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课程模式的探索①

2013-08-15 00:51张艳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职业

张艳华,王 宇

(1.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职业指导教育已经是全球性的教育课题,本研究是在调查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现存问题,进行了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探索。

一、国内外就业指导对比分析

职业指导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欧洲,是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进程的发展需求和劳动者失业社会矛盾的产生而出现的。国外就业指导教育,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有美国、英国、日本等。各国职业指导虽然有文化传统的差异,但普遍重视就业指导的作用,并且其经验对我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美国的全程化就业指导

大一阶段进行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职业认识;在大二阶段,通过职业测评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在大三阶段,积极深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职场经验,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在大四阶段,进行专项的求职训练,实施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经过多次辅导和测试、谈话最终帮助学生确定就业方向。

2.英国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职业顾问和信息职员构成,从业人员具有较好的心理学教育背景和职场相关管理工作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

3.日本通过转变单一的指导为生涯指导

针对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工作。尤其要指出的是,许多日本大学都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综合考试SPI,SPI适性检查包括:个人的基础能力评价、适合的职业志向分析、个人素质和个性的剖析等三大部分。

我国的就业指导教育虽然开始于20世纪初,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2008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以后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由于起步较晚,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内涵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且无论从机构设置、职能的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还是工作场地与经费,乃至于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等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与社会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国外高校的情况相比差距更为巨大。

二、大学生就业现存主要问题及产生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存主要问题归纳有两点:大学生职业能力不足和大学生职业认识不足。分析其产生影响因素如下:

1.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自我角色转换不及时

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大学生要不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而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不够准确

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特长、生理特征等方面。

(3)择业过程中心理素质差

择业过程是一个激烈的竞争过程,而很多大学生由于心理素质的原因,害怕竞争、不善于竞争,使自己在择业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2.大学生职业能力不足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对劳动者的技术能力要求日益增加。因为大学期间缺少足够的职业指导,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和明确的学习规划,因此更多的荒废了宝贵的大学学习机会,表现出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造成毕业时就业能力不足,不符合社会对劳动者素质日益增加的需求,产生了用人单位缺人与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存在的社会矛盾。

3.大学生职业认识不足

因为缺少足够的职业指导,很多大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对所学专业的就业目标认识不足,对行业企业的实际现状认识不足,导致了一些大学生过高地要求岗位、待遇,“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在很大范围内存在。

三、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研究

针对解决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现存问题,结合黑龙江农职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一些创新探索,笔者提出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新模式。

1.完善二级管理机制,推动职业指导教育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职业指导教育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工作,其工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辅导、职业咨询与辅导、职业测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咨询与辅导、就业政策指导、就业技巧指导等,构建完整的职业指导教育体系。因为职业指导教育要求教育实施者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而具有这样专业背景的师资通常集中于分院或系级教学单位,因此在职业指导教育方面,高校可以实施二级管理,即由分院或系具体负责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学校(学院)进行统战协调与监督考核。根据国家、省和学院的有关政策,成立学院领导检查小组,由学院领导检查小组将对各分院(系)职业指导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在每年的6月进行,评估上一年度的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学院领导检查小组根据各分院(系)考核评估情况,提出工作改进意见。

2.职业教育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实现全程化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初,要组织好学生做好职场教育工作。可以通过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宣讲、邀请校外行业企业专业做专业教育讲座、组织学校到行业企业实地参观考察、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专题交流报告等形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专业、企业、行业,一方面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学习方向。在此基础上,组织好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在于为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大学期间要采取哪些措施和努力方向。

大学学习期间,每新学期开学,应组织学生针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反思,寻找自己与预定学习目标的差距与原因,修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在于今后的学习改革措施和方法。另外,要设立专门机构,在固定时间内专业专人负责日常大学生的个性化职业咨询辅导、心理咨询辅导,力使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常态化。开展好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将职业指导教育工作课程落实到位。通过校内比赛、校外参观考察、校外访谈调研、校外实践体验、专家讲座交流、校内文化宣传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

临近毕业,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问卷,针对问卷分析大学生对就业理解和认识的问题,针对问题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从思想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构建多种手段相结合的信息传递平台,通过网站、电子信箱、手机短信、QQ群、飞信、微信等通讯方式,及时传递国家、省、市以及学校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以及就业知识。

要鼓励大学生创业,社会上多一个创业者则会减少若干个失业者;要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到祖国需要的艰苦地区就业;要鼓励学生进行学历晋升以及当兵保家卫国;要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残疾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扶。

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要以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来对已毕业学生继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为毕业生在企业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职业问题和思想问题排忧解难。

3.政府、社会要更多地参与职业指导教育工作

社会要配合学校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积极为学校提供大学生职业教育参观学习、实习实践机会;支持与配合学校选派优秀毕业生或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职业教育相关的专题报告与交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与支持,例如提供技术支持、智力支持、资金支持、场地设备支持、广告宣传支持等。

政府要加大对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关注力度,为高校提供更多的职业指导教育师资培训与学习机会,尤其是到国外职业指导教育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先进理念和先进做法与经验;为高校职业指导提供更多的办公经费,在资金上加大该项教育专项资金建设力度;在政策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帮扶政策,尤其是学生创业方面简化创业贷款程序、加大创业贷款额度、提供更多的贴及免息及税收服务;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做法和模式,通过政策引导与鼓励企业更多的参与到高校职业教育工作中;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各种相关活动,更多的为具有创业能力和优秀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提供融资、投资服务。

总之,职业指导教育在我国高校经历了不足10年的发展,已经课程化、常态化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在职业指导教育的改革中,要不断学习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理念和先进做法,不断研究社会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需求,勇于实践探索并结合工作实践不断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归纳,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1]钟永强,雷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J].科技信息,2010,(5).

[2]汤福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婧莉.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J].科教文汇,2008,(32).

[4]李庆卫,刘尧,李燕妮.大学生就业实践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1,(3).

[5]曾志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构建的新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6]郭鹏.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7]李丽华.西方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及其借鉴[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

[8]孙烨,李道刚.借鉴美国就业指导经验,构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

[9]姜亦炜.试论全程化就业指导理论体系的发展[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5).

[10]覃柳虹,曾锐.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我爱的职业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