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共享专业建设初探

2013-04-06 18:44武继灵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煤矿安全专业课程

□武继灵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促进煤炭产业的和谐发展,满足地方经济及其对煤矿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认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2012年5月正式批准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开设开放教育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共享)专业(专科)。我们认为,办好这个专业,有待充分发挥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优势,持续加强资源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上狠下工夫。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专业设置是高等院校稳定规模、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条件。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科远程教育,目标是培养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专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它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以专业设置和布局来集聚教育资源,通过远程教育技术使更多的学员收益。

工科远程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已经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托、以自身办学条件为基础、与职业资格相衔接,综合考虑上述诸多因素合理设置工科专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校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专科)正是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设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煤矿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持续发展煤炭工业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山西正在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以实现矿井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和谐人性化为目标,通过现代先进的采掘、信息、自动控制技术优化集成和自主创新手段,建设一批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达标的现代化矿井,推动全省煤矿走向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

煤矿生产的飞速发展,不仅要求其生产集中、机械化程度高、经济效益显著,而且要求有严格的科学管理、高度安全意识以实现安全文明生产,这就给矿井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95%的煤矿开采是地下作业,煤矿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问题始终是困扰煤炭行业的一个顽疾。此外,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的缺口很大,极大地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新开设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很有必要。

(二)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国家和各地政府有关发展煤炭产业、相关人才培养计划的政策支持,助推了各类教育的蓬勃发展,给开放教育专业设置增添了丰富内容和无限活力。

例如,国家安检局下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2009—2015)》,要求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大力推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要求各类学校逐年扩大采矿、机电、通风与安全等相关专业人才的招生规模,加快培养煤矿生产建设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培育壮大煤矿安全人才队伍,更好服务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以山西省为例,《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推进煤矿从业人员“人本安全、培训教育、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方案》提出:“十二五”末B类安全管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到50%以上,约13,000余人,而现有大专学历6731人,缺口比较大。如果全省1053座煤矿,每座煤矿在现在基础上再引进或培养1名B类具有大专学历的安全管理人员,需增加1053名,方可完成50%大专目标任务。

另外,《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规定:“煤矿要积极推行变招工为招生”,“到‘十二五’末全部实行变招工为招生”,强调通过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尽快提升煤矿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

我国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为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生源提供了现实基础。从今年首次招生情况看,本专业招收人数已达650多人,可以预期今后生源有充分的保证。

(三)符合教育规律性

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是分层次、分类型的,各个层次、类型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专业设置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工科开放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工程技术人员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石。

目前,我国专门培养从事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屈指可数,教育形式大多为全日制教学,且专业设置数量和层次有限;单靠普通煤炭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相应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场生产建设的需求。何况,作为远程开放教育形式的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尚为空白。

电大开放教育具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的特别优势。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安全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来源于煤矿,学习在现场,边工作、边学习,学业完成后能更有效地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既能满足行业人员学用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需求,利于加快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尽到了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又能弥补目前已有全日制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局限,发挥错位竞争的优势。

(四)符合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

专业设置与学校的办学规模有一定的关系,社会需要约束着专业发展规模。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属必需新设的短缺专业,增设该专业的专科教育层次,利于学校的稳步发展,利于提高学校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专业规模与办学效益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办学效益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随着煤矿企业对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根据专业要求所培养的学生,立足于煤矿,服务于煤矿,这样也为就业保障提供了广阔前景。

(五)具备专业办学条件

能否设置专业,还得看办学条件是否具备,主要包括师资情况、课程资源和专业实践条件等。

1.师资情况。经过30余年的发展,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目前已拥有一支富有开放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学校已启动与太原理工大学、大同大学及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方位合作。这支队伍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成为煤炭行业的一支优秀队伍。

2.已有的课程资源。教育资源的优劣关系到远程教育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创办远程教育的新专业,必须有一定的教育资源作基础。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开设的5门公共基础课和7门专业基础课程中,有6门课程为中央电大开设多年的课程,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资源丰富,规范性和适用性强,具有坚实的课程共享基础。

3.专业实践条件。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远程开放教育系统能为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训、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其一,在专业课程结构中保证实践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其二,共享已有的相关专业实践基地;其三,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大多数是在岗人员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成人群体;其四,通过校企合作、共享的模式可以拓展和完善专业实践条件。

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为我校开设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充足的生源保证和充分的就业条件。因此,新开设的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是新需求催生的专业。

