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2012-12-06 08:38嘉兴市统计局课题组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年11期
关键词:嘉兴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嘉兴市统计局课题组

新世纪以来,嘉兴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本文通过分析嘉兴市民营经济发展阶段特征,指出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新世纪以来嘉兴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民营经济是促进嘉兴市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

新世纪以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嘉兴市民营经济是伴随着个私经济的成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2011年,全市GDP年均增长11.7%,而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1.9%,高于GDP年均增速0.2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7%,比2006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二,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2011年全市民营经济总量1645.06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1.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第一产业比重达到98.3%;第二产业比重62.3%,其中制造业比重65%、建筑业比重98.5%;第三产业比重55.2%,低于平均6.5个百分点。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民营经济比重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0.4个和1.7个百分点。从结构看,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43.63亿元,占8.7%;第二产业增加值957.29亿元,占58.2%,工业800.55亿元,占48.7%;第三产业增加值544.15亿元,占33.1%。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比较,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年度间有波动,但总体基本保持稳定。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62%下降到2008年的60.6%,2008年以来基本稳定在60%左右,2009年以来又逐年回升,2011年比重提高到61.7%,比2008年提高1.1个百分点(表1)。

表1 主要年份嘉兴民营经济总量及比重 单位:亿元、%

(二)民营经济在全市第二、第三产业中保持主体地位

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看,由于改革进程和开放度的不同,工业与第三产业中市场调节的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别。民营经济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领域更为集中。在第三产业中,民营经济比重偏低,产业竞争不够充分,市场机制对服务业发展和生产率提高还有待提高。

从行业分布看,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占主体地位。新世纪以来,伴随全市国有工业重大项目相继投产以及制造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嘉兴民营工业的比例有所回落,但民营工业总体比重仍保持60%左右。2011年全市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62.3%,高于2008年1.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比重分别为65%和98.5%,比重高于2008年1.3个和1.5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55.2%,第三产业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和部分新兴行业。

(三)民间投入是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

通过对1997-2011年嘉兴市民间投资与生产总值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民间投资与生产总值之间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高达0.81,这表明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并呈投资上升,GDP也上升;投资下降GDP也随之下降的同步振荡态势。从较长时期资产投资结构变化看,全市非国有投资由1990年的18.4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48.83亿元,年递增75.3%,占全部投资的份额由1990年的76.2%提高到2003年的85.4%。民资投入结构不断改善。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1502.4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非国有投资分别为414.02亿元和1088.4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7.6%和72.4%;其中民间投资857.01亿元,占投资的比重57%。民间投资比重远远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等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表2)。

表2 主要年份全市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

(四)民营经济是增加就业和税收的重要渠道

1.民营企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人口与增加税收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近年嘉兴市在国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从业人员净减少的同时,全市民营中小企业对全市劳动就业的吸纳越来越多。至2011年底,全市非农产业民营经济从业人员231.95万人,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77.9%。

从行业分布看,全市非农产业民营经济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占主体地位。全市制造业非农产业民营经济就业人员由2004年的110.81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131.34万人,年均增长2.5%;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04年的65.8%,下降到2011年的56.6%,比重略有下降,但仍占主体地位。建筑业非农产业民营经济就业人员由2004年的13.21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26.09万人,年均增长10.2%;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04年的7.8%,提高到2011年的11.2%。

第三产业非农产业民营经济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批零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居民服务、租赁业和房地产业,2011年以上行业就业人员分别为40.01万人、8.79万人、7.27万人、6.41万人、3.35万人、3.02万人, 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为17.3%、3.8%、3.1%、2.8%、1.4%、1.3%,比重比2004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批零业提高4.1个百分点。

2.民营企业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新世纪以来,全市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的加快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税收的增长,民营经济税收入比重稳步提高。全市民营经济税收由2000年的16.0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63.92亿元,年均增长23.5%,高出全部税收入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比重由2000年的33.1%提高到2011年的38.4%。其中个私经济税收由2000年的9.8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61.48亿元,年均增长28.9%,高出全部税收入平均增速7.1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比重由2000年的20.3%提高到2011年的37.9%。

