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3-04-12 00:47马晓男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河北省农民

马晓男



河北省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马晓男

(衡水学院 音乐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河北省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现状令人担忧:传统音乐文化面临困境、不文明的网络音乐对农民心灵的毒害、音乐文化消费种类不够多元等。这些都限制了音乐文化对新农村建设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只有通过政府正确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资源、使传统音乐进课堂、将社区文化纳入村党委工作目标及其考核范畴等方式,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先进、现代而文明的新农村音乐文化氛围,同时,也为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动力支持。

河北省;新农村;音乐文化;传统音乐;社区文化

河北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走过了辉煌的6个年头。这6年中,音乐文化的建设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农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但是,在我们取得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还隐藏着不少的缺陷和有待改进之处。

一、河北省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从2010年1月开始,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田野考察和访谈等方法对河北省的50所村庄进行了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为了保证此次调查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我们选取的50所村庄分别位于河北省的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力争以点代面,能够如实地反映出河北省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现状堪忧

河北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历史又为我们创造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民歌、民间歌舞、戏曲、曲艺、民族器乐等艺术形式遍及全省。在每一类民族民间音乐中,河北都有代表性的曲目、作品流传于世。可以说,河北省的民族民间音乐不仅种类繁多,艺术价值也非常高,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些民族民间音乐是广大农村百姓在农闲时节、茶余饭后最主要的音乐文化聆听、参与、消费的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浪潮的冲击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巨大改变,这些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正面临着无人参与、无人欣赏、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甚至有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比如保定涞水县高洛音乐会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属古代祭祖和宫廷鼓吹乐遗存的“音乐活化石”,“在丧葬仪式和祭神仪式中担负着重要的仪式功能”,2005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存曲目70多首。近年来高洛音乐会多次受邀参赛,屡获大奖,是传统音乐文化的优秀典范;石家庄平山县郜家庄的“渔家乐”历经300多年的历史,明显保留有传统舞蹈动作文雅、舒畅的特性;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西河大鼓曲调灵活,语言大众化,富于表现力,它说唱并重,长篇、中篇、短篇剧目兼有。但是在调查中发现,以上这几种传统艺术无一例外都面临着青黄不接、难找接班人、观众流失、演出机会稀少的危险。

(二)当前农村的音乐文化形式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电视、网络的普及,在信息的接受速度和广度上,农村基本上能够与城市的步伐相差无几。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期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追求。除了闲暇时间扭秧歌等传统音乐文化活动外,年轻的农民在音乐消费形式上有了新的选择,据我们的调查,有25 %的年轻农民去过KTV或者歌厅。有60 %的年轻农民平时会通过网络下载歌曲欣赏,还有大约2 %的年轻农民曾经参加过村里或者乡里、县里组织的歌唱比赛。2010年7-12月,由农业部中国合作经济学会、文化部中国大众音乐协会联合主办了“让世界听到中国幸福乡村的声音——第二届全国村歌评选活动”,河北省有以下一些村庄的村歌参与了评选:唐山市前屈庄村《前屈庄赞歌》、武安市白沙村《美丽白沙我的家》、武安市磁山二街村《磁山二街好风光》、大名县前屯村《前屯人》、馆陶县息元村《息元村之歌》、邯郸开发区贾口村《和谐贾口我的家》、青县大勃留村《飞吧,吉祥的白鸽》、青县耿官屯村《耿官屯,我可爱的家乡》、宣化县谢家湾村《白云飘过我家乡》。这些歌曲在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在当地广泛传唱。这也是近些年来河北省农村音乐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一项可喜的成就。

与年轻农民较多的音乐消费、享受形式相比,中、老年农民与音乐文化相距更远,可供他们参与的音乐形式乏善可陈,除了扭秧歌、婚丧嫁娶的音乐、看电视、听广播外,他们几乎在日常生活中与音乐绝缘。而这些中老年农民更加喜欢即将消逝的本地传统音乐。

