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通淋汤治疗急性肾盂肾炎40例

2013-06-14 06:27李林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肾盂肾炎益母草利尿

李林运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南阳473000)

急性肾盂肾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泌尿系感染性疾病,以育龄妇女多见。本病是由细菌侵入泌尿系引起肾盂、肾实质的化脓性炎症。本病若能及时规范化治疗,大多可痊愈,失治、误治可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甚至肾功能衰竭。笔者在临床运用益肾通淋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份病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8例,女32例;年龄25~45岁,平均35岁;病程1~7天;对照组40例,男10例,女30例;年龄22~42岁,平均32岁,病程1~7天。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①急性起病,尿路刺激症状阳性,可有或无尿频、尿急、尿痛,常有腰痛,肋脊角压痛或(和)叩痛;②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如寒战、发热(大于38℃)、头痛、恶心、呕吐等;③尿常规化验:有白细胞尿,清洁标本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 P;④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⑤尿细菌培养:中段清洁尿细菌培养≥105/m L或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即为真性菌尿。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日1次,头孢呋辛钠1.5 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日1次;治疗组加益肾通淋汤(组成:怀牛膝12 g,续断12 g,桑寄生12 g,猪苓15 g,茯苓15 g,泽泻10 g,滑石12 g,车前子10 g,萹蓄20 g,益母草12 g,苍术12 g)浓煎剂口服,早晚温服各150 m L。辨证加减:湿热明显者加萆薢、黄柏;有蛋白尿者加金樱子、芡实;有血尿者加槐米、大小蓟、赤芍。连续用药10天。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血、尿常规正常,中段尿细菌培养3次阴性;有效:症状减轻,体征及血、尿常规改善,中段尿培养或为阳性;无效: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均无变化。

2.2 疗效 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中医典籍中并无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 “淋证”、“腰痛”范畴。《金匮要略》认为是 “热在下焦”,“淋之为病,小便如栗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丹溪心法·淋》云 “淋有五,皆属乎热”;《景岳全书·淋浊》说 “淋之初起,则无不由乎热剧”。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在诸多医家典籍中都有所阐述,为现代中医的治疗提供了理法方药基础。

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大多明显,主要由于细菌侵入肾盂及肾间质导致的炎症性病变,临床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以育龄期妇女较为常见,男女之比约为1:10。影响急性肾盂肾炎肾损害发展因素,主要在于急性肾盂肾炎的肾实质化脓性炎症的严重程度,对于预测其逐渐发展为疤痕性萎缩肾来说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病与病原菌的致病力和机体免疫反应有关,所以有效快速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是本病治疗的关键。现代医学对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对于本病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使其临床疗效有所降低。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正气亏虚和外感六淫之邪综合作用所致,巢元方在 《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中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肾虚失却蒸腾之职,膀胱气化不利,致水热互结、湿热毒邪蕴结下焦。《景岳全书·淋浊》提出了淋证的治疗原则:“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现代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以保肾利尿,清热通淋为主,并倡导多途径、多方法治疗,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广大医者的首先。

益肾通淋汤益肾利水,清热通淋。其中怀牛膝、续断、桑寄生入肝肾,补肾强腰膝,且牛膝具有引水火入下焦之效,续断温肾助阳,以助肾之蒸腾气化之力;猪苓、泽泻、滑石、车前子、萹蓄、益母草皆为清热利湿之品,可清下焦之热,且利湿通淋,茯苓、苍术利水健脾。晁志等[2]通过药理研究发现益母草具有缓和的保钾利尿药作用。王丽娟等[3]通过研究证实益母草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萹蓄所含黄酮苷具有利尿作用[4],猪苓、泽泻的保肾利尿作用得到了诸多医家的认同。诸药合用,正切病机,临证加减变化其效尤佳。

本观察表明益肾通淋汤对于急性肾盂肾炎疗效极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显著效果,在临床值得广泛应用。但对于益肾通淋汤的作用成分及作用靶点缺乏针对性研究,我们将在今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逐步完善,为开发新药奠定理论基础。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23-525.

[2]晁志,马丽玲,周秀佳.益母草中生物碱成分对大鼠的利尿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2.

[3]王丽娟,张丽,王勇,等.益母草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645-646.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30-2330.

猜你喜欢
肾盂肾炎益母草利尿
益母草中的1个新二萜苷
赵玉庸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经验
HPLC法同时测定益母草中4种成分
基于细胞调控因子探讨血尿胶囊对急性肾盂肾炎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5种干燥方法对益母草质量的影响
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
贵州省民族药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一)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贵州民族药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三)
三金片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