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庄子“游”的体育理念对现代健身观的启示

2012-12-06 17:41李治业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身心庄子境界

李治业

(许昌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河南许昌 431000)

◂民族传统体育学

孔子和庄子“游”的体育理念对现代健身观的启示

李治业

(许昌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河南许昌 431000)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之一,它所凝聚的审美内涵与精神实质属于中国古代体育美学思想的一部分。孔子和庄子“游”的体育理念都注重身体的参与和内在情感的渗透,追求的都是身心的和谐与自由。在全民健身时代的今天,人们健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身心的健康、放松和愉悦,孔子和庄子“游”的体育理念为体育健身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游;孔子;论语;庄子;健身;体育理念

1 孔子“游”的体育理念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也涉及孔子的体育思想。《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的艺即“六艺”。历来对“六艺”的解释不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另一种是指《诗经》《尚书》《周礼》《乐经》《易经》《春秋》六本书。笔者认为孔子“游于艺”的“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因为在儒家经典《周礼·地官·保氏》中曾有关于六艺的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2]可见在周代学校教育中“礼、乐、射、御、书、数”是必备的内容,其中乐、射、御三项内容具有体育因素——“乐”包含有舞蹈的成分,“射”即射箭,“御”即驾驭车马。“游于艺”是指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以放松、愉悦的心情去掌握技艺(包括乐、射、御),这是产生自由感的基础。具体到体育上,就是要以“游”(无功利)的心态去参与乐、射、御,在参与中实现高度的“游”(即自由感)。所以孔子“游”的体育理念即是在“道”、“德”、“仁”都具备的基础之上从事体育运动,在体育活动中达到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实现身与心的和谐发展和高度自由。

孔子观念中的“游”虽然具有休息身心、愉悦性灵的非功利目的,但却是在“道”、“德”、“仁”约束下的高度自由,是有条件的“游”而非绝对自由。所以孔子“游”的体育理念又体现了孔子最高的哲学观——勿太过与勿不及的“中和”思想。《论语·八佾》记载孔子的话:“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射箭以准确为要,而不论箭能否穿透皮靶,这是因为射箭人的力气有差异。在这里,孔子主张的“射箭之争”和“射不主皮”体现的是一派谦和有序、是中和之美、是在“道”、“德”、“仁”约束下的“游”的体育精神——体育重在强身健体,修养情志,而不在于竞技格斗、争强好胜,体育是身与心的共同锻炼。在孔子眼里,体育是休息身心、愉悦性灵的,体育(乐舞)是成就其儒家人格的手段之一,故《论语·泰伯》中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指通过诵读《诗经》激发自我情、意,“立于礼”指通过实践礼义以立身,“成于乐”指通过表演或欣赏乐舞达成内心的平和、宁静和自由,即中和的人格。可见孔子在不放弃伦理道德理想的前提下来“游于艺”、来“游于”体育活动,把体育娱乐性的功用价值同自由愉快的审美价值统一起来,获得的是饱含社会之情的中和之境,从而在入世中完成了精神境界的高度超越和人格的完善。

孔子“游”的体育精神,既是“身游”又是“心游”。“身游”指的是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强健的体魄,实现身体的灵活自由。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周游列国达14年,可谓历尽磨难,却能得享73岁高龄,这跟他重视体育锻炼、有着强健的体魄分不开的。孔子既会射箭、驾车又擅长打猎,这些运动都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目的是提高练习者的身体机能。《礼记·射义》谓:“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可见孔子的射技高明,因而吸引了如此多的观众。“心游”是指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精神的轻松愉悦和高度自由。《论语·子罕》记载孔子的话:“吾不试,故艺。”“不试”就是政治上不被重用的意思。可见孔子政治仕途上往往不得志,这使热衷于政治的他常常会觉得苦闷、压抑。那么“游于艺”就是孔子放松心情、寻求精神解脱的重要途径。野游、登山、打猎、垂钓等体育活动成了孔子休养身心、获得精神补偿的重要手段。《论语·述而》记载有关于孔子垂钓、射鸟的轶事:“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意思是孔子只用竹竿钓鱼,而不用网捕鱼;只射飞着的鸟,不射栖息在巢中的鸟。孔子还常常和他的弟子们一起进行野游和登山活动,并在郊游和登山过程中边讲学边欣赏大自然的风光。《论语·先进》中,当孔子问到各个弟子的志向时,曾点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意思是曾点喜欢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孔子在诸多弟子中独欣赏曾点之志,可见孔子向往和追求的是在体育世界中体验到的身心的高度放松和自由、物我合一的高度和谐。

