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和临床分析

2013-05-30 07:35肖愫祺
当代医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颈椎

肖愫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为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有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多种方法,但手术治疗术后症状不能获得完全缓解者屡见不鲜,尤其是病史较长,对脊髓压迫刺激过久,导致脊髓变性的患者,其手术效果不尽人意。笔者采用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11年1月湛江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94 例(男45 例,女49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8~72 岁,平均(45.4±15.2)岁,病程5d~8年,平均(8.1±3.6)个月。94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 例,分别采用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和单一颈椎牵引治疗。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患者的临床症状千奇百怪,头、面部症状较多见,其中又以偏头痛最多见,其次是耳部症状,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及耳性眩晕等,再次是视力障碍,还有部分患者有猝倒、延髓麻痹及其他脑神经症状,如语言不清、吞咽障碍、咽反射消失、喝水返呛、软腭麻痹、声音嘶哑、伸舌障碍、眼面肌抽动及面神经麻痹等;感觉障碍可有面部、口周、舌体、四肢或半身麻木,有的伴有针刺感、蚁行感,有的可有深感觉障碍。椎动脉受累引起的症状一般在旋颈后发生;另外,患者大多同时伴有颈椎病的一般症状,包括颈部疼痛、活动范围受限等。

1.3 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包括颈部有慢性劳损或有外伤史;中年以上的患者,可出现小脑及大脑枕叶损害的症状(脑性轻瘫、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复杂的中枢神经损害症状);位置性眩晕或体位性摔倒;颈椎正侧斜位X线片结果,其它检查,如脑血流图、肌电图、心电图、血脂、眼底、尿等检查,必要时作椎动脉造影。

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牵引治疗方法为:采用颈枕牵引带作颈椎牵引,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倾10°~30°,避免过伸。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为自身体重的1/10~1/5,以患者忍受为宜,牵引1~2 次/d,10 d为一疗程。如坐位牵引疗效不显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 kg。持续牵引2h后休息15 min,然后再作牵引。针灸治疗方法为:根据患者临床检查结果提示的病变部位及症状,选用相应的夹脊穴、风池、完骨。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后施以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40 min,1 次/d,10 次为1 个疗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单一颈椎牵引治疗,其操作步骤和疗程与上述观察组的颈椎牵引治疗方法一致。

1.5 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情况、旋转试验结果和6 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 个等级,其分别代表临床症状消失,旋转试验结果阴性,6 个月内无复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旋转试验结果为阴性,6 个月内偶有复发;临床症状好转,旋转时诱发;临床症状无任何减轻[2]。痊愈、显效和有效数合计为总有效数。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计算其频数及频率,两两之间差异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两之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总有效率81.2%,χ2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3]。其发病机制有:(1)动力性因素:主要由于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及变位而波及侧方上下横突孔;(2)血管因素:此种因素不仅较为复杂,且易变性大,主要表现为血管动力学异常,动脉硬化性改变,椎间隙间距改变对椎动脉的影响和血管变异[4]。针灸是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5]。针灸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针灸的治疗作用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和扶正祛邪。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因为有效的牵引能解除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并快速缓解颈椎病症状。具体来讲,颈椎牵引主要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复位,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收,解除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瘀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粘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整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单纯采用颈椎牵引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其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关于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国内已有一些报道。王友军等将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与单纯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过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针灸加颈椎牵引的治疗方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的治疗方案[6]。张朝霞将针灸配合牵引治疗与单纯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针灸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为98.6%,单纯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为88.6%,针灸配合牵引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牵引治疗[7]。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形势越来越严峻,其发病的比例占颈椎病的20%~25%,是仅次于神经根型的第二颈椎病,其发病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但现在发病年龄低龄化的趋势和发病率上升的趋势也日益明显,给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电脑[8]。

综上所述,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同时,现代人应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积极预防椎动脉型颈椎病。

[1]王立新,王敏,李秀彬,等.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42-43.

[2]黄宗菊,黄明江,陈宗华.针灸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 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6):501.

[3]郑坚信.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 例[J].中国针灸,2009,29(S 1):16-17.

[4]蔡斐.近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况[J].光明中医,2012,27(4):751-753.

[5]熊震坤,薛明新.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4):91-94.

[6]王友军,赵明东.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和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21):150-151.

[7]张朝霞.针灸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3):35-36.

[8]陈静,郑肖.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45 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12):2275-2276.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