对于如今生活在新农村的农民来说,这些参与音乐的形式还是显得非常单一,有89 %的受访农民表示自己所在的村庄音乐文化氛围淡薄,甚至有35 %的农民表示自己的生活基本与音乐绝缘,一方面是在国家的惠民政策帮助下,农民住上了新民居、手里有了钱,他们迫切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文化活动可供欣赏、参与。另一方面,有丰富演出经验、较高演出水准的专业文艺团体宁愿在城市没有戏演、没有戏排,也不愿下乡为农民服务、演出,他们觉得那是一种“掉架子”的行为,可以说农民的音乐文化需求和演出市场的供给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偏差和错位。

(三)低俗的文艺演出正在荼毒农民的心灵

由于专业的文艺院团、文艺团体不愿到农村演出,致使农村的文艺演出市场充斥着良莠不齐的音乐表演。像街头商家的促销演出还好,甚至有一些没有演出资质,没有政府备案的小规模、以流浪演出为主的所谓的“文艺表演下乡演出团”,为了吸引观众,他们的表演甚至充斥着暴力、色情的内容,相关的文化主管部门应该联合公安、治安部门联手打击这些暴力、色情表演,谨防低俗的文艺演出荼毒农民的心灵,还农村演出市场一片净土。

众所周之,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音乐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构建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可以使农民心灵得以陶冶,人格得以提升。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音乐文化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河北省恰恰是一个音乐文化资源大省,各种民歌、民间歌舞、曲艺、戏曲、民族器乐资源十分丰富,为新农村的音乐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已进入第7个年头,回顾我们走过的这6年,只有从中发现问题,关心农民的切身感受,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为下一步的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建设打好基础,加快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步伐,使农民过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现代农村生活。

二、河北省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现状原因分析

(一)保护资金不到位、不明确

近些年来,有许多民族民间音乐申请成为省级、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政府也划拨了专项的资金进行保护。但是,有些部门下发的保护资金目标不明确,有些乐器、桌椅等基本物品破旧、损坏,急需购置与更新。资金的短缺成为音乐组织正常发展的最大障碍。但是,有的资金管理部门说,文件上没有明确说明资金用来购置乐器、道具等,因此,不能下发。

由于资金的投入较少以及在具体的资金落实上还存在一些客观的原因,即便有年轻人对这些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想进行学习,但是他们迫于生活压力,不能获得相应的物质报酬,亦不能解决自家基本的温饱问题,最后,只能无奈地放弃。

(二)传统音乐后继乏人

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前人在劳动生活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互助的文化理念。“反映出古人对渐变自然规律的崇尚和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虽然饱经岁月的沧桑,但这些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可以说是活态遗存、活态文化。只要保护、引导得好,这些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就会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源泉和持续动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了农村,进入城市打工并追寻自己的梦想。

在我们调查的这50个乡村中,很少看到年轻人,大多数为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孩子,许多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极高的民族民间音乐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情况甚至有的乐种已经濒临灭绝。

(三)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

在刚刚过去的6年当中,许多地方盖起了新民居,建成了新农村,而新型的农村音乐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创新,但仍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广大农村毕竟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要发展具有新型农村特色的音乐文化形式,在物质、财力上还心有余力不足;另一方面,与当地领导“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有着重要关系。在部分县市,有些文体局局长说,传统音乐没什么用,好多人都不喜欢,你们这样费心考察不值得。实则不然,当农民谈起本村的传统音乐文化时,无不表露着兴奋与自豪,但对当下的状况又感到痛惜。

(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对传统音乐淡漠

在近年所进行的田野考察中我们发现,在有些地区,多数乡村党组织对传统文化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他们对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工作积极性不高、漠不关心,甚至是不支持,他们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事业,使本来处于困境中的传统音乐文化“雪上加霜”。传统音乐始终是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传统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民间。政府的积极、正确引导,有利于传统音乐的健康发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认识程度,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保护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五)媒体引导方向有所偏差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网络在农村的普及,使农村和外面的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但是,网络上的资源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很多暴力、色情的内容对年轻农民的心灵荼毒是比较严重的。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以吸引更多农村的年轻人过更健康的文化生活。

