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形骨崇叙本实
——论谢灵运《山居赋》的艺术成就

2013-04-11 07:55魏一峰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谢灵运山居山水

魏一峰

(湖北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汉赋形骨崇叙本实
——论谢灵运《山居赋》的艺术成就

魏一峰

(湖北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山居赋》是谢灵运倾注极大心力创作的一篇山水大赋,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结构上,一改汉魏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以鸿篇巨幅为赋,复归汉大赋之形制;表现手法上,承续左思“美物本实”、“本实征信”思想,以平实的语言,描绘其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之始宁墅山水;同时,此赋创始之自注形式,以超越正文的篇幅、丰富的资料,或补充赋文内容,或解释风土名物,或表达思想观念,与赋之正文互为表里、相互映衬,亦别具价值与特色。

谢灵运;山居赋;山水大赋;艺术成就;始宁墅;自注

谢灵运《山居赋》作于元嘉二年(425)春至次年三月之间,[1](p84)正是其山水诗在艺术上走向成熟之际。谢灵运于《山居赋》可谓用心良苦,所倾注之心力丝毫不亚于其山水诗。但遗憾的是,人们论及谢灵运在山水文学史上的地位时,往往只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其山水诗,而极少关注《山居赋》,其艺术上的特点,鲜有人作具体而微的论述。其实,《山居赋》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应当在古代赋史和山水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一、复归汉大赋鸿篇巨幅之形制

《山居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其字数多,结构宏大,令人惊叹。据统计,赋之正文有近5000字,另有自注6000余字,二者相加超过万言。如此鸿篇巨制,在古代赋史上实属罕见,前唯有枚乘《七发》(近3000字)、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近4500字),班固《两都赋》(6000多字),张衡《二京赋》(近9500字),潘岳《西征赋》(5000多字)差可比拟,后亦不过吴淑《事类赋》(近40000字)、徐晋卿《春秋经传类对赋》(15000字左右)、赵璘几《禹别九州赋》(10000多字)、鞠常《四时成岁赋》(10000多字)、钱熙《四夷来王赋》(10000多字)、周邦彦《汴都赋》(10000多字)等数篇。[2](p159)衡量一部作品艺术之高下,虽不能以其字数之多少为标准,却可见作者所倾注心血之多寡。张衡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后汉书·张衡传》),左思作《三都赋》,亦以十年之功方告罄,则谢灵运创作《山居赋》,亦决非数日之功。谢灵运从政以来,便一直不得意,被贬为永嘉太守后,这种情绪发挥到极致,不到一年,即挂冠归隐,回到始宁。豪显的出身与绝伦的才华,使得谢灵运骨子里有一股十足的傲气,他原本就没有将刘裕之流放在眼里,这时便借山水诗宣泄其对山水的挚爱之情,藉《山居赋》建立心中的“山水王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对抗,是对当权者愤怒和不满的一种曲折表达,这也是谢灵运以万余言的篇幅创作《山居赋》的原因。

《山居赋》之赋文能够洋洋洒洒下笔数千言,明显是承袭汉大赋体例而来。谢灵运在介绍山居方位时,“颇取汉赋的骨架”,[3](p201)采用了汉赋所常用的空间叙述模式,从天地四极的方位上依次展开。其对始宁墅坐落环境之描写即是如此:

近东则上田、下湖,西溪、南谷,石堟、石滂,闵硎、黄竹。决飞泉于百仞,森高薄于千麓。写长源于远江,派深毖于近渎。近南则……近西则……近北则……远东则……远南则……远西则……远北则……

乃以始宁墅作“定位观察”之基点,顺东南西北之序,由近及远,统揽一切周边之山水,之风物。显然,其以空间为维度,以地理为层次,繁而有序,叙而有章地描列始宁墅及会稽之地理环境,体现出的强烈空间意识与地理观念,而这恰恰是汉大赋体物之精髓。

试比较班固《两都赋》介绍西都方位部分: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左据……右界……南望……其阳则……其阴则……东郊则有……西郊则有……

亦是以西都长安为中心,依次从左、右、南、阳、阴、东、西等方位上,对其天文、地理、交通、形势、人文、物产等展开叙述,这是典型的汉大赋在表现京都宫观等宏大事物时所惯用体例。在这点上,《山居赋》与《两都赋》可谓一脉相承。

汉大赋在表现某地区物产丰盛时,为了极力铺陈,往往不惜虚构罗列,大肆堆砌华丽词藻,“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宏侈巨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汉书·扬雄传》),以至于左思亦批评道:“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三都赋》序)如张衡《南都赋》对南阳地区物产的展示:

