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孝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2013-04-07 08:44刘金如任丹妮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孝德校园文化大学生

刘金如 任丹妮

(湘潭大学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历代中国人的高度崇尚。“百善孝为先”这句俗语充分说明孝德在人的思想道德形成上起到了起始和基础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孝德传统,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孝德教育的缺乏,社会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以及家庭中以子女为中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孝德意识薄弱甚至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大学生不孝敬父母,不体谅父母的艰难,只讲究享乐,穿名牌,讲排场,和父母耍脾气,不思进取,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等等这些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忧虑。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四年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孝德教育,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是高校面临的重要和迫切的任务。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展孝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孝德品质。

一 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孝德认知水平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人的优良品德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孝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如此。孝德是孝的认知、孝的情感、孝的意志、孝的信念、孝的行为等五个要素的有机统一体。缺少任何一个要素或各要素的发展部均衡、不协调,都难以形成优良的孝德。孝的认知是孝德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加强孝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孝德认知水平。其中,特别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孝德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要创新课程内容。要将孝德教育的内容纳入四门课程教学体系之中,使之进教材、进课堂,从而改变高校孝德教育缺失的现状。特别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更多地融入孝德教育的内容,在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律教育等章节中融入孝德教育内容。例如,在讲解“家庭美德”的第一条基本规范“尊老爱幼”时,可以重点进行孝德教育。通过诸如此类的教学,使大学生从道德层面认识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家庭伦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重要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永久性的特征;父母对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又为教育和抚养子女付出了全部心血,当他们年老时,理应得到子女及家庭成员、社会的回报和尊重。因此,孝顺父母是每个人必须自觉承担的道德责任。在法律知识部分,要把与赡养父母有关的法律条文写进教材中。例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通过相关法律条文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从法律层面认识到,行孝不仅是爱父母的体现,也是每一个为人子女的法律义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高校还应该在人文素质选修课中开设系列孝德教育专题讲座,充分挖掘传统孝德文化的现代价值,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孝德素养。

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高校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那种空洞说教、枯燥死板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大家直接参与孝文化的讨论,增进对孝德教育的理性认同。其中,讲故事是中外普遍使用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孝德故事,如: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患病三年,刘恒夜里睡觉连衣服的带子也不解开,只要一听到母亲的声响,马上起身服侍,汤药煎好,他亲口尝过才让母亲喝……古往今来,这种感人的“孝德”故事,至今仍传颂不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现代“孝德”故事也很多。近年来,我国每年都要进行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其中一项是“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在2007年选出的“敬老孝亲”模范就有曹于亚、罗映珍、刘霆、洪战辉、谢延信、黄来女、张晓、乌兰其其格、韩瑜、沈利萍、杨怀保等11人。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评选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十大法治人物”等等,在他们身上都有着十分感人的孝德故事。高校要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大力宣传这些孝德行为,让这些社会中的先进分子、先进事迹广为传播,不仅感动着自己,同时感动着身边更多的人,然后由感动逐渐变成行动,从而促进大学生孝德品质的最终形成。

二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孝德情感和意志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的价值观念基础上进行物质与精神创造的过程及其结果。从形态上结构上分析,校园文化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三种基本形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具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特点,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欣赏,具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孝德教育内容,增强孝德教育的效果。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孝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主要途径:

首先,设立“大学孝文化节”,开展一系列孝文化活动,唤醒大学生的孝意识。近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孝道教育,经过“五四”运动的彻底否定,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大批判,经过改革开放来自西方的价值道德观念的冲击,以及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冲击,已经残缺不全,支离破碎,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退出教育领域。整个社会孝德意识缺失的情况严重存在。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空巢老人增多,迫切需要家人和社会的关爱。高校通过设立“大学孝文化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孝文化活动,可以形成浓厚的孝文化氛围。通过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孝文化活动,从而唤醒大学生的孝意识,促使大学生研究孝文化,宣传孝文化,使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今年三月,湘潭大学首届“大学孝文化节”正式启动,两个多月来,各项活动有声有色,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其次,要加强校园内的舆论宣传。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舆论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导向作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高校在进行舆论宣传时,一方面要利用传统的媒体如校报、校刊、宣传栏、广播等的作用,加大孝德文化的宣传力度,比如在校报中开辟“孝德文化”专栏,大量刊登孝德题材的文章,特别是尽量多报道校内大学生孝德典型人物,这些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对大学生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传播手段即互联网。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互联网的使用率在学生中占很大比重。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传播迅速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孝德教育。比如,可以通过创建以孝德为主题的网站,可以利用微博、BBS论坛等网上互动工具和手机短信等,增强学生对孝德建设的参与度。

再次,要在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中融入孝德教育内容。大学生社团是由在校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群体,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学校每年都应该鼓励各个社团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举办各种与孝德教育相关的论坛、讲座、诗歌朗诵、相声小品等,开展孝德方面的知识竞赛、辩论赛,开展以“孝顺父母”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展孝德事迹的DV征集,举办孝德方面的短剧表演等形式,褒奖孝德行为,同时,抨击不孝不敬恶行,明辨是否善恶,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的孝德意识。

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孝德行为

孝德行为是一个人孝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体现。如果只有孝德认知、孝德情感、孝德意志,不付诸实际行动,知行脱节或知多行少,那么,他的这些孝德认知、孝德情感、孝德意志不仅不能充分发展,而且充其量只是个人的内在动机而已,毫无现实意义。只有从孝德认知经过孝德情感、孝德意志转化为实际的孝德行为,并持之以恒,养成孝德行为习惯、才能形成真正的孝德品质。因此,孝行实践是孝德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孝德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孝德实践是形成良好孝德品质的根本途径。高校要鼓励学生边学边做、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会“行孝”。如利用党团活动日、班会开展“感恩从心开始” 、“我给父母做了什么”主题大讨论,要求大学生既在平时经常主动与父母联系,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成绩,还要利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以及父母亲的生日,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写一封家书,发一条短信,让每个大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无与伦比的养育之恩,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实践中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来回报父母。高校要经常组织大学生到养老院、社区的老人之家等地方去亲身实践体验,传播爱意,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把认知付诸行动,内化为孝德品质。

猜你喜欢
孝德校园文化大学生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试论王阳明的孝德观
大学生之歌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中脉践行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