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观察

2012-10-31 08:52玉洪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3期
关键词:汀钙副作用稳定型

玉洪新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类型之一,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包括患者出现严重的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体内冠状动脉狭窄和内膜损伤引起血小板聚集加重阻力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痉挛[1]。临床上,治疗通常采用阿托伐他汀钙,但有研究报道,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一。为了进一步了解多少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最佳方法,我院对120例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心肌酶学、临床病理确诊,符合WHO关于疾病的诊断标准:①原有的稳定性心绞痛性质改变,即心绞痛频繁发作、程度严重和持续时间延长;②休息时心绞痛发作;③最近1个月内新进发生的、轻微体力活动亦可诱发的心绞痛。排除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对阿托伐他汀钙过敏的患者[2]。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2.3±2.2)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4.1±1.3)年,包括合并高血压患者32例,糖尿病患者14例,高脂血症患者14例;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1.8±2.7)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4.4±1.1)年,包括合并高血压患者34例,糖尿病患者14例,高脂血症患者1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在常规使用口服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d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80 mg/d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治疗效果采用WHO关于疾病的治疗标准进行判定:①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 ~80%;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副作用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未出现副作用,对照组出现2例副作用,发生率为3.3%,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内科急症,病情急,程度严重,常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表现,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或胸部不适的性质与典型的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疼痛更为剧烈,持续时间往往达30 min,偶尔在睡眠中发作,患者卧床休息和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仅出现短暂或不完全性胸痛缓解。通过心电图、心导管、酶学检查等可发现患者心尖部可闻及一过性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左心衰竭时可见心尖部抬举性搏动,缺血发作时或缺血发作后即刻可闻及收缩期二尖瓣返流性杂音。研究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涉及诸多方面,包括斑块的不稳定如脱落或者破裂、微栓塞导致血管闭塞,而他汀类药物具有独特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包括减弱炎性细胞向斑块内趋化的聚集,抑制巨噬细胞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等,其中减少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介素-6合成是主要机制,其抗炎作用也是心血管保护和降低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机制。阿托伐他汀钙是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内还原酶及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血清脂蛋白浓度,减少脂质浸润和泡沫细胞形成,对延迟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有利,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的还原酶,促使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增多,减少平滑肌细胞和由氧化型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增生[4~6]。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但容易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而在本案例中,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仅为85.0%,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未出现副作用,对照组出现2例副作用,发生率为3.3%,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临床采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副作用低,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推广应用。

[1] 刘书光,张华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医学研究杂志,2009,38(4):96-98.

[2] 何小松.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LDL-C的影响.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5):472-473.

[3] 缪世锋,丁继军,周维光,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1):41-42.

[4] Hara H,Natamura M,Yokuouchi I,et al.Impact of statin therapy on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with decreas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J Cardilo,2007,49(3):115-123.

[5] 方东升,杨俊,赵高阳,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6-37.

[6] 王恩德,杨妮,王金文,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2):198-199.

猜你喜欢
汀钙副作用稳定型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瑞舒伐他汀钙或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
清脑舒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药物副作用,到底怎么解?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安眠药可以这样吃
瑞舒伐他汀钙在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造影剂肾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