其木则柽松楔〈木畟〉,槾栢杻橿,枫柙栌枥,帝女之桑,楈枒栟榈,柍柘檍檀。……其竹则……尔其川渎,则……其水虫则有……其草则……其鸟则……其水则……其原野,则有……若其园圃,则有……其香草则有……

介绍树木种类时,将能够查找到的树名,一一罗列其后。而介绍竹、草、鸟、水虫等时,亦如法炮制。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这里的物产简直无所不有、无所不包,显然这些多为虚构与想象。而《山居赋》对始宁墅物产的展示正使用了这样的方法:

水草则萍藻蕴菼,雚蒲芹荪,兼菰苹蘩,蕝荇菱莲。……其竹则……其木则……鱼则……鸟则……

在这里,对水草、竹、木、鱼和兽等物类极力罗列,其铺陈物类之巨,辞藻之富,令人瞠目称奇,实在不逊于汉大赋。许结先生联系汉代的学术特点,称这种表达方式为“‘知类’的博物与结构”,[4](p141)颇有道理。显然,《山居赋》复归了汉赋的列物之法,不去坐实求真,始宁墅周围之物类,是否真的博杂得如赋之所列,倒很难说了。当然,谢灵运博采物类的目的,显然是盛赞始宁的壮丽山水,寄托热爱之情。

《山居赋》采用汉大赋之形制及手法,为全篇架设了宏大的结构,描绘时又不厌其烦,故而成就了一篇前所未有的山水大赋。从谢灵运对汉大赋写作手法之继承来看,其为逞才显能而堆砌词藻、罗列名物的做法,有将文学作品与类书相混淆之嫌。但魏晋南北朝之际,正是抒情小赋大兴时期,赋之体制普遍变小,朝着抒情化、小品化方向发展,谢灵运以汉大赋体例入赋,本身即有着逆潮流而上的意义。复古,往往意味着革新,对于谢灵运之革新精神,自然应该加以肯定,更何况《山居赋》还有着多方面的艺术创新呢。

《山居赋》对汉赋形制之继承,还表现在其序言上。赋前写序,虽非必需,但似乎已成为传统,如司马相如《长门赋》,扬雄《甘泉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左思《三都赋》等,皆有字数不等之序。这些序言或交待赋的创作背景,或阐述赋的创作动因,或表达自己的创作观念,不一而足。《山居赋》的序,比较明显地表达了谢灵运的创作观,如“抱疾就闲,顺从性情,敢率所乐,而以作赋”,表达了其藉赋以抒情的思想;“文体宜兼,以成其美”,表达了其将各种文学体裁融会贯通的文学观;“今所赋既非京都宫观游猎声色之盛,而叙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才乏昔人,心放俗外,咏于文则可勉而就之,求丽邈以远矣”,“览者废张、左之艳辞,寻台、皓之深意,去饰取素”,则表达了其不求文字之华美,追求语言之朴素的观念。从赋的发展来说,这些观点无疑是非常可贵的,而《山居赋》正是这些思想之实践。

二、强烈的写实色彩与平实重叙的语言

谢灵运采用汉大赋之形制,“既展现了广阔的平面空间,又显示了事物的丰盛众多”,[5](p52)将他的始宁墅描述成了一个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的山水世界。这里面自然有一些理想色彩,包含一些虚构成分,特别是他介绍始宁墅物产时堆砌词藻、罗列名物的做法,更是令《山居赋》之艺术性大打了折扣。但从全篇而言,《山居赋》仍以写实为主,是一篇有着强烈写实色彩的山水大赋。

《山居赋》的写实性,与所写内容的实在有关。谢灵运的山水诗之所以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就在于其模山范水的特点,就在于其所咏皆为谢灵运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之山水,有着独特的认识与感知,故而不是概念化、虚拟化、泛化的山水。同样,谢灵运《山居赋》所写内容,亦为作者实实在在感受到、真真切切经历过的山水,作者对始宁墅的一丘一壑、一泉一石、一草一木都极为熟悉,随手写来可谓如数家珍、如在目前。他完全不需要像司马相如写《天子游猎赋》,班固写《两都赋》,张衡写《二京赋》,左思写《三都赋》那样,只能靠想象、传说或者“稽之地图”、“验之方志”(左思《三都赋》序)而去大肆虚构。且看他对始宁墅近东、近西环境的描写:

