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规医疗设备的集中管理

2013-08-15 00:46龚纯贵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10期
关键词:监护仪使用率计量

金 鑫 龚纯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大型的高、精、尖医疗设备,还是中、小型的医疗设备,其科技含量与制造工艺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同时医疗设备的维护费用与使用成本也随之增加。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都把节约成本,提高使用效率的重点集中在大型医疗设备之上。通过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控制,降低维修保养费用,甚至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延长CT等设备的球管寿命,以此来降低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成本。而对于一些常规医疗设备,往往容易忽略。针对这一问题,衍生出了常规医疗设备的集中管理概念。采用集中管理方法,可以达到提高使用率、降低维修养护成本的目的[1]。

1 常规医疗设备的定义

(1)从价值角度而言,常规医疗设备一般指1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各医院也可根据规模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定义常规医疗设备的价值范围[2]。

(2)从设备用途而言,常规医疗设备一般指病房常用的、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这些医疗设备一般用于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直接参与患者的治疗。

(3)从设备数量而言,在整个医院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中,常规医疗设备的数量无疑是最多的,远远超过了大型医疗设备。在管理上,由于庞大的数量,其管理难度也超过了大型医疗设备。

(4)从使用寿命而言,常规医疗设备较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短,一般常规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在5~6年。所以常规医疗设备更新较快,相对故障率较高,这对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3]。

2 集中管理的基本概念

(1)从狭义角度而言,将常规医疗设备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效用,降低医院的使用成本。

(2)从广义角度而言,集中管理是一种宏观调控机制,是将科学的方法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合理地使用这种模式,使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达到物尽其用。

(3)具体来说,集中管理就是医院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对一定范围内的常规医疗设备进行统一采购、保管、配发、租借、回收、养护、计量及报废的全过程[4]。

进入集中管理范畴的常规医疗设备如果配置不当,则设备常处于闲置状态,但又是医院必须配置的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等),许多医院将呼吸机、除颤仪等也纳入到集中管理的范畴。对于这些急救类设备,应该区别对待。手术室与监护室等高危患者集中的科室,应根据其规模与实际情况,独立配置一定数量的急救类设备,以避免出现设备不能及时到位的现象,不能因为经济效益而产生延误抢救的风险。集中管理中心可以配置若干急救类设备以供普通临床科室使用,但数量应适当,否则易出现闲置浪费现象[5]。

3 常规医疗设备集中管理的特点及优势

(1)有效提高设备使用率。如何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一直是医院设备管理部门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医院希望能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医疗设备,必要的休整、养护时间以外,其他时间都能有效地工作,以降低成本[6]。以监护仪为例:假设医院有10台监护仪,按照传统的方法,将其配发至10个科室,各科室对监护仪进行自由调配和使用。如果一天中,有5个科室使用监护仪(另外5个科室的监护仪处于闲置状态),每台监护仪平均使用12 h,10台监护仪每天的使用总小时数为60 h。这样做最大的弊端就是使用率不高,特别是有暂时闲置现象的发生,这是医疗设备管理的最大问题[7]。

如果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根据每个科室的需要来配发监护仪,使用总小时数为60 h加上在配发、回收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15(min)×2×5(监护仪)=1.5 h。理论上(60+1.5)÷24=2.6(台),也就是说,配置3台监护仪就能基本满足原来10台的需求。虽然理论小时数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使用率,但是有两点是传统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的[8]:①集中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或降低常规医疗设备的闲置问题。通过常规医疗设备的管理部门科学地配发、回收常规医疗设备,可以将处于闲置状态的设备配发到其他科室,充分发挥该设备的作用;②虽然常规医疗设备集中管理的实际效率会受到医院的规模、场地及具体管理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设备的使用率远远高于传统的配发管理模式[9]。

(2)有效降低医院及科室使用成本。在有效提高设备使用率之后,常规医疗设备的使用成本也随之降低。本来需要10台监护仪完成的工作,通过集中管理模式的实现,医院只需购买3~4台监护仪就可以满足10个普通科室的常规医疗工作需要。而且医院规模越大,设备的数量越多,集中管理的效果越明显[3]。

对于临床科室来说,医疗设备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假设医院购买1台价值3万元的监护仪设备配发给某一科室,根据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规定,监护仪设备的折旧年限为5年,那么该科室每年需支付的平均费用为:3÷5=0.6万元/年。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之后,可以按实际使用该设备的时间来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即每小时的使用折旧费用为:3÷(5×12×30×24)≈0.7元/h。假设某科室平均每日使用监护仪设备12 h,该科室每年需支付的平均费用为:0.7×(12×30×12)=0.3万元/年。以上传统管理模式与集中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通过两组计算数据显示,传统的采购模式所产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明显高于集中管理模式所产生的费用;②虽然每所医院、每个科室的实际情况不同,医疗设备使用时间不同,但是集中管理模式的设备折旧费用始终低于传统管理模式的设备折旧费用;③使用集中管理模式折旧方法,只有达到峰值使用时间,即24 h不间断地使用,折旧费用才能达到传统管理模式折旧费用的水平;④直接降低临床科室的使用成本,也是间接降低医院的医疗设备使用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收益。

