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3-08-15 00:44袁子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效果

袁子民 吕 佳 程 岚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大连116600)

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袁子民 吕 佳*程 岚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大连116600)

目的 对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教学效果。方法 结合药剂学专业课特点及实际情况,主要在实验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成绩考核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根据不同专业、授课重点及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制定了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结论 通过有效的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可提高药剂学实验教学效果。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药剂学是我院新增专业——药物制剂、药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是药剂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药剂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设计、制备工艺、常用辅料、设备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科研及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利于学生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针对我院目前的实际情况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性为目的,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成绩考核等方面对我院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了适当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达到实验教学目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1-2]。

1 结合不同专业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完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我院药物制剂专业药剂学实验为80学时,药学专业62学时,实验教学学时相比其它学科多。由于药剂学实验主要以化学药物研究为主,很多原料药购买由于量小,不太容易采购到。另外,目前学校对新办专业的实验经费投入不足,药剂学的实验内容的设置受实验条件及实验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影响较大。现在主要在原有中药药剂学开设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做些相应的调整,以适合药物制剂专业、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的需要。目前出版的配套实验教材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我院实际教学情况不能很好的融合。因此需要编写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校内《药剂学实验教材》,通过制定合理、规范的实验教学内容,以提高新办专业的专业课实验教学效果。目前通过5年(2008~2012年)的运行,基本形成了我院特色的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将药剂学实验项目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3个层次,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自编教材《药剂学实验与指导》主要实验内容包括:液体药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糖浆剂)、注射剂、固体制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滴丸)、软膏剂、栓剂、包合物的制备、溶出度的测定、硫酸链霉素的稳定性加速试验、脂质体的制备、经皮渗透试验等,根据专业及学时的不同,进行选择。如药物制剂专业,增加脂质体制备、固体分散体的制备、经皮渗透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使学生具有自主性。在综合性实验方面,我们将片剂的制备、片剂溶出的测定进行了整合,以往片剂的制备主要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市售的阿司匹林片,相互没有联系。现在改为制备阿司匹林片,用同学自制的阿司匹林片作为溶出实验的受试片剂,并跟市售参比制剂通过溶出曲线作对比,并增加溶出度相似因子(f2因子)测定,若50≤f2≤100,则表示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溶出度相似,并让同学分析溶出行为不同的差异性(工艺、辅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实验兴趣,特别是f2因子测定的增加,使学生对片剂仿制药研发需测定溶出度相似因子得以进一步了解。

对药物制剂专业专门开设设计性的水杨酸经皮吸收实验,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确定实验用的仪器、透皮用的皮肤、接受液、透皮后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累积通透量、透皮速率、时滞等参数数据的计算方法等,设定取样时间,并自行实验操作,绘制累积通透曲线,求相关参数。实验教师对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法进行审核、指导、修正后,进入实验的实施阶段,最后进行实验的数据处理,并由学生做实验总结,并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达到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的。

2 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及激发学生主动性

目前我院药物制剂专业、药学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每年两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基本能够维持200人左右,因此在实验教学工作、教学模式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以往实验教学模式,采用老师讲解、学生照方抓药,按部就班的按制法操作,因此对于实验的领悟缺乏主动性,实验教学效果较差。我们结合实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增加验证性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变教师独讲为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解决问题方法、规律。如乳剂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油、水两相的加入方式,是油相往水相加入,还是水相往油相加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小组同学采用两种方法同时制备两份,通过稳定性及成型效果进行判断,并进行组内讨论,哪种加入方式较好,通过验证的方式给出最佳的制备方法。注射剂封口的实验操作中,是采用拉封好还是顶封好,也可同时操作比较,得出好的实践方法。开展小组竞赛式教学,如颗粒剂的制备,将班级分为6组,每组5人,采用挤压式制粒法,最终通过颗粒剂的粒度检查或成品率,评价各小组的优劣,让各组分析原因,教师通过总结、归纳、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软材的标准、润湿剂或黏合剂的加入量在整个实验中的关键性。另外,以往由于实验中心实验安排问题,实验课教学先于理论课,造成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接受程度差,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目前实验课迟于理论课教学4周后开始,并根据教师安排理论授课,加以调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3 多媒体实验视频教学与理论授课相结合

由于实验教学学时及设备的限制,很多制剂技术及剂型不能在实验课中体现,因此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理论教学中适时、恰当的引入实验视频教学,既能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又能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目前我们在理论教学中,如微囊的制备技术(鱼肝油复凝聚微囊的制备)、水杨酸软膏剂不同基质药物的释放速度的比较(半透膜扩散法)应用北京大学药学院录制的药剂学实验视频;冻干粉针剂的制备应用河北医科大学录制的阿霉素冻干粉针的制备技术。中药制剂浓缩丸采用黑龙江迪尔药机录制的河南宛西六味地黄浓缩丸生产线视频,胶剂的制备采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广天地录制的阿胶生产技术等。

4 实验课成绩的考核形式

目前药剂学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实验板书+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实验报告”的单一模式,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及实验兴趣,实验操作中“照葫芦画瓢”、“千篇一律”,实验报告大同小异,往往达不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实验考核主要以报告得分为主,但很多实验学生以分组为主,造成有些同学偷懒,相互抄袭。目前我校药剂学期末考试成绩采用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平时成绩”的构成比例,实验的成绩已纳入平时成绩中,且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我们对药剂学的实验课成绩考核形式进行改革,打破以往以实验报告成绩为主的单一模式,并将实验班级分为6组,每组5人,组员固定,确定小组组长,形成“科研小组”团队作战形式,这样小组之间形成“敌对”关系,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便于管理,调动学生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并且在下次实验课课前,结合实验报告,对各小组进行评价打分,优者表扬,差者鼓励。最终实验课成绩采用综合评价模式,结合学生出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小组评分等,给出学生实验课成绩。

目前我校采取的上述药剂学实验课教学形式,经过5年的不断探索、实践,整体实验课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改观,期末卷面中相关实验的试题整体正确率达到95%以上。特别是实验课中采用“科研小组”团队形式,经累计500人的学生问卷调查取得了92%的支持率。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在总结和借鉴其他高校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使其真正服务于教学,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1]张翮,鲁莹,邹豪,等.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999-1001.

[2]崔福德,侯雪莲,杨丽,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8,24(3):20-22.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48

1672-2779(2013)-05-0074-02

王志华

2013-02-21)

辽宁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No:LZY2011B1]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效果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有趣的实验
新形势下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针对药剂专业学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药剂学教学方法探索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