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核心区建设

2013-08-15 00:44张新斌
中州学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黄帝华夏文明

张新斌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要有重点,要有龙头。我们认为,郑州可以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核心区,黄帝文化应该成为龙头文化,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应该成为龙头载体。

一、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国家赋予河南的历史使命与光荣责任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主体是华夏历史文明,目标是传承创新。《辞海》解释:“中国古称华夏。”这里的中国,讲的是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时期华夏族生活的主要地区。《尚书·武成》载:“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代亦有“夷夏之辨”之说,说明华夏更多指的是族群,他们是汉族的前身,是早期文明的主要创造者,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源头,也是传承与创新的重点。

华夏族群亦即相关联的华夏历史文明,最典型的地区是河南与陕西。因此,目前在中部与河南周边地区虽然有较多的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将华夏历史文明作为战略重点者,只有河南与陕西。《指导意见》提出大中原作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由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提出大关中作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的战略定位。

但是,在承载重任上,大中原与大关中是有差别的。如在文化定位上,大关中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大中原则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发源地重点讲的是源头与根源,在这里还特意强调中华民族,更显示其重要性。在发展定位上,大关中仅是“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大中原则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尤其是将“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责任放在了大中原,其要求之高是显而易见的。在发展目标上,不仅有基地与区的本质区别,也有大关中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世界影响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等具体目标,上升到大中原的“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文化大目标,可以说在责任方面,河南更大。在综合发展上,大关中仅有“构建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两个目标。大中原的发展文字更多,涉及面更广,不仅涉及到产业,也涉及到精神,也有“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全国人力资源高地”、“全国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培训实训基地”等明确的具体目标以及其他隐性目标。毫无疑问,中央对河南寄予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指导意见》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定位,不仅反映了中央对历史文化厚重地区所赋予的国家责任与历史使命,也为河南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甚至可以说国家赋予了河南在厚重文化传承创新以及文化强国大战略中更多的先行先试的机会和使命。

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有重点,有核心,有龙头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无章可循,无例可参,需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其工作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贵在传承”。要明确传承什么与如何传承,将华夏历史文明中的精华,利用多种方式传承下来。这里有物质文化的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继、文化经典的传诵、道德体系的建立、有关制度的设计等方方面面,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传承体系,使这些文化精华保护好、传承好。二是“重在创新”。创新是发展,是升华。要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结合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形成适合当代需要的先进文化境界、新颖别致的传播方式,出现一批具有辐射力与影响力的文化产品,让“中国理念”、“中国指数”、“中国形象”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过程中,要突出“五提”。一是理念要提升。要认真研究河南文化的特点,对河南文化的本质特征进行高度提炼与概括。近年来,我们对河南文化的本质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中原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根源、主干、中和,并由此形成了根文化[1]、干文化与中文化等三大特征,以此宣传和弘扬河南厚重的文化。可以说,河南文化的理念提炼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二是定位要提准。河南文化中有许多最早、最高和第一。这些表层现象反映了河南文化在华夏历史文明中的特殊地位。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试图寻找河南文化的准确定位,从河南文化在东方文明的历史进程所处的核心地位来看,河南作为中华文化圣地,是当之无愧的。圣地,是以洛阳为圣城、嵩山为圣山、河南段黄河为圣河等圣文化系列为支撑的,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圣地的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三是体系要提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一个涉及全域,点线结合,龙头带动,项目支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实现软与硬的有机结合,即产业要发展,素质要提高,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民众整体素质的提升。要构建一个大的体系,形成经典传承诵读工程、道德体系构建工程、人文礼仪复兴工程、内容开发创意工程、体验展示引客工程、文化传播影响工程等,并以这些工程为支撑,形成全方位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与创新的网络体系。四是核心要提精。要研究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框架布局,核心区要精表现为,核心范围要精确,要有区域影响性;核心龙头要明确,要有典型示范性;核心产业要准确,要有支撑前导性。五是目标要提高。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国家战略,要高规格、高起点、大手笔、大举措、大气魄。要依托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进行区域整合、资源整合。依托嵩洛文化内在的联系性,整合成中国最大、最全的华夏历史文明展示体验区,形成在全球有影响的中国文化衍生孵化基地,形成有中国高度、面向全球的世界文明交流平台的“文化达沃斯”、东方娱乐版的“文化迪斯尼”、产业集聚的“文化硅谷”,以此引领中国,影响世界。

三、郑州优势的综合性,决定其有条件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核心区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有重点,要有核心区。郑州无论从资源、产业,还是区位、基础等条件而言,都具备优势。

郑州作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核心区,有以下优势:一是资源优势。郑州市有各类文物点10135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国有文物藏品6万余件。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5个。郑州所拥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不仅在全省各市排列第一,而且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首位。无论是地上地下文物的均衡度,还是早晚时段分布的均衡度,以及市县文物分布的均衡度,都是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二是经济优势。2010年,郑州市的经济总量达400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九。财政总收入643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七,而且已保持多年。郑州的经济实力,为文化的大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各省辖市无可比拟的。三是区位优势。郑州为京广、陇海铁路的交叉点,铁路、公路,尤其是高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有新郑国际机场、新郑保税区等,区位优势明显,在国内大中城市中屈指可数。四是产业优势。在文化产业中,依托省会城市的中心地位,核心产业的重心在郑州,创意产业如以《快乐星球》为代表的影视产业,以《小樱桃》为代表的动漫产业,以石佛为代表的画家创意村,以《风中少林》、《水月洛神》为代表的原创歌舞剧,还有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代表的大型实景演艺等,都代表了河南,甚至中部文化产业的制高点。产业基础条件好,前景发展广阔。因此,郑州作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核心区,是有足够的优势与条件的。

