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理科试题不要忽略了科学性
——部分化学试题反映出对Ba(OH)2溶解性的错误认识

2013-02-27 00:56曹飞
化学教与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化学试题溶质溶解度

曹飞

编制理科试题不要忽略了科学性
——部分化学试题反映出对Ba(OH)2溶解性的错误认识

曹飞

(安徽省蚌埠第九中学安徽蚌埠233000)

氢氧化钡的溶解度在常温下比较小,但是很多试题中却把它当成溶解度很大的物质,从而造成试题的科学性错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化学试题;不严谨;氢氧化钡;溶解度

作为中学教师总会搜集、使用大量习题资料,包括实体书本和网上资料,但是笔者发现,不论是书本资料,还是网上的资料,都有一些缺乏科学性的试题。如果不加判断就使用,难免以讹传讹,贻害学生。比如,Ba(OH)2是中学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强碱,常温下它的溶解度很小,但是一些理、化试题却经常把它误当成溶解度比较大的物质从而造成试题不严谨,现特从网上找几个流传很广的题目说明。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下面先列出Ba(OH)2·8H2O的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并换算出对应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

温度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80°C Ba(OH)2·8H2O溶解度1.67g 2.48g 3.89g 5.59g 8.22g 13.12g 20.94g 101.4g Ba(OH)2质量分数0.89% 1.31% 2.03% 2.87% 4.12% 6.30% 9.40% 27.34%

例1[2]:向40g已知过量的Ba(OH)2溶液中,加入25%的Na2SO4溶液28.4g,反应完全后,过滤沉淀;再滴加30 mL 20%的稀H2SO4(密度为1.147g/cm3)恰好使滤液呈中性,求原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原题所附的答案:30%)。

分析:查上面的溶解度及质量分数表可知,常温下,饱和B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只在2%-3%,即使在80°C,所配制的B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也只能达到27.34%,而这道题中的B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却高达30%,这显然有悖常理。

例2:下图所示,R2=R3=6Ω,电源电压U=12V并保持不变,烧杯内盛有9.8%的稀H2SO410g,闭合开关S,再逐渐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Ba(OH)217.1g,待反应完全后,求:(1)电流表示数如何变化?(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多少?

分析:这是一道理、化综合试题,查Ba(OH)2溶解度及质量分数表可以估计出,质量分数是10%的Ba(OH)2溶液,只有在60℃以上的温度下才可以配得。

例3[3]:如下图所示,在一只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烧杯中,悬浮着一只塑料球(不与其他物质反应,且密度为1.6g/cm3),若小心地向杯中加入适量的30%的稀硫酸(没有溢出杯外)静置后,塑料球的沉浮情况及其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力与原来相比()

A.上浮,压力不变B.上浮,压力增大

C.下沉,压力增大D.下沉,压力不变

分析:悬浮的小球密度是1.6g/cm3,那么Ba(OH)2溶液的密度也应该是1.6g/cm3,这个密度对应的溶液浓度应该很大,粗略做如下估算:

假设向100g水中加入Ba(OH)2质量为x,形成Ba(OH)2溶液,再假设加入Ba(OH)2后水溶液的体积没有增加,即溶液体积是100mL,那么,依照密度公式可得如下算式:

(100g+x)/100mL=1.6g/cm3

可得:x=60g

所以,其溶质的质量分数≈60g/(100g+60g)=37.5%

实际上,由于加入Ba(OH)2后水溶液的体积必然增加,所以实际的质量分数将超过37.5%。查上述Ba(OH)2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表可知,在80℃以下,是不可能配出这种溶液的。

例4[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B.NaHS溶液呈碱性:

C.4 mol/L的KAl(SO4)2溶液与7mol/L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

D.食醋清除热水瓶胆水垢:

分析:鉴于Ba(OH)2的溶解度小,在常温下是不可能得到7 mol/L的Ba(OH)2溶液的。

综上所述,编题者常常忽略了Ba(OH)2溶解度很小的事实,所以题中屡屡出现在常温下不可能做成的实验。这类试题极不严谨但流传很广,被误导者众多。因而建议编题者在编制试题时查实数据,再动手实验一番以检验其可行性,避免试题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参考资料

[1]顾庆超等.化学用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2-114

[2]本题网址:http://xuexijia.net.cn/zhongxue/UploadFile/faq/ faq_r2008317111211.doc,

[3]本题网址:http://wenku.baidu.com/view/3e7c53ec4afe04 a1b071de34.html)

[4]本题选自:江苏省2010届高三化学14+2专项练习1,网址:http://www.xkbw.com/HuaXueGR/UploadFiles_1401/ 201001/20100105214835264.doc

1008-0546(2013)04-075-02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04.032

猜你喜欢
化学试题溶质溶解度
土壤一维稳态溶质迁移研究的边界层方法比较*
高考化学试题解答有效争分策略
“溶解度曲线”考点击破
溶质质量分数考点突破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20年高考化学备考建议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归类解析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例析
CO2捕集的吸收溶解度计算和过程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