2 庄子“游”的体育理念

庄子的思想和言论主要记录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全书中使用了100多次“游”字,“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倡导“宇宙的和谐(‘天和’)、人间的和谐(‘人和’)及内心的和谐(‘心和’)。‘德者,成和之修也’,是说‘德’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修养的境界,这也就是“游心于德之和”的审美境界。”[3]《庄子》开章明义,即为《逍遥游》。《庄子·逍遥游》记载:“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意思是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庄子·齐物论》记载:“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意思是乘着云气,骑着日月,遨游到四海之外,死生对他都无所改变,又何况人世间的是非利害!《庄子·大宗师》记载:“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忘其肝胆,遗其耳目……逍遥于无为之业。”[4]这种“游乎天地之一气”的“游”即彻底的精神自由,达到与宇宙的同一。可见“逍遥游”是一种不言道德而自然合乎道德的自由境界,是“游于自然之道”中、“游于心”中、“游于无”中,追求的是无约束、无羁绊的绝对的个体自由。但这种“游”又不是无条件的,它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的绝对自由。“先秦道家养生不仅重视科学(自然)性,而且重视人文性。因此,道家养生是自然人本主义的,是科学与人文兼备的。”[5]庄子的体育养生观主要体现的就是“游”的思想,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偏重于行为层面的身体自由,即“形游”,二是偏重于精神层面的思想自由,即“心游”。

庄子提倡“养形”,主张通过养生运动来保养身体、实现“形游”的境界,即身体与自然规律的“和合”。《庄子·刻意》记载:“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其中“吹响呼吸,吐故纳新”说的是呼吸运动;“熊经鸟伸”是说人模仿动物形象,像熊在树上攀援,鸟在飞翔中伸脚一样做肢体运动;“为寿而已矣”就是为健康长寿;“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就是指对导引运动有研究的人。这段话表明庄子意识到可以通过肢体的运动并配以呼吸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庄子·达生》中记载:“蹈水有道乎……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意思是游泳有没有技巧?我跟着水里的漩涡一块游到水底,又跟着向上的涌流一起游出水面,顺着水势而为,不做任何违拗。可见人在游泳过程中实现了身体与自然规律的和谐,从而获得“形游”的最高境界,这是通过运动实现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至高境界。

庄子虽然主张“养形”,但其目的却不是为了有形的肉体的长寿,而是为了通过“养形”最终实现“形”与自然规律的融合为一(即“形游”),进而实现“无形无我”“形神合一”的超脱境界,获得最大化的精神自由,即“心游”。《庄子·刻意》中记载:“不道引而寿。”意思是不做导引运动照样可以长寿,这就说明了庄子“养形”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身体的长寿。庄子真正所要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自在以及心性的宁静与淡泊。《庄子·达生》中记载:“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主要意思是要想获得生命的存在感必先离不开身体的存在,但身体存在而德心死亡的大有人在……举世之人以为养身足以全生,然而养身果真不足以全生。可见庄子认为要想获得真正的生命价值感,仅仅养形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养神、养心,实现“形神合一”。《庄子·在宥》记载:“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意思是身形若欲自正,必须恬静,必须清寂;切勿劳累其身形,切勿摇荡其精神,这样才可以长生……心神将会守护身形,身形才会长生。可见通过形神合一,才能获得长生(即生命永存的价值感),这是一种建立在“形游”、“心游”基础之上的对生命本体的超越,最终获得的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可见在庄子的体育理念中,“形游”和“心游”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要像天体运行那样自然而有规律地去运动,另一方面要通过“坐忘”、“心斋”实现内心的宁静、淡泊、平和。通过身体的运动实现“形”与自然规律的和谐,在和谐中获得心灵的高度愉悦和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摒除了一切尘俗是非、得失、善恶观念,返回到生命本身,获得的是畅神适己、自然恬淡、潇洒飘逸的“心游”境界。

3 “游”的体育理念对现代健身观的启示

孔子“游”的体育理念体现的是入世之游,在体育世界里获得的自由感建立在社会宗法、礼仪的基础之上;庄子“游”的体育理念则是一种神性的存在,是出世之游,在体育世界里获得的自由感是超脱的,是在遵循天地真理中获得的生命本体的超越,二者都注重身体的参与和内在情感的体验、渗透,追求的都是身心的和谐与自由。在全民健身时代的今天,人们健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身心的健康、放松和愉悦,孔子和庄子“游”的体育理念为我们的体育健身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1 健身要形神兼养、动静结合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直接导致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等诸多健康问题的出现,体育健身运动无疑是当代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健身不是简单的身体机械式运动,它需要身心的协调发展、动静结合,需要的是人们抛弃急功近利的目的,做到形神兼养,从而获得身心的高度和谐与自由,从而实现健身养生。