近东则上田、下湖,西溪、南谷,石堟、石滂,闵硎、黄竹。决飞泉于百仞,森高薄于千麓。写长源于远江,派深毖于近渎。

近西则杨宾接峰,唐皇连纵。室、壁带溪,曾、孤临江。竹缘浦以被绿,石照涧而映红。月隐山而成阴,木鸣柯以起风。

“上田”、“下湖”、“西溪”、“南谷”、“石堟”、“石滂”、“闵硎”、“黄竹”、“杨”、“宾”、“唐皇”、“室”、“壁”皆为始宁墅周边地名,“曾”、“孤”为山名,皆有具体所指。这些实实在在的地名,就像地图上的地名一样,人们完全可以按图索骥,一一印证。《山居赋》对始宁墅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的介绍,大抵都有这样的特点,这令《山居赋》之记实性大增。从这个意义上说,《山居赋》不愧是一篇有着强烈写实色彩的山水大赋。

《山居赋》的写实性,与作者所用语言之平实有关。程千帆先生在《辞赋的特点及其发展变迁》一文中指出,汉大赋“往往爱堆砌词藻,多用罕见难识的字,使人不易通读,因此逐渐降低了声望,后继乏人”,[6](p序6)而阅读《山居赋》,一个较明显的感觉却是其语言通俗易懂,较为平实,除了介绍物产罗列名物部分外,极少生僻字。且看他描写始宁墅周边环境的一段:

其居也,左湖右汀,往渚还江。面山背阜,东阻西倾。抱含吸吐,款跨纡萦。绵联邪亘,侧直齐平。

这一段文字是对始宁墅所处位置的总体介绍,所用文字都是极常见的,稍有一点古典文学修养的人都可轻易读懂。谢灵运在序言中强调,“览者废张、左之艳辞,寻台、皓之深意,去饰取素”,他似乎很注重语言的朴素。而且这种意识是贯穿全文的,绝非某一段的偶然行为。再看他对始宁巫湖景色的描写:

自园之田,自田之湖,泛滥川上,缅邈水区。浚潭涧而窈窕,除菰洲之纡馀。毖温泉于春流,驰寒波而秋徂。风生浪于兰渚,日倒景于椒途。飞渐榭于中沚,取水月之欢娱。旦延阴而物清,夕栖芬而气敷。顾情交之永绝,觊云客之暂如。

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在描述山水景色时使用一些复杂的文字,以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但这段长达纯描述性的文字,共使用了88个汉字,除了“浚”、“菰”、“毖”三字稍有些少见外,其他字基本都为寻常字。

《山居赋》的写实性,还与赋中众多的叙述性语言有关。读《山居赋》,我们能感觉到一个无形的影子——“我”——的存在,介绍山居生活时,时时处处在写“我”的活动——游山、玩水、伐竹、抽笋、采药、放生、礼佛、建别墅、筑讲堂、读经书。

由于要写出“我”的活动,人物的言行举止,作者自然会使用大量的叙述性语言,即多用动词、名词,以求精准、确切,而不似描述性语言那般华丽、雕饰。我们可以举出许多这样的句子、段落,如“陟岭刊木,除榛伐竹。抽笋自篁,擿箬于谷”,“抗北顶以葺馆,瞰南峰以启轩。罗曾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自外何事,顺性靡违。法音晨听,放生夕归。研书赏理,敷文奏怀”等,大量地使用写实特点的动词与名词,则其写实性自然大大加强。特别是一些段落,几乎整段都在叙述“我”的活动:

爰初经略,杖策孤征。入涧水涉,登岭山行。陵顶不息,穷泉不停。栉风沐雨,犯露乘星。研其浅思,罄其短规。非龟非筮,择良选奇。翦榛开迳,寻石觅崖。四山周回,双流逶迤。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讲堂,旁危峰,立禅室,临浚流,列僧房,对百年之乔木,纳万代之芬芳,抱终古之泉源,美膏液之清长。谢丽塔于郊廓,殊世间于城傍。欣见素以抱朴,果甘露于道场。

全段共有136字,其中动词40字,名词53字,二者相加占到总数的近70%。而这些动词与名词,又多为时人所喜闻乐见的词语,即便今天亦为常见,如动词“杖、入、登、陵、沐、乘、研、择、选、开、寻、觅、建、倚、筑、立、临、列、纳、抱、谢、见”等,名词“涧、岭、顶、泉、风、雨、露、星、石、崖、山、流、岭、台、阜、堂、峰、室、流、房、木、泉、塔、城、场”等,即便有的词语使用了特殊用法,如“杖策孤征”之“杖”、“果甘露于道场”之“果”字为名词用作了动词,“旁危峰”之“旁”字为“傍”之通假,“美膏液之清长”之“美”为形容词之使动用法,亦不过数字而已。

