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药学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2013-03-18 16:21万春艳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师德师教师队伍药学

万春艳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更决定培养出的学生质量的优劣。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是具有丰富职业教育经验的实践者,是有效的交流者,是课程与教材的发展者,同时也是学生的管理者、顾问和评估人,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高职药学类专业现代化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对所属行业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与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本文针对目前高职药学类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高职院校优化师资队伍的经验[1],就如何提高我国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师资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温家宝总理曾说:“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因此,必须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增强职业荣誉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专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校爱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励自省,以渊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校应建立奖罚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同时坚持师德师风考核与业务业绩考核并重,在教师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对新教师、辅导员与班主任等德育工作人员进行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建立学术道德承诺制度,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申报科研奖励时,要书面公开承诺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设立师德师风信箱,鼓励学生及其家长对师德师风进行评价,创设师德师风形成的良好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2 加强教师培养

(1)加强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培养。建立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制度,强化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对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应用,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参加各级教学管理培训和专业、课程研讨会。支持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进入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课程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实践培养。

(2)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根据药学类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做好每门课程2人以上、每人2~3门课程的教师课程定向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进行专业课程进修及脱产培训。

(3)支持教师获取学历学位。支持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及在职博士研究生,按照药学类各专业发展需要和培养计划加强教师培养,并鼓励教师毕业后回校工作,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学历和职称结构。

(4)加强“校本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完善指导青年教师的“导师制”;落实教师新开课审批制度;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教学论坛,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通过说课评课、相互听课、教学竞赛、专题研讨和教学对象研究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倡导教师终身学习,加强在职培训[2]。

(5)进行专业实践。未经过药厂、药房等实际工作岗位锻炼的青年教师,应在药厂生产第一线参加为期半年以上的专业实践。鼓励教师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担任社会职务。通过挂职锻炼、顶岗实训等方式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3 做好教师引进工作

规范引进标准,严格录用程序,优先从重点大学录用优秀毕业生,同时注意改善学缘结构,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加大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力度。根据药学类专业建设需要,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来校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做好技术型教师的引进工作。可从大型医药企事业单位和医药研究院(所)的生产、科研一线引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和技术专长的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要求。

(2)做好“柔性引进”工作。按照“不求所有,唯求所用”的原则,加强人才柔性引进,以专业建设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等形式,从其他高校、医药企事业单位和本校退休教师中,聘请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指导或承担科研、教学工作。

4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支撑,探索建立科学化和人本化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用其所长,营造尊重人才、满足人才、激励人才、开发人才的舆论氛围和制度空间,使人才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开发,需要得以满足。

(1)创新教师聘用制度。推行淡化身份、强化岗位、低职高聘、高职低聘、转岗聘任、不予聘任和“以岗定薪”、“优绩优薪”的用人机制。建立“院聘教授、副教授”制度,根据药学类专业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院内教授、副教授岗位。建立教师退出制度,那些考核不合格、师德师风差、学生满意度低等不符合高校教师岗位要求的教师应退出教师队伍。

(2)创新教师考核制度。学校应赋予二级学院、重点专业或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更大的考核评价权。建立以学生评价为主、同行教师和专家督导人员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与高层次人才成长相适应的教学科研考核机制。定期公示评价高、考核优秀及学生满意的教师,将评价、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聘用、职称评聘、利益分配挂钩,对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实行“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3]。

(3)建立教学名师、教学标兵、科研标兵评选制度。培养和选拔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治学严谨、成果突出的教师楷模,推动药学类专业教书育人水平及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4)建立教师服务期制度。引进的人才、培养的博士、晋升教授职务的教师,其服务期应不少于8年;晋升副教授职务的教师,其服务期应不少于5年;聘为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等享受特殊津贴的教师也应约定服务期,从而保障“骨干层”教师相对稳定。

(5)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制定兼职教师准入制度,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管理。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配套支持

(1)营造良好氛围。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在人才队伍建设和药学类专业建设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和教授治学的作用。根据需要为高层次人才、专业带头人及重大项目负责人建立工作室,配备助手或秘书,使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2)抓好组织保障工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号工程”,常抓不懈。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每学期要设置专题来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教师队伍建设校院两级责任制,学校和二级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把培养、引进和发挥教师作用的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二级学院院长及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市场经济对高职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培养药学类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关心高职教育事业人士的共识[4]。

[1]李敏,李晓.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略[J].教育探索,2007(3):77-78.

[2]于贵波,陶凤和,王书海.教学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1.

[3]徐桂洪.论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5-67.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S].2005.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师队伍药学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