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实用型人才

2013-03-18 16:21刘建明叶颖俊陈云风郑伟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全科专科

刘建明 ,王 芳 ,叶颖俊 ,陈云风 ,郑伟英 ,李 彬

(1.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江西 上饶 334000;2.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3.上饶市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西 上饶 334000)

为加快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大决策,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于2010年制定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该规划包括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以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要求。我院根据国情并充分调研,在卫生部科教司、首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等单位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设立了专科层次面向农村和社区的全科医学专业。2010年,我院专科层次全科医学专业被列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我院坚持把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现就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实践及思路进行分析。

1 基层医疗市场及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1.1 基层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体系,在老一批乡村医生逐步退出的同时,存在中间层次医学卫生人才流失严重和新生代优秀医学毕业生不愿服务基层的现象,导致基层卫生人才严重不足,而高学历高起点的医学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率还较低,农村地区、偏远地区人口分布率偏高,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全科医学人才严重匮乏,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和城镇社区居民的卫生需求。以江西省为例,江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留守老人和儿童由于自身生理特点,是求医问药的主体人群。据调查,农村地区居民选择村卫生室作为首诊机构的原因,80.9%是因为距离近、方便就医[1]。多数群众就医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可见,一支优秀的医疗队伍对广大基层群众的健康意义重大。

1.2 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育现状

目前,开设全科医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并不多,该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多年来不太乐观,影响了全科医学的发展和对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甚至个别院校发生过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前要求学校发放普通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证书的情况。此外,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只注重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教学,课程设置没有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施进行调整,开设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较少。因此,一直有学者呼吁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当这些具备较高医学专业知识的医学生进入卫生机构后,由于缺乏系统的人文教育,缺乏与病人沟通的常识和技能,导致医患关系愈加紧张。再者,随着近些年高校的扩招,许多医学院校也扩大了招生规模,但都是临床类专业,而这些专业学生毕业后并不适应基层卫生工作,且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大医院。

2 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实践

2.1 优化课程设置

我国的医学院校仍然是培养躯体疾病治疗型医生,不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针对目前全科医学专业设置不合理现状,我们优化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六位一体”功能要求增设预防、保健与健康促进、社区医学、社区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治、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等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增强实用性,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实用技能。适度调整生物医学课程的学时,甚至可以删减一些相关性小的课程,以保证总学时数基本不变。基于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接受度高,这就需要基层卫生人员具备一定的中医药常识,在医学院校开设一定学时的中医学课程,普及些简单可行、疗效显著的中医技能是非常好的选择[2]。

2.2 加强学生管理

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以医学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把培养合格人才作为第一要务。同时,针对大学扩招,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并有下滑趋势这一现状,加强学生管理,加强班级管理。重视班级活动的实效性,根据学生教育发展规律及成长的需要开展促进学生学习的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文体活动,以及培养学生各种就业技能的实践活动。充分运用管理学理论全面指导班级管理工作,积极创建有特色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班级管理模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基层卫生工作者。

2.3 提高师资水平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则是振兴教育的根本。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全科医学师资素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求教师具备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技能为一体的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在教学中真正理解和传授全科医学的思维理念,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具体为:(1)针对全科医学师资有专、兼职的特点,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等方面培训。(2)针对农村与社区全科医学理论与技能的需要,将理论与技能培训有机融合,促进全科医学师资整体素质的提升。(3)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应突出全科医学思维理念及基本知识的强化。(4)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稳步提升全科医学师资业务素质。(5)建立完善的全科医学教师培训考评及教学督导制度,有效提升全科医学师资整体素质[3]。

2.4 开展相应教学改革课题研究

为培养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探索新形势下的专科层次全科医学专业教学,我院积极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2008年,我院“专科层次面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高校教改立项课题,并已结题。2010年,我院“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课题。2011年,我院“大专全科医学专业以药理学为桥梁的综合教学应用性研究”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高校教改立项重点课题。此外还有与全科医学教学相关的省市级及校级课题8个,很好地推进了专科层次全科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2.5 加强基础与实践教学联系

医学是一门整体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基础课程教学。我院根据以往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比较枯燥乏味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改革,在这里暂称为“渗透式”教学法。现就此谈谈这几年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在教学中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为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加强新旧医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做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4]。

2.6 积极拓展实践教学

全科医学实践教学以强化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目的,包括对健康与疾病问题的判别,及时与准确的诊治,必要与适当的转诊,以及系统与全面的管理等。因此,临床实践对专科层次的全科医学教育尤为重要,有利于培养满足基层需要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我们采取的措施:(1)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规范实践教学大纲、实习基地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社区实习大纲》、《社区实习生管理规范》和《社区实习操作指南》,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2)充分发挥院校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作用,聘请卫生行业部门领导和校外专家组成全科医学专业教改指导委员会,开展广泛的教学调研。(3)及时把握新形势下全科医学行业发展对全科医学人才要求的变化,构建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目标。(4)将传统“学校教育+医院实习”改为“在校教育80周+二级以上医院见习4周+医院轮科实习40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6周+疾控中心实习6周”的培养模式[2]。根据实用性原则,删除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无关的临床反复验证性实验内容,增设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操作,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开设农村社区全科医师实用技术实训课程和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课程,强化学生的农村社区临床能力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5)建立固定的全科医学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保证社区实践教学质量。

3 建立教改效果评价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新进展,从而具备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掌握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和工作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合格的从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生。为培养以社区为导向的全科医学人才,应进一步改进全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如增加全科医学知识教学内容,并使之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全科医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评价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面向社区的教学改革效果,进一步探索适合我省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我院探索的教学改革评价体系采用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评估研究中心开发的4段评价模式,即评定需求、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通过对市场需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实习见习计划及实施的评价分析,结合传统的医学生操作技能考核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分析对目前专科层次全科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具体方法:院内自评、院校间互评、学生评、医疗机构评、社会评及专家评。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及调查问卷,对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育改革进行评估。

总之,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医学教育也将不断发展,面向基层的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培养3年制的全科医学人才,如何提高其知识和技能水平,也是卫生行政部门、医学教育者及医疗机构需要研究的课题。

[1]辛英,饶克勤,徐玲.中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需方角度[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4.

[2]郭化山,徐 杏,李香英,等.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5-7.

[3]徐江荣,郭化山.提升专科层次全科医学师资整体素质的有效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8):3258-3259.

[4]杜爱萍,许瑞凌,李思佳,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7-9.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全科专科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