《山居赋》之写实性特征与谢灵运在序言中所表达的观点相合:“才乏昔人,心放俗外,咏于文则可勉而就之,求丽邈以远矣。”但《山居赋》毕竟是一篇文学作品,特别还是一篇大赋,其“极声貌以穷文”、“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的情形是有的,特别是其介绍始宁墅物产部分,但谢灵运已经在汉大赋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突破,雕饰部分已被极大地压缩,就全篇而言,《山居赋》有着强烈的写实色彩,个性化大大加强。

三、别具一格且质若美文的自注体式

此外,《山居赋》创始之自注形式,以超越正文的篇幅、丰富的资料,或补充赋文内容,或解释风土名物,或表达思想观念,与赋之正文互为表里、相互映衬,亦别具价值与特色。后来颜之推亦为其《观我生赋》作自注,当是受此影响。

《山居赋》自注依附于赋之正文,有着多方面的功能,其中最基本的是补充赋文内容,将其作进一步的阐释与展开。如有一段正文:“昔仲长愿言,流水高山;应璩作书,邙阜洛川。势有偏侧,地阙周员。”比较简略,读者很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而看了其自注,方对这一段话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其注为:“仲长子云:‘欲使居有良田广宅,在高山流水之畔。沟池自环,竹木周布,场囿在前,果园在后。’应璩与程文信书云:‘故求道田,在关之西,南临洛水,北据邙山,托崇岫以为宅,因茂林以为荫。’谓二家山居,不得周员之美。”

谢灵运有时还在赋文难于写实的情况下,利用自注叙述事实,各自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如赋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苦节之僧,明发怀抱。事绍人徒,心通世表。是游是憩,倚石构草。寒暑有移,至业莫矫。”读者便会纳闷:这里所谓的“苦节之僧”指谁?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读了自注的叙述才会清楚:“谓昙隆、法流二法师也。二公辞恩爱,弃妻子,轻举入山,外缘都绝,鱼肉不入口,粪扫必在体,物见之绝叹,而法师处之夷然。”原来是唤作昙隆、法流的两位法师,二人弃绝尘世,遁入空门,修为极高。

《山居赋》中有许多地理名称,除了当时当地人知道,一般人是很难知道的,必须借自注才能弄清楚。如有这样一段:“近西则杨、宾接峰,唐皇连纵,室、壁带溪。”对其中的一些地名,如“杨”、“宾”、“唐皇”、“室”、“壁”,在自注中一一作了介绍:“杨中、元宾,并小江之近处,与山相接也。唐皇便从北出。室,石室,在小江口南岸。壁,小江北岸。并在杨中之下。”再如赋文中有这样一句:“徒观其南术之临池生矶,望远成衍,窥岸测深,相渚知浅。”“南术”何指,必须藉其注才知道:“南术,是其临江旧宅。”这也是作者自注的好处,换了其他人,对始宁墅及其周边地理环境不熟,是很难将其注释清楚的。《山居赋》自注中还有一些风土的介绍,如对赋文中“昆涨缅旷”之“昆”字,自注解释道:“海人谓孤山为昆。”“山匪砠而是岵”之“砠”与“岵”,自注解释道:“土山载石曰砠,山有林曰岵。”自注的价值不言而喻,陈桥驿先生称《山居赋》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7]即指此而言。

我们知道,为增加赋的容量,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更多的内容,一般的赋都会使用大量的典故,《山居赋》亦频频用典。其自注自然会对这些典故出处、所指一一交待,如赋文介绍始宁墅中的果园有“杏坛、柰园、橘林、栗圃”,除了“栗圃”,皆有出处:“庄周云:‘渔父见孔子杏坛之上。’《维摩诘经》‘奈树园’。扬雄《蜀都赋》云:‘橘林。’左太冲亦云:‘户有橘柚之园。’”再比如赋文介绍始宁墅菜蔬时,有“寒葱摽倩以陵阴,春藿吐苕以近阳”句。自注中即介绍了“寒葱”的两个出处:“管子曰:‘北伐山戎,得寒葱。’庾阐云:‘寒葱挺园。’”庾阐所云当是其所作赋中之言,今已不存,则《山居赋》自注亦有了保存文献之价值。

