.基于问题解决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成人护理科研课程的探索和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2-14.

[4]李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1999(3):54-56.

[5]张筱兰.基于问题解决的协同发展学习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5):21-24.

[6]王陆,杨惠,白继芳.CSCL中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8(4):31-34.

[7]吴岚,钟志贤.绩效评估:一种有效的远程教育学习评价方式[J].远程教育杂志,2007(4):14-17.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学习者评价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