孔子和庄子都主张“身游”和“心游”,即“形神兼养”:“身游”是身体的自由运动与和谐,“心游”是精神的自由、放松和超脱。《庄子·达生》载:“有生必先无离形”,可见人的健康首先离不开形体的健康;孔子也注重身体的健康,他力大善射、善于奔跑驾御。形体的健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但只有健康的形体也未必会有健全的人生。《庄子·达生》载:“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意思是身体存在而德心死亡的大有人在……可见庄子认为要想获得全生,仅仅养形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养神、养心,实现“形神合一”;孔子经常和弟子郊游、打猎、登山的目的除了强身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养神、养心,放松心情。所谓“养神”,主要是安定心态、调摄情绪。人的精神、情绪变化直接会影响到人生理上的脏腑气血功能,进而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只有实现“身游”和“心游”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健康。

体育健身在“形神兼养”的同时,还要“动静结合”。养形健体应以动为主,养心调神应以静为主。动与静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庄子·刻意》记载:“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意思是身形劳累而不休息就会有弊病,精神使用而不止就会疲劳,疲劳就会穷竭。可见养形健体和养心调神都要适度,这才是健身之道。我国传统健身运动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等都是形神兼养、动静结合的典范。

3.2 健身要修心养德、少私寡欲

“孔子主张‘心体合一’的锻炼方式。即培养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与培养强健体魄的体育过程融合进行。孔子要求把仁礼教育贯彻到体育具体方法中”[6],孔子和庄子“游”的体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在体育运动中实现人的精神自由与人性完善,从而达到一种非功利的、无所拘束的境界。修心养德、少私寡欲是实现人的精神自由与人性完善的重要途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善良高尚的品性、内无贪欲、外无烦扰,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气血畅达,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一味追求功名利禄,欲望过多,只会使人心气不顺,机体受到损伤。所以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道”、“德”、“仁”都具备的基础上以“游”(无功利)的精神参与体育运动,其目的重在强身健体,修养情志,是身与心的共同锻炼。《庄子·渔父》记载:“观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度……谨修尔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意思是观察动静的变化,掌握取舍的分寸……认真修养你的身心,谨慎地保持你的真性情,把身外之物还与他人,那也就没有什么可忧患的了。可见在庄子观念中修心养德、少私寡欲是实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境界的重要途径。

3.3 健身要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即要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是指要实现人与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和谐。健身运动要顺应自然规律,除了要注重人体自身内环境的和谐外,还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和庄子“游”的体育理念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实现最大化的自由和愉悦。

《庄子·养生主》记载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了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能游刃有余、随心所欲。体育健身也一样。《庄子·达生》中记载:“蹈水有道乎……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可见在游泳时顺着水势而不做任何违拗,实现身体与水的运动规律的和谐,才能实现游泳之乐。所以在体育健身时要结合运动项目的规律特点和自己的身体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健身过程中要形神兼养、动静结合,这才能实现人体自身内环境的和谐,进而使人体与外部自然环境达到高度统一。

“‘游’是一种精神比较放松、心情比较愉悦、形式比较自由的活动方式,因而‘游’有游玩、舒展、放纵休闲从容不迫等意思……游时必须拥有充足的时间和没有牵累的心境,也就是说,‘游’不能以世俗的功利为目的,而是以休息身心、愉悦性灵为目的。”[7]现代工业社会的异化,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淡漠,互助互爱精神的缺失,使人的幸福指数大大降低,这无疑是不利于健身养生的。修心养德、少私寡欲既是实现人的精神自由与人性完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途径,是现代健身观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只有当人类在对待健康的认识和选择上都朝着孔子和庄子“游”的心境来考虑时,才能实现真正的“游”的养生境界。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11.

[2]孙治让.周礼正义[M].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1010.

[3]陈鼓应.《庄子》内篇的心学(下)—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J].哲学研究,2009(3):53.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于晓东,顾渊彦.道家体育教学传统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7(2):66.

[6]田 东.卢梭与孔子体育思想的比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5):43.

[7]李生龙.孔子“游于艺”思想阐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7):44.

Enlightenment of Modern Concept of Body-building from Sports Thought of“YOU”of Confucius and Chuangcius

LI Zhiye
(P.E.Department,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431000,Henan,China)

“YOU”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of which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and spiritual essence is a part of the thought of ancient Chinese sporting aesthetics.The sports thought of“YOU”of Confucius and Chuangcius all emphasizes the participation of body and permeating of emotion,and which all pursues harmony and freedom of body and mind.Today’s era,the purpose of the whole people participates physical exercise is to get health and freedom and gaiety of the body and mind.So the sports thought of“YOU”of Confucius and Chuangcius provides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us.

YOU;Confucius;The Analects;Chuangcius;body-building;sports thought

G80-05

A

1004-0560(2012)03-0123-03

2011-10-21;

2011-11-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11CTY022)。

李治业(197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哲学。

责任编辑:乔艳春

猜你喜欢
身心庄子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品“境界”
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两个字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给身心降个温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