郑州历史文化不仅资源丰富,也形成了在海内外有影响的五大文化品牌,这些品牌对郑州作为核心区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嵩山文化要做大。嵩山文化包含了独特的地质现象,历史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尤其是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申遗成功,极大提升了嵩山文化的影响力。作为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地,中国人宇宙观与价值体系的衍生地,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大文化的融合地,其代表性与影响力与日俱增。目前主要应在整合的基础上,拉大框架,做精项目,做活体验,以嵩洛整合为目标,形成最具影响力的华夏文明露天博物苑。二是少林文化要做绝。少林文化是以少林禅宗为代表的文化。少林文化以坐禅习武而具影响力。目前,习武为主的武术产业已具规模,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以坐禅为主的修炼,要与养生提神有机结合。少林文化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有国际视野,绝界天下,在绝字上做文章。三是商都文化要做实。郑州商城是郑州大古都的基础,经过数十年的考古发掘,郑州商城作为商代前期都城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在展示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城墙的展示,城市布局典型地段的展示,城市文化的复原,城市色彩的体现,城市地名的传承,城市标志性景观的塑造,让商都文化无处不在,让商文化元素成为郑州城市的个性与特色,使商文化在城市建设上做实。四是黄河文化要做长。郑州的黄河文化内容十分丰富,郑州拥有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有过渡性河道、宽浅性河道、悬河等河道地文景观,伏羲文化、名人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军事文化、水利文化、古城文化等均较典型,要依托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围绕黄河体验游做文章,在郑、汴、洛黄河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开发黄河河道游[2],串联两岸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黄河体验游,使人们到河南,亲近母亲河,实现与母亲河“拥抱”的美好愿望。五是黄帝文化要做响。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在海内外华人中有较强的影响力,要依托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打造全球华人交流的重要平台,将“三月三”打造成全球华人心灵交会的重要节日,叫响黄帝文化,做大黄帝文化,以此影响世界。黄帝文化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最重要的根亲文化资源。黄帝文化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华夏儿女公认的人文始祖。新郑黄帝故里,不仅有较多的文献依据、相关的考古发现,而且在开发的早期便得到了中国古都学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权威论证,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新郑黄帝故里开发层面由县市一级,提升到地市一级,自2006年开始升格为省部级,其影响力日益提高,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此成为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但要在全球叫响黄帝文化,还需要继续努力,提升总体水平,将其打造成真正的世界级文化精品。

1.做大框架

一是要扩大市内黄帝故里景区的面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扩充景区面积,改造周边环境,形成新郑黄帝文化景区的核心景区和龙头景区。二是要建造黄帝文化展示体验体系。围绕具茨山黄帝文化遗存,具茨山岩图[3]以及裴李岗、唐户等史前遗址,开发出与黄帝故里景区相配套的景点,打造黄帝文化景区群,形成黄帝文化展示体验体系,使新郑的黄帝文化形成规模,叫响海外。

2.做精活动

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自省部级主导以来,双双进入第七个年头。要认真总结反思,并进行适当的提升。一是要规范程序。要结合古代礼仪规范,注入时代特色,形成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祭拜程式,在精字上下工夫。二是要注重群众性与庄严性。将官方活动与群众热情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升严肃性与庄重性,使参加者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净化。三是要有间隔性。如逢三、六、九年由官方主导,其他年份交由民办,使官民结合,调动民间参与的热情,也为庄严性预留空间。此外,还要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让黄帝文化走出国门,走向海外,尤其是走向华人集聚的重要地区,使黄帝文化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

3.做成产业

黄帝文化,主要以故里景区为平台,以大典活动为载体,以官方主导为渠道。要在上述基础上,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一是要做黄帝文化旅游业。形成大的景区框架,大的展示格局,在全省旅游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二是要做黄帝文化产业。如黄帝影视、黄帝商品、黄帝理念、黄帝书刊、黄帝养生等,做足黄帝文化这篇大文章。三是要做黄帝文化传承。黄帝文化是一个十分丰富的精神富矿,要认真挖掘,形成经典,在中小学生中传诵,使黄帝文化传承落到实处。

总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一篇大文章,无论对于研究者、决策者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要认真研究这一课题,理清思路,找出路径,使河南的文化发展与繁荣再上新台阶,真正成为引领世界潮流的一面大旗。

[1]张新斌.中原历史文化的本质是根文化[A].河洛文化与汉民族散论[G].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2]张新斌等.培育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原旅游核心隆起带[A].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08)[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尹全海,张新斌.黄帝文化与具茨山文化圈[J].中州学刊,2010,(5).

猜你喜欢
黄帝华夏文明
绽放,华夏之美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请文明演绎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漫说文明
一场约架,变了华夏
对不文明说“不”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黄帝养生园 一个直销企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