在介绍始宁墅物产时,《山居赋》正文列举了不同名称的动植物名字,其中绝大部分皆为生僻字,谢灵运在自注中一一为之注音,如介绍鱼类的一段:“鱼则鱿鳢鲋鱮,鳟鲩鲢鳊,鲂鲔魦鳜,鲿鲤鲻鳣。”自注为:“鱿音优,鳢音礼,鲋音附,鱮音叙,鳟音寸衮反,鲩音皖,鲢音连,鳊音毖仙反,鲂音房,鲔音磐,魦音沙,鳜音居缀反,鲿音上羊反,鲻音比之反,鳣音竹屳反。皆《说文》、《字林》音。”既可帮助人们了解这些字的读音,又可看出当时《说文》、《字林》之注音情况。

谢灵运还藉自注表达自己的心绪和思想。如赋文中描写巫湖景色一段,其自注为:“此皆湖中之美,但患言不尽意,万不写一耳。”读者不难看出其炫耀与喜悦之情。还有赋文中的“见柱下之经二,睹濠上之篇七。承未散之全朴,救已颓于道术”一段,自注中表明了向往老庄、抛弃圣贤之书的思想:“柱下,老子。濠上,庄子。二、七,是篇数也。云此二书,最有理,过此以往,皆是圣人之教,独往者所弃。”再如赋文中介绍仙道一段:“贱物重己,弃世希灵。骇彼促年,爱是长生。冀浮丘之诱接,望安期之招迎。甘松桂之苦味,夷皮褐以颓形。”其自注为:“此一章叙仙学者虽未及佛道之高,然出于世表矣。”表明作者对仙道的向往,但对佛道则尤其推崇。仅凭这两处,即清楚明白地表明了儒、道、佛各自在其心中的地位。

此外,自注本身的文学价值亦不可忽略。不难发现,《山居赋》之赋文就是一部篇制宏阔、铺陈密丽的山水大赋,其自注则是一篇篇清新别致、秀丽多姿的山水美文之组合,恰似郦道元的《水经注》一般,散发着十足的文学魅力。且截取数段:

清溪秀竹,回开巨石,有趣之极。此中多诸浦涧,傍依茂林,迷不知所通,嵚崎深沉,处处皆然,不但一处。

南术,是其临江旧宅,门前对江、三转曾山,路穷四江、对岸西面常石。此二山之间,西南角岸孤山,此二山皆是狭处,故曰生矶。

途路所经见也,则乔木茂竹,缘畛弥阜,横波疏石,侧道飞流,以为寓目之美观。及至所居之处,自西山开道,迄于东山,二里有余,南悉连岭叠鄣,青翠相接,云烟霄路,殆无倪际。

北倚近峰,南眺远岭,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岫隈曲之好,备尽之矣。刊翦开筑,此焉居处,细趣密玩,非可具记,故较言大势耳。越山列其表,侧傍缅云霓,为异观也。

比较于赋之正文,可谓别用风味,这些自注已完全没有了辞藻之累列、物类之铺排,而是细腻生动的摹景,流畅生动的记叙,其手法也变化多端,趣味盎然,流露出作者回归自然、其乐融融的真率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山居赋》实乃南北朝山水小品文之发轫,具有独特的散文史意义。

从以上论述可知,作为第一篇山水大赋,《山居赋》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在古代赋史与山水文学史上有着较大贡献。在古代,谢灵运的《山居赋》与其山水诗相比,可谓命运多舛。除了沈约撰《宋书·谢灵运传》、严可均辑《全上古三国两汉六朝文》将其全文录入,历代的总集、赋选如《文选》、《历代赋汇》、《古文辞类纂》等都没有将其录入,人们对其评论亦极少。而随着谢灵运研究的逐渐深入,《山居赋》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顾绍伯先生在《谢灵运集校注》中指出:《山居赋》“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并倾注了自己全部情感写出来的,其价值非同一般”。[8](p16-17)赵逵夫、汤斌先生在编《历代赋评注》丛书时,将《山居赋》选入,亦作了较高评价。

[1]赵逵夫,汤斌.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M].成都:巴蜀书社,2010.

[2]何新文,苏瑞隆,彭安湘.中国赋论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积高.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许结.赋学讲演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何新文.辞赋散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6]程千帆.程千帆推荐古代辞赋[M].扬州:广陵书社,2004.

[7]汪国泰.谢灵运与《山居赋》[N].绍兴日报,2010-03-22.

[8]顾绍伯.谢灵运集校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 邓 年

I222.4

:A

:1003-8477(2013)06-0143-04

魏一峰(1978—),男,湖北大学文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谢灵运山居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居秋暝
山居图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山水》
UP THE MOUNTAINS
富贵山居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