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及减压路径探析

2013-08-15 00:44黄永奎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心理大学生

黄永奎

(广东培正学院 党委办公室,广东 广州510830)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也是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高校扩招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各种各样的压力,有些大学生因难以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而导致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心理矛盾与冲突。近些年来,大学生退学、堕落、自杀、自残、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非同寻常的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探寻大学生精神疾病的根源,找到大学生思想压力的减压路径,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升学的压力相对减少,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以及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又面临着就业、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大学生长期奔忙在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生活较为单调,如果再有经济、生存能力、人际关系、情感牵绊等问题的困扰,自己又不善于调节和释放压力,日积月累,便会出现心理疾病,有的甚至会走到精神崩溃的边缘,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一项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约20.3%有心理问题。在广东高校中,如果算上郁闷、焦虑等轻微症状则高达40%[1]。据广州市精神病院统计数据显示:在社会人群中有心理疾病的群体达到10%,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中比例更高些,居然达到20%~30%左右,而其中恶化到有精神分裂的大学生精神病患者则达到1%左右。

二、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及压力源

从目前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现状来看,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及压力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就业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每年的毕业生像潮水一样涌进招聘会场,河南省2008年冬季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有1.7万多人进场求职,门口推拉门两次被挤变形并被挤开,会场玻璃门被挤倒。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2]。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一点也不亚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这种压力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就业观念陷于误区。大学生喜欢在城市扎堆就业,不愿去欠发达地区发展,“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间房”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观念。二是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近年来,高等院校毛入学率高达74.7%。昔日的“天之骄子”现在成了“平常庶民”。三是社会就业达到高峰期,影响大学生就业。下岗职工不断涌现,农民工大军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拥向城市,“海归”回流等因素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四是经济发展结构尚待完善和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比较薄弱。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和生态环保要求,国内中小企业减少、污染严重的企业关闭和大企业提高门槛,岗位与新增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严重不匹配,致使大量高校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五是知识分子的岗位有限。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提供的知识分子就业岗位相对有限。大学生不像农民工,又苦又累的活不愿去干,所以,农民工可以找到工作,而大学生一心只想做白领,总是在那里观望。

(二)学业压力

许多大学生平时忙于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基本上都是期末考试快到的两三个星期才临时突击,有时快考试了才临时抱佛脚,彻夜学习,这样学习压力自然很大。学得不好,有的学生就走极端,选择考试作弊。

除了正常的学业考试,学生还面临着一些资格或证书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这是最令大学生头痛的事。有的学生屡次不过,就采用高科技手段作弊。但是随着对考试纪律的加强和严查,高校采取“电子狗”和手机信号屏蔽等应对措施,一部分学生自然落入“法网”,受到了处分。这些处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和家人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在校期间疯狂盲目考证,参加考证补习班,企图增加就业“砝码”。还有的学生选择考研或考公务员,也需要参加辅导班。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业上的压力。

(三)经济压力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有5%~7%是特困生[3]。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有的跑到校外打工赚钱,甚至于一些学生旷课去工地做工。据悉,一些贫困大学生甚至于在饭堂吃别人吃剩下的饭菜。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生活所迫以及难以遏制的“物欲”往往令一些贫困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误入歧途。有些困难大学生面对身旁某些“官二代”、“富二代”同学的奢侈浪费,心理上很受刺激,产生“仇富”、“仇官”心理。一旦不会自我调适或道德意志薄弱,就可能抵御不住诱惑,铤而走险。在校园盗窃案中,来自农村地区、困难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占相当高的比例。还有些性格内向的贫困大学生遭到了有钱学生的嘲笑和讽刺,就产生反抗甚至报复心理。时至今日,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的血腥程度仍让人心有余悸。

(四)自理压力

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很多人生存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不强,思想不够成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发展瓶颈。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新闻专业学生针对大学生宿舍关系,在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12所高校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43%大学生对舍友关系表示满意[4]。因小事争执而“同室操戈”的事件不在少数,如复旦大学研究生毒杀室友;南航学生玩游戏不愿开门引发口角,一刀捅死室友……高校宿舍关系其实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缩影。大学生处理不好宿舍同学关系,其实是社交能力低下的集中表现。还有的大学生出现情感危机,谈恋爱不成,受到挫折不能应对,便选择消极堕落或伺机报复,许多为情自杀、他杀、自残等案件不断发生便是例证。

三、减轻大学生压力的主要路径

大学生承载了太多的压力,给大学生减压需要多管齐下。

(一)扩大就业渠道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学生趋向于留在发达地区就业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国家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发达地区的就业渠道,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或山区就业,特别要加大投资力度,给予去欠发达地区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一定的经济补贴。另外,还要千方百计地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如通过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保障方面持平,把公有、私有社会保障全部社会化,彻底打破“铁饭碗”,消除私营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使毕业生去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发生战略性转变。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要与市场需求完全对接,向社会输送急需的人才。

(二)改革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

现在,社会急需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但当前有些高校的考试内容仍以客观题居多,主观题较少,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应该适时修改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有些科目要趋向于以考查为主,增加主观题的容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上课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杜绝“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满堂灌”,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发言的机会和时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又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为其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采取多种方式助学

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力度,如在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额度。高等院校要增加勤工助学岗位,辅导员要关心爱护贫困大学生,一视同仁,并教育其他同学理解和尊重贫困大学生。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借助社会力量筹措资金,如募捐、企业家与学生一对一资助等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让他们的人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享有出彩的机会。

(四)加强大学生的自身能力训练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只重视“成功教育”而忽略了“苦难教育”,当代大学生似乎只有从爷爷奶奶那里才能听到一点“过去的故事”。独生子女们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以为常。针对当前大学生生存能力普遍较差的特点,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自身能力训练,磨炼其意志,提高其生存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把大学生带出去,通过做社会志愿者,去西部山区支教等方式,让其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多样化。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拓展活动,提升生存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五)加强社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有一首诗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要注意沟通和联系。马斯洛(A.H.Maslow)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需求由低到高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如今大学生更多渴望的是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熟,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从事社团活动可以满足高层次的需求,还可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加强社团建设非常有必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团组织,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灵上的阴霾,打开一扇心窗,让孤寂的心灵洒满阳光。许多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就是整天闷在宿舍里,不爱参加团体活动,自封自闭造成的。社团活动可以培养亲情和友情,甚至爱情。心中有他人,人生的旅途就不会孤单;有朋友,就会有人为你分担压力和忧愁。想不开的事和同学、老师聊聊,烦恼和困惑在与人交往和沟通中就会化为乌有。社团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爱好和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六)重视并加大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力度

近年来,日积月累的压力使有的大学生积郁成疾是大学校园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大学生常常感到生活中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说不清,道不明,就是“郁闷”;有的大学生还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力度。要培养一批心理咨询师和班级心理观察员,通过定期心理普查,发现“盲点”,早疏导,早治疗。另外,辅导员还要和学生家长常保持联系,俗话说,知儿莫若母,和学生父母沟通交流将有助于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

[1]巢晓.广东高校年年有多人进精神病院[EB/OL].[2013-01-18].http://www.china.com.cn/health/txt/2006-12/12/content_7492100_3.htm.

[2]邱玥.明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史上最多[N].光明日报,2012-11-28(06).

[3]徐广洲.高校贫困大学生消极心理的分析及解决办法[J].学理论(上),2010(19):125-126.

[4]张洪骏.大学生间很多冲突起因是“面子”[N].半岛晨报,2013-04-21(B06).

猜你喜欢
毕业生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