(3)便于维修保养与计量,提高常规医疗设备安全性。常规医疗设备大部分都会与人体进行接触,直接参与患者的治疗、给药以及测量人体的生命体征等参数,并实时将重要参数反馈给医护人员。有些常规医疗设备甚至可以支持患者的生命。因此,常规医疗设备的性能状态、计量控制及精确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0]。

为了保证及时地对常规医疗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及计量检测,对常规医疗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当使用科室将常规医疗设备交回集中管理部门后,专业的维修人员及计量质量控制人员可以及时地对设备进行一个运行状态的检测、评价及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间接保证临床科室的用械安全[11]。

(4)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集中管理模式的特点:①可以进行动态维护保养与计量检测,便于进行预防性维护计划;②通过动态的维护保养与计量检测,可以利用医疗设备的空闲时间来完成保养与检测工作,保证临床科室的使用,有效避免因保养检测而使临床科室无设备使用的尴尬局面;③常规医疗设备的集中管理部门可以保证所配发的设备均处于良好状态,检测计量精确,有效减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④通过对常规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可以有效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医院更新设备的频率,减少医院不必要的开支;⑤维修人员及计量质量控制人员可以集中对常规医疗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及计量质控工作,减少或避免赶赴现场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⑥便于维修人员及计量质量控制人员进行经验的交流。加快维护保养的工作进度,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的修复速度及修复率;⑦设备维修所产生的费用可纳入年度设备维修预算经费中,可由集中管理中心的工程师根据运行状态进行有效评估,使预算更准确合理;⑧集中管理中心管理的设备数量较多,可根据实际情况购买保修,不但有利于维修,还可为医院节约维修资金;⑨利用集中管理中心的优势,可以培养大量的临床医学工程专业人员,增强医院的设备维修力量,提高科研水平。对于一些承担着教学任务的大型医院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5)有利于采集相关数据进行使用评价。常规医疗设备集中管理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运行时间、故障率及临床科室的使用评价等多项数据[6]。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得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12]:①通过设备的运行时间及使用情况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分析该设备在临床科室的使用情况,以此来调整对该设备的购置及更新计划,避免浪费;②通过对设备故障率的分析,可以得出该类设备的质量情况。结合该类医疗设备的品牌,可以得出该品牌产品的整体质量等数据[13];③通过临床科室使用情况的反馈分析,可以得到该类设备的整体设计情况,结合上述的故障率分析数据,可以为医院的购置及更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④通过使用时间及折旧费用与收费标准相结合,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使用率分析及该类设备的整体效益分析,这些信息对于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4]。

4 结语

对常规医疗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是未来医疗器械管理的大势所趋。常规医疗设备虽然在价值上不如大型医疗设备昂贵,没有大型医疗设备的诸多使用、防护条件,但常规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设备的主流,具有数量多、品种多、使用要求简单及使用条件限制少等特点,这也为集中管理带来诸多的便利,使集中管理模式的实现成为可能[15]。通过集中管理这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不断改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提高使用效益,降低使用成本,使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1]孔令峰,洪范宗,薛长波,等.简谈医院租赁中心运营现状及发展策略[J].医疗卫生装备,2012,1(33):122-124.

[2]牛巧灵,邵继凤,张恩科,等.建立院内通用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0,7(8):32-34.

[3]丁俊茹,范平.论开展“租赁中心”的管理,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J].中国医学装备,2006,3(1):5-6.

[4]倪磊.医疗设备管理引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探索[J].中国医学装备,2009,6(2):35-37.

[5]胡艳辉.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探讨[J].医疗装备,2011,24(4):62-63.

[6]张晴.医院内呼吸机租赁式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37-138.

[7]金鑫,刘吉祥.浅谈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9,6(7):49-50.

[8]何积书.医疗设备购买和使用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3):33-34.

[9]杨志华,李永刚.武警机动部队医疗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7):45-46.

[10]郑嘉羽.在用医疗设备的安全质量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2):39-40.

[11]金鑫,刘吉祥.医疗仪器设备采购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0):68-69.

[12]刘丽娜.医疗设备采购前经济分析方法浅析[J].中国保健,2008,16(24):1147-1150.

[13]胡述龙.论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J].中国医学装备,2010,7(3):47-48.

[14]杨国华.高校设备采购前期论证工作的管理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4):10-11.

[15]唐日晶,何南畹.学习贯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办法》努力做好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工作[J].中国医学装备,2005,2(4):11-12.

[16]尤良.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与使用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9,6(9):41-43.

猜你喜欢
监护仪使用率计量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计量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