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生成的《心理与健康》自主自助考核模式构建

2012-10-27 08:01张海深吴南中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学习者考核内容

张海深,吴南中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 400052)

基于任务生成的《心理与健康》自主自助考核模式构建

张海深,吴南中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 400052)

为了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评价的形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搞好《心理与健康》的学习,本模式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形成个性化任务,强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计划、自主求助和自主评价,在自主自助过程中获得学习成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增强解决真实心理问题的能力。

心理与健康;任务生产;自主自助

一、模式背景

伴随产业结构的改变,信息产业的崛起,信息化生产方式的出现,新的劳动与就业方式开始形成,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知识型劳动者“闪亮登场”,成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已成为改变经济系统产出的显著变量。传统的雇佣方式受到巨大挑战,全日制工作方式朝着弹性工作方式转变,在家办公、自由职业、兼职等广泛流行,人们工作的自由度加大了,但劳动强度空前提高。工作焦虑伴随着整体焦虑一起,使社会焦虑一起组构了一个焦虑的社会。尤其是信息社会产生以来,电视、电话、电脑、电子邮件、手机、互联网、MSN、QQ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传播手段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困扰。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当某些信息突然在我们的身边消失时,心里会觉得特别焦躁、恐慌,加上自然环境的恶化,文化更新的加快,心理健康状态现状堪忧。《心理与健康》就是为此而开设的专科限选课,旨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这门课以自主自助为主,基于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知识,强调过程性评价,增进学生遇到真实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任务生成的优势与自主自助的必要性

(一)任务生成的优势

任务生成的构想,最早来麦里恩博尔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理论[1]。引起来学界对真实任务的构思,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盛行后,一些研究者对传统的学习任务的生成上有了看法,尤其是忽视了任务元素和个人构成的关系上,这种脱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忽视学习者的主体性的任务提出了极大的质疑。提出了要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将整个有意义的任务作为学习的驱动力,要关注学习者自身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要重视学习任务的迁移。[2]其实就是蕴含了一种假设,如果任务的产生,无法和学习者自身需要和能力发展相关,则无法较好的实现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也就是说评价的起点必然是合理任务的生成。那么,在学习上如何实现有意义的真实任务的生成呢?又怎么样在《心理与健康》这门课来实现呢?

首先,含有知识的任务应该是学生必须的心理健康知识。从电大采用的夏海鹰、吴南中主编的《心理学与健康生活》来看,他们每一章都是自成体系的完整结构,这为任务生成降低了难度,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来选择任务。在本课程中,最适合也是必要的方式就是对学生保密的心理测试来生成任务。SCL-90症状自评量表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有效的测量学生心理来明确哪些知识和内容是必须的心理知识。其次,学生的兴趣是选择内容的另外一个有效手段。一门课程的评价,尤其是针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评价,虽然不需要着眼于过于扎实的知识内容的掌握,但是也必须有一定的内容的保障。我们不排除有完全心理健康的学习者,他们在做心理测量之后也许不需要书中的任务,但是学了这门课,显然需要懂得部门心理健康的相关概念,同样也需要一定量的任务,这个任务就由学生的兴趣来生成,可以选择通过划块的方式,或者按照《心理学与健康生活》的自然章节,提供给学生按照学习兴趣来生成学习任务。

这种任务的生成有几种天生的优势:首先是满足了学习者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因为任务选择是根据心理测试而来的,那么这种任务就有相当的针对性,由书本知识来解决自身真实问题的需要可以完满的解决;第二,任务的生成是有学生的兴趣而生的,满足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个性化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是感兴趣的;第三,由于有学习量的规定,那么学习的质量是有一定的保障的。评价者通过内容来设置一定量的学习任务,不管是自动生成的学习任务还是兴趣所生抑或是两者的相加,学生的学习在量是有保障的。

(二)自主自助的必要性

终身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提升技能和获取知识,而且是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3]已有研究者认为,自主学习最基本的特征是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有效反馈能力。[4]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真实的磨练。任何学习能力的取得,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最为可靠,也最能被迁移,自主自助就是学习能力获取的一个有效方式,这是实施自主自助必要性的首先需要;其次,作为一门通识课,课程计划的出发点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发展。但是具体到这门课上,学习这门课的门槛并不高,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更是有必要性,这种必要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必要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必须有真实的任务的锤炼,特别是心理健康相关的东西;另外一方面,作为一门通识课,选修的同学数量巨大,通过学生自助的形式,也是减轻教师负担的一个具体方式。

当然,任务选择和自主自助并不是完全的学生行为,不是撒手放羊。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担任评价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比如在任务的选择过程中,对学生任务进行审批;在学生的自主自助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提供资源支持和学习支持;在任务考核中提出执行标准;在完成课程时,对学生提出学习建议。总之,教师并不是脱离模式之外,而是在积极和学生的互动之中,和学生的深度融合。