二、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培养目标

工科远程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面向在职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此,根据“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实施性专业规则,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煤炭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煤炭行业发展需要,具有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现代煤矿安全技术和企业管理,能在煤炭安全生产与管理工程领域,包括安全检测与监控、灾害预防与管理等方面胜任岗位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核心技能要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测定与分析能力、矿井灾害防治的组织与施工能力、矿山事故救援和处理能力。

(二)课程设置

专业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高校与社会接轨的接口。专业是由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来体现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集中反映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主要课程的体系内容等方面。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

1.遵循“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即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安排,紧扣专业的培养目标,考虑学生的特点,注重加强基础课程,适当拓宽知识面,真正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以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专业规则中,安排了《煤矿地质》、《流体力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突出了煤矿“五大”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并相应的列入主干专业课,保证了本专业的特色。

2.实行“两减”的教学策略。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实行“两减”教学策略,即注重实用、够用的原则,精简课程;同时,在保证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减少课程中不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少而精”。突出成人远程教育的灵活性、实用性和职业性特点,使知识性、技能性充分体现出来。为此,课程设置采用“弹性模块化”结构。所谓弹性化课程,是指根据需要增减课程内容。所有课程划分为六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和综合实践课。第一、二块课程设置相对稳定;第三、四、五、六块则可根据需要增减课程内容。根据上述原则,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是:煤矿地质、煤矿采掘技术、矿井通风、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煤矿职业卫生与健康、矿井水害防治、煤矿安全管理等。

3.注重实践性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架起了由理论学习到实践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是工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规则以学生为中心,把实践性教学环节放在重要地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大模块,采用分散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的分阶段、循序渐进提高的方式,安排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矿图识读与CAD应用”等课程,主要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作业、安全技术职业技能训练、毕业实践(煤矿安全)以及毕业设计(包括采区通风系统设计、煤矿瓦斯防治措施编制和矿井探放水设计三个专题)。

4.课程安排顺序。在课程安排上,实行“二、二、一”方式。即将二年制专科(三年学习,最低学习年限为两年半)的五个学期,第1~2学期安排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通识课,第3~4学期安排专业课,第5学期安排专业拓展课和综合实践课。

三、专业建设实施的构想

专业建设是学校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提高质量、培养人才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是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工作。针对近年来存在的实践教学问题已成为工科远程教育的软肋等情况,在学校统一部署与领导下,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实施、组织和建设。

建设目标。本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以现代企业需求为根本,以提高办学质量为宗旨,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两年内完成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学结合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突出专业特色,形成一套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采取专业共享的模式建设本专业,边建设边教学。

建设内容与进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适于远程教育的教学改革。

(一)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包

教学资源建设包含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资源的研制开发。

1.课程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一体化设计就是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专业教学规律,充分、合理地安排确定各种媒体资源的建设使用方案,充分体现“教、学、考一体化,网上与网下一体化”,融“教、学、管、导、考”五个重要环节于一体,在内容上呼应实行互补,有实施上联动构成整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方便的助学、导学环境。

2.课程建设的内容、流程和要求。课程建设是一项教学基础工作,也是每门课程在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教学文件、教材与参考书及教学设备)、师资队伍、教学过程诸方面的综合性建设工作。课程建设具体实施时,要在重点抓好课程平台构筑的同时,注重专业规则中提出的综合实践环节。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材(讲义)、课件、题库和网络课程。课程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初步建设阶段、完善建设阶段和结题审查阶段。课程建设的要求是学习内容模块化、学习目标具体化、学习课件微型化、学习资源集成化、文本辅导课堂化、学习活动主体化。

3.课程建设的途径。课程资源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快速高效地实现。

借鉴、合作或改造。目前,国内有关高校已开设《矿井通风》、《通风安全学》、《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等与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通过借鉴、合作等方式,对上述相关课程予以整合改造,以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和成人学习的需求。

专家团队运作。充分发挥电大系统运作的管理优势,整合电大系统内外的相关教师资源,以课程项目负责人的方式开发和建设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发挥集群合作攻关的力量,达到优质课程资源的快速开发和有效整合,实现共享。

与行业合作共建。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行业具有丰富的隐性课程资源,通过合作共享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转化为有效的专业课程资源。比如,山西、安徽、四川等地的煤炭企业都有相应的人才培训部、项目开发部等,其培训教材、方式、师资及实践经验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等途径,转化、吸纳和整合到远程开放教育的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课程资源之中。

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场所进行,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融合、课堂与基地相融合、教学与生产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新专业的建设尤其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具有工程训练背景的教师数量有限。我们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按特色专业和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从年龄、学历、学科背景、发展方向等方面来优化师资结构水平,通过在职进修提升现有教师水平,有计划地引进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2-3名专业教师。同时,注重整合师资资源,通过柔性引进,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提高师资队伍的结构水平。