三、当前关于河北省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扩宽资金渠道来源,加大资金投入面

扩宽资金渠道来源是多方面的,在政府设立专项保护基金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借鉴武汉市百步亭花园社区在实践中探索出“党的领导、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社区机制,不用政府出资,不要百姓掏钱,以企业的经济力量调动社会资源,建设城市、管理社区、服务人民。

我省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丰富,种类多样,除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艺术形式有专项保护基金以外,其余多数没有资金支持,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加步履维艰,扩大资金投入面,让更多的传统文化享受党的雨露、阳光。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汇演、比赛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相关部门举行了多次文艺汇演、比赛。之后,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各种舞台上纷纷演出,有力调动了广大人民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当前,各类形式的汇演、比赛较少,在有些地区甚至没有,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不甚协调。因此,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汇演、比赛,丰富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具体由各市文化局抓各区(市),各区(市)抓街道(镇),街道(镇)抓社区(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定任务、明确职责。

(三)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资源

当前,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大利用现代媒体宣传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和演出实况,让更多的人认识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进而学习传统文化。

(四)传统音乐进课堂,从娃娃抓起

当前主流的学校教育较少教授传统音乐,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没有机会接触传统音乐文化,长大之后对传统音乐文化自然缺少情感,因此不喜欢似乎也很自然。当前,在福建泉州,南音已进入学校课堂。在云南,云南民歌也进入学校课堂,并且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河北省也可以鼓励优秀的、濒临灭绝的传统音乐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让传统音乐文化得以健康传承与发展。

(五)将社区文化纳入村党委工作目标及其考核范畴

村党委的态度对农村传统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查中发现,在20年前,有些村党委支持力度较大,农民积极性很高。近年,村党委支持力度很小,农民的积极性也就几乎消失。因此,只有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帮助与指导下,才能保证农村文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应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落实、考核和奖励,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此外,可以鼓励各村成立各种音乐协会,鼓励各村之间经常相互交流、切磋。

四、结语

截止到2012年,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已进入第7个年头,回顾我们走过的这6年,是成功的6年,也是辉煌的6年,农民们除了获得更多的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过上了更加文明、现代的精神生活。特别是音乐文化生活方面,可供农民欣赏、消费的种类和层次都较以前有很大的提升。是,在成功的喜悦背后也有迷茫的困惑和探索:传统音乐文化面临困境、不文明的网络音乐对农民心灵的毒害、音乐文化消费种类不够多元等等,这些都限制了新农村音乐文化对农民起到的正面的引导作用。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完善、农民素质的提高,一个更加先进、现代、文明的新农村音乐文化氛围会呈现在农民朋友面前,同时,也会为新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智力支持。

[1] 刘东兴,武少颖,杨雪.高洛音乐会《普庵咒》曲牌与仪式的关系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0(2):69-70.

[2] 宋玉红.浅谈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与发展途径[J].大舞台,2010(4):130-131.

[3] 刘东兴,郭腾,马晓男.谈涞水、定兴、易县《普庵咒》曲牌音乐形态[J].衡水学院学报,2011(6):74-77.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Mus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New Rural Areas of Hebei Province

MA Xiao-nan

(College of Music,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The status quo of the mus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new rural areas of Hebei province is worrisome. For example, the traditional music is facing a dilemma; the farmers’ soul is exposed to the uncivilized network music; the consumption of musical culture is dull and so on. All the elements mentioned have limited the promotion of musical culture in pushing the progres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nly by ways of proper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more investment of capital, adequate utilization of modern media resources, bringing traditional music into class, making the community culture become one of the object and test content of Party Committee, can it be framed a more advanced, up-to-date and civilized new rural musical atmosphere. Moreover, it can also provide an excellent developing circumstance and powerful suppor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in new rural areas.

Hebei province; new rural areas; musical culture; traditional music; community culture

J607

A

1673-2065(2013)03-0092-04

2012-07-05

衡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jg2012054)

马晓男(1980-),男,河北大名人,衡水学院音乐学院讲师,艺术学硕士.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河北省农民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河北省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