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综合题

2013-07-05 01:14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312030张国民
地理教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植被要素特征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312030) 张国民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学科中最基本的原理。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二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发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笔者在对近几年的高三试题归类时发现很多试题在命制时其主要的考查点就是落脚在整体性原理上。下面笔者通过对几个典型试题的分析去探索这类试题的命题特点,并探究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关于整体性原理为切入点的综合题的命题特点

1. 地理要素彼此之间相互关系的考查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在于某一要素力求与整体的环境相一致,在景观上植被最能反映这一特点。某一植被分布在某一地区,可以认为该植被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所以我们可以从分析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去推测该种植被的生长习性;反之也可以从植被的生长习性去推测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例1 (2013嘉兴一模36题)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图1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图2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统计图,表1为图1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表1

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

【分析】该题就是典型的要从分析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入手去分析该地区植被的生长习性的考题。自然地理环境除了植被外,还包括地形、气候(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水文和土壤,因此只要学生从这些要素着手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答案就不难组织。

【答案】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2分);当地年降水量少(周边多沙漠),说明其耐干旱(2 分);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2分),同时又喜湿润 (2分)。

2. 从现在地理环境去推断古代地理环境的考查

通过分析某一地区现行存在的地理事物去推断古地理环境这类试题在命题中也经常出现。地理环境的存在在时间上是具有连续性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理环境跟古地理环境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某一地区现在有大量石灰岩的分布,而石灰岩的形成是古生物遗体的沉积再经过长年的化学演化而形成的,因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古地理环境特征是地势较低,生物分布较丰富。

例2 (2013绍兴一模37题)近年来,呼伦贝尔和通辽等城市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图1为内蒙古部分地区含煤地层分布示意图,图2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图3为2009~2013年内蒙古、山西和全国煤炭产量统计。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指出图1中甲地的植被状况,并推测甲地煤炭资源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8分)

【分析】从降水量上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少于200毫米,所以该地区现在的植被状况应该是荒漠。但是由于该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煤炭资源的形成跟生物(植被)密切相关,是大量植被因沉积被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间的物理化学演化而形成的,所以推出该地区古代植被茂密,地势较低;而植被茂密需要较多的降水,因此可以推断出古代该地区气候较湿润;气候湿润再加上地势较低,可以进一步推出该地区成煤时代湖泊沼泽分布较广。

【答案】该地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半荒漠、荒漠草原)(2分);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森林植被经过地质作用演化而成(2分),说明该地地质成煤时期是气候湿润(森林)环境(2分)及(湖泊沼泽等)地势较低的沉积环境(2分)。

3. 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其他要素影响过程的考查

从某一要素的变化去推测其他要素的相关变化也是试题命制的一个着手点。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少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动物则因食物不足而相当贫乏。以上各要素之间是一环扣一环,一个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

例3 (浙江联考36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上图为甲地,下图为乙地)为世界上两个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甲乙两地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与中国开展广泛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合作,两地成为中国石油的重要进口地区。

材料三 近年来甲乙两区域的主要河流因沿途蒸发、渗漏及大量灌溉,导致中下游流量持续减少,影响下游河口的自然生态环境。

分别推测①、②两河上游径流量减少对河口海岸(湖岸)地貌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分析】河流流量的变化会影响河流的搬运和沉积功能。①为内流河,河流注入到内陆湖泊,湖面大小和湖岸线的进退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流量变化。当流量减少时,湖泊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河流入湖口向湖心移动,从而导致河口三角洲也向湖心移动。而②河为外流河,河流注入的是海洋,河流流量的变化对海水水位无影响,故主要考虑流量的变化对沉积作用的影响。当②河流量减少时,河流搬运能力减弱,输沙量也随之下降,从而导致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

【答案】①河口沉积作用减弱,且湖泊水位下降,湖口三角洲向湖心移动(2分);海口沉积作用减弱,海水侵蚀作用加剧(2分),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2分)。

二、关于整体性原理在高三教学中的复习策略

考纲中关于整体性原理主要有两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二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以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某一地理要素的演变过程梳理清楚,还要把地理要素之间的横向联系加以整合,通过这样不断地强化,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用整体性的思维去分析。实际上,整体性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地理学科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整体性思想,其中以地理过程、地理特征、地理成因等知识最为明显。

1. 在地理过程的分析中体现整体性思想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事物和人类活动在地球上出现、发生和分布等情况的学科,分布在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地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中。地理过程知识是中学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对地理过程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的现象和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和预测。值得注意的是,地理过程往往不是单一要素的演化变化过程,而是地理环境整体性演化发展的缩影。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视角看待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过程,去分析和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预测和判断其发展变化的结果和影响。

以水土流失过程为例,需要从气候、植被、河流、土壤、地貌等要素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化的过程,进而得出其各个要素的演化结果,综合起来得出水土流失的特征(见下图)。

2. 在地理成因的探究中体现整体性思想

地理成因是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的因果联系、揭示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形成原因的地理知识。大多数地理现象的形成并不是由单一要素控制的,往往是诸多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多为“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因此,在地理成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视角去分析影响因素,并看到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对地理事物的成因有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联系的把握。

以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潮灾严重的原因为例,从位置、地形、气候、海岸形状、河流、人类活动等要素出发,分析各个要素与风暴潮势力强弱、风暴潮形成灾害之间的关系,进而完整全面地得到风暴潮发生的原因,以及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在上述地理成因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从多个要素入手去分析地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对地理问题成因的准确认识(见下图)。

3. 在地理特征的归纳中体现整体性思想

地理特征就是某一地理事物有别于其他同类地理事物的显著征象和标志,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体、植被、土壤等要素的组成与结构特征、形态特征、动态与分布特征,还有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地球上的主要社会经济系统(人口、聚落、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的特征。如经济地理方面的经济空间组织形式、资源循环方式、国际分工、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等方面的特征。

以我国新疆地区为例:新疆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所以导致新疆地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是干旱,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导致其他的自然要素以及人类活动都与干旱这一特征相适应(见下图)。

猜你喜欢
植被要素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抓住特征巧观察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