此外,充分利用企业人才优势,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形成校内外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由企业技术与管理专家参与专业课教学、参与实习指导、技术能手参与操作技能指导,实践技能课程均由“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共同完成技能训练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

(三)实施教学改革创新

教学改革是高校完善自身的内在要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煤炭企业对煤矿安全类人才的需求状况来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内容(专业及课程资源)、模式(教学及管理模式)和机制(运行机制)。其中教学模式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在远程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上仍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实施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完善专业规则。专业规则是按照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设计总图”,它不仅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文件,而且也是教学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专业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专业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规则,以形成适应煤炭行业需求、反映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形式。

2.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建设新专业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确保专业建设政策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和保障到位,形成领导重视、教师用心、科研反哺和舆论导向教学,促进新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良好氛围。

3.重视课程建设。工科远程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是课程,以课程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是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围绕煤炭行业主要灾害特点进行宽基础、活模块层面上的课程整合,构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基于“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矿井灾害防治”工作过程的课程链,形成和完善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平台建设是工科远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平台的特点应该体现模块化组合、多层次衔接、通道选择和立体化沟通。因此,今后应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力求在学习内容上体现工科实践性特点,多采用案例教学,努力将“教材”转变为“学材”。

4.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今后我们将以“保证基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为指导思想,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注重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力争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设计,由单一到综合的基本思想,构建以实验教学和课内实践为基础(包括各类课程开设的实验、计算机上机实践等),以安全技术职业技能训练为课程功能的主干,辅之以科技活动、现场调查等课外实践环节,实施实践教学不断线,直至毕业实践(煤矿安全);同时把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学生专科阶段综合学习效果的最终评定,鼓励学生依托自己所在煤矿进行校外“真刀真枪”毕业设计,设计题目着眼于现场急需解决的“矿井通风”、“煤矿安全”等现实问题,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毕业设计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完成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初步训练,以使学生毕业后更能较快地胜任相应专业的技术工作;或者将学生毕业设计和校内、校外教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题目来源于工程项目,与实践联系紧密,同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拓宽合作办学的渠道。通过与全日制高校和煤炭企业合作,发挥学界和业界的优势,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支撑专业教学的运行。

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学生所在企业,建立由专业(职业)技术实践课程、职业岗位实践课程和综合应用实践课程所组成的融企业的具体要求、职业的一般要求和个体的自主选择于一体的柔性课程体系。为此,在充分发挥校内实习实训的教学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完善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专科)技能实训项目和工位数,保证实验实训开出率100%,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实习基地。

6.强化技能训练,改革考试制度。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通过岗位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调整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以检验实践能力为标尺,不断提高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考核的地位。

应用引领式的测评模式,体现远程开放工科的特点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具体可以采用:一张专业信息表、一张学习进度表、一个课程实施方案。其中信息表的内容为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等)、教师情况(教师信息、联系方式)、学习资源(文字教材、视频教材等)、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形考比例、形考形式等);信息表可以为管理人员基本全面了解一个专业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实现一站式学习入口,使兼职教师更好地适应电大教学。进度表是为学生提供一张课程学习进度表格,学生可以按进度自主学习,组织实施教学,真正实现将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课程实施方案包括教学进度安排与建议、教学关键环节及要求、教学媒体与应用要求、教学联系与答疑方式等。

四、专业建设的实施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建设方案的实施,将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专科)建设纳入近两年学校重点工作,成立专业建设领导组织,下设专家(顾问)咨询委员会、专业建设办公室,领导实施专业建设工作。建立专业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工作目标管理及年度绩效考核办法,责任到位,落实到人。实行季检查、年度考核总结。定期检查建设进度,逐项落实建设内容,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按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确保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二)强化资金管理

设立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专科)建设专项资金。为了保证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建设领导小组对资金使用负责,加强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学校有关财务规定,认真开展检查、监督和审计工作。

我们深知,办好一个专业,并非一件易事。它涉及专业规则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含教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及实践环节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它涉及教与学两方面的密切配合。这些都需要我们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地完成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是我校新上专业,究竟如何办好本专业,还需不断摸索和实践。

[1]陶水龙.工科远程教育模式构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2]山西省煤炭厅.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S].2012.

[3]中国学术论文网(59168论文网)职称论文.基于高职煤矿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A].2012.

[4]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关于申请开设开放教育“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共享专业(专科)的论证报告[Z].2011.

[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矿山工程类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共享专业(专科)实施性专业规则[S].2012.

[6]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2012.

猜你喜欢
煤矿安全专业课程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