二、嘉兴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嘉兴市民营经济发展在外部环境、规模效益、产业结构、自身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产业和地区发展还不够均衡

由于体制改革的进程与开放度不同,嘉兴市民营经济的产业布局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业与第三产业市场机制的调节程度差距较大。第三产业中的许多部门民营经济比重比较低,产业竞争很不充分,难以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2011年全市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62.3%,其中工业民营增加值比重达58.1%,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达65%和98.5%。但是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55.2%,分别低于第二产业和制造业2.9个和9.8个百分点。特别是金融、卫生、教育、市政、公共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垄断性强,民营经济进入难度较大,使得第三产业各部门改革滞后,部门、企业单位经营效率低下和市场综合竞争力低。

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县(市、区)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非农产业的比重都超过三分之一,但县域之间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其中桐乡、海宁超过70%,嘉善超过六成,平湖超过一半。海盐因秦山核电公司的影响,比重仅占三分之一多,市区因国有经济相对集中,故比重也只占四成。民营经济地区分布还存在一定差异。以从业人数为例,2011年,全市各地非农产业法人单位民营经济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为市区63.2%、嘉善57.7%、平湖63.8%、海宁72.7%、海盐76.1%、桐乡74.6%,其中海宁、海盐和桐乡分别高出全市平均5.2个、8.6个和7.1个百分点;而市区、嘉善、平湖分别低于全市平均4.3个、9.8个和3.7个百分点。

(二)民营企业规模偏小、产出效率不高

嘉兴市民营企业起步晚,平均规模偏小,特别是缺少龙头型和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按营业收入分组,全市民营经济企业法人营业收入小于500万元的企业数比重由2004年的77.3%,下降到2008年的73.7%;而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企业数比重仅为3.7%。从产出水平看,全市民营经济户均产出水平由2004年的703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012万元,年均增长9.5%。民营经济户均产出水平为全部法人企业平均水平的12.4%。从资产实力看,全市民营经济户均总资产由2004年的612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051万元,年均增长14.5%。2008年全市民营经济户均总资产为全市企业法人户均平均水平的44.4%;仅为国有经济的2.4%。从产出效率看,2008年,国有及控股制经济比较劳动生产率2.61;而民营经济的比较劳动生产率0.89,民营经济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国有及控股经济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三)生产要素制约民营企业自身发展

从人力要素看,高素质人才匮乏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短腿。“二经普”显示,全市民营经济具有大学本科、大专学历从业人数比重分别为2.5%和6.5%,低于全市国有及控股经济23.7个和18.3个百分点;具有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比重分别为0.5%、2.3%和5.1%,低于全市国有及控股经济3.1个、12.5个和13.4个百分点。从资金要素看,融资难仍然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按注册类型分析,新世纪以来全市私营企业贷款比重由2001年的7.1%提高到2011年的37.9%;农户及个人经营性贷款比重由2004年的4.9%提高到2011年的9.2%,均呈逐年提高趋势,但仍与民营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六成以上差距明显 。

(四)民营企业创新管理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依然大量保存着原始的家族企业形态,许多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企业制度执行不严,公司章程形同虚设,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摆设。落后的管理方式难以使企业做大做强,缺乏市场竞争力。此外,实行家族制管理,容易造成决策专断、任人唯亲等弊端。从经营者素质角度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经营领域的拓宽、技术层次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家族制企业容易受“家族情结”、决策失误、“内耗”效应、人才壁垒、管理瓶颈等因素的困扰。

三、加快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发展若干建议

下阶段,嘉兴市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全面提高民营经济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转型、竞争能力全面提升、发展环境全面改善,促进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建议:首先,强化制度创新,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一是完善政策扶持机制;二是推进金融创新建设;三是构建民企发展平台;四是减轻民企经营负担。其次,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一是着力构建核心竞争力;二是转型升级应量力而行;三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四是企业整合优化资源。最后,营造社会氛围,积极倡导实业致富新风尚。一是加强舆论宣传;二是强化诚信建设;三是发挥中介作用;四是提高行政效率。

猜你喜欢
嘉兴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