三、任务选择的自主自助模式

以下是基于任务选择的心理与健康自主自助考核模式图:

对该模式的解释如下:

(一)形成任务

《心理与健康》的课程采用外研社出版的《心理学与健康生活》的教材,该教材趣味性强、可读性高,并且在内容的设置上有一定的独特之处,体现在每章单独成一个体系,学习者可以从任意一章进入学习,方便设置成为若干完整小块,每一小块的学习并不对其他小块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心理障碍的类型,肢解学习任务,形成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选择。学生通过自主需求和心理测试来决定学习任务,心理测试量表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有心理障碍的根据自己相应的心理问题形成学习内容,没有的对自己感兴趣的形成学习内容,如果出现某一方面心理健康知识欠缺,但是内容不够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内容,学习内容的量为整本书的50%为宜。形成学习内容后,要提交给教师审核,教师审核内容量达到要求,正式进入学习环节。

(二)学习环节

学习环节的主要内容包括:自主计划、自主学习、自主求助。学生进入学习模式之后,先根据自己的内容形成学习计划,提供给老师审核,然后按照学习计划进入学习,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抽查的方法,观察自主学习的进度,并解答学生自主求助的相关学习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模式中,学习环节需要加强控制。在重庆电大的现实环境中,心理与健康这门课资源较为丰富,网上资源既有文本资源,也有视频资源,学习时间通过学习平台的网上计时进入成绩,也可以按照学生的自主学习计划,给予一定的学习时间。同时,教师并不是脱离教学工作,而是和学生的学习环节紧密联系,是学习任务的审批者,同时也是学习过程的支持者,也为资源建设提供帮助。

(三)任务考核

学生在完成学习所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后,系统根据学习内容形成真实的任务,不同于一般的知识点考核,主要是要设计解决相应心理问题的方法。比如抑郁症,轻度的抑郁症治疗,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并进行仔细论证。在完成考核之后,提供参考标准给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以学生的自评价为主,教师对结构良好,效果较为突出的真实任务解答方式,以尊重学生自评价为主,对于没有达到要求,不能解决真实问题的设计予以差评,学生需要重新进入任务选择的环节将学习过程重新进行一次。

(四)学习建议

通过考核的学生,教师不止给学生一个评价等级,还需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一个学习建议,根据学生的兴趣,拓展心理健康的知识,形成课内学堂到课外天空的拓展,帮助学习从通过考核到广阔的学科探索中去。

四、模式的优点分析

(一)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形成任务

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的任务都是教师和教材决定的,学生在对于自己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丝毫没有一点自主性,内容没有针对性,学习的个性化没有体现出来。这种学习内容选择方式,大大伤害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习能力不能很好的培养,知识之外的责任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不能更好的提升,这往往比知识更有价值。而本模式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内容,即照顾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在学习的量上有了一定的规定,又对学生缺陷的内容进行强制选修,考虑到了学生的利益,也考虑到了学习的效果。学习的个性化真正得到体现,学习的质量会得到提升。

(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远程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学习的成就,也决定了在终身学习环境中,个人职业生涯能达到的高度。本模式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计划、自主学习、自主求助,在高度自主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完成学习后进行自主评价。较好的考虑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各种学习做好能力上的铺垫。

(三)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在传统的考核模式里面,学生只要求终结性考核通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往往有学生想尽各种手段来对付考核,特别是开放教育学生更甚,学生甚至教师只需要对考核通过负责。教师在此模式中,只是学习支持服务的支持者,学习进程问题的协助者和学习评价的协助者。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负责,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这就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之中,形成了责任意识。

(四)提升解决真实心理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有真正意义的培养是在生活中能解决真实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本模式在学生在形成任务之中,实际上是需要解决自己的部分心理障碍,这本身是一个解决真实心理问题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对内容的考核中,有对学生真实任务解决的能力要求,这也是对运用心理与健康知识,进行心理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的一个手段。

本模式虽然没有在实践中检验过,只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上的一种评价假设,并不能适合对学科知识有课程标准和专业能力标准的学科,对于要求较浅的通识课是一种很好的想法。

[1] 冯锐,李晓华.教学设计新发展: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荷兰开放大学Jeroen J.G.van Merrienboer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9,(2).

[2] 倪其育,刘丽丽.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复杂学习整体任务设计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9,(3).

[3] 彭飞霞,吴南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师生自主性的再认识[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4] 吴南中.元认知理论下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0.

G72

A

1008-7427(2012)08-0020-02

2012-05-10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网络环境下电大成人学员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12114;重庆电大校级课题“电大学员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11—020。

作者系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学习者考核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内部考核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主要内容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