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8-15 00:45陈中良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2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行政管理

陈中良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中良

我国的高等教育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就要努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由于高校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行政管理准则也不一样。不同高校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能所在,明确处于教育系统中的位置,通过定期培训等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进而改革高校行政体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添砖加瓦。

改革;行政管理;对策

陈中良/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河南郑州452370)。

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不正确的职能定位,不合理的管辖范围。当下高校的行政工作主要由党委领导,日常工作由校长主要负责,学校下属的各个学院则由院党委书记负责日常工作,行政由院长领导。在这样的体制下,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并且能够增强校长与院长的权利,有利于下级员工对校长、院长进行监督,确保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能够普及到各个下级组织,认真贯彻教育部制定的各项改革方案。但是高等学校主要任务是传播先进文化,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但无论高校组织的何种活动,管理部门都要莅临指导,甚至对高校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不合理的硬性要求,对其长线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由于上级部门的到来,不得不召开一系列会议,对高校正常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按照常理,高校的行政管理应该为其日常的教学活动带来益处,由于相关机构没有对高校的职能进行合理定位,弱化了高校教学的重要性,因此高校的行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要确保改革对高校的作用是积极的。

1.2 相同功能的机构纷繁复杂,人员的重复性较高。在我国,大部分高校是公立学校,按照政府机关的编制形式来安排高校行政机构编制,管理模式偏向行政计划模式。在同一所高校内,不同的职位一般被赋予不同的行政级别,照搬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手段,但是往往却无法做到人员的精炼。在经历了几所高校之间的合并之后,这种政府性质的行政手法愈发明显。因此不断地调整反而带来更多的高校部门,更多的管理人员,更复杂的管理机构,造成了管理手段的混乱,极大地分散了不同机构所具有的行政权力。高校高层做出了决定,往往需要在众多的部门之间中转,极大降低了机构的办事效率,甚至出现了众多部门一同对同一简单事项做出行政决定的情况。出现问题之后,部门之间也相互推卸责任,甚至是暗中互相竞争,造成了权利分配的紊乱,使行政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

1.3 行政管理的创新程度不够。正是因为高校的日常工作中加入了大量行政管理的因素,因此其管理模式与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之间出现了裂缝。一方面由于众多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对上级下达的任务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行政信息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顺畅,使下级部门延后甚至收不到信息,给他们的工作增添了难度。[1]近几年,国内高校开始向国际化进军,与国外高校开展各种合作办学,行政管理人员在这样的趋势下被赋予重任。但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了高校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使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管理人员固守老旧的管理观念不放,为了自身利益甚至对管理工作不抱有任何兴趣,出现了问题与疏漏也不愿意主动去改正,这样的状态很难在工作上做出创新与改革。

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能力不足的原因

2.1 教学与管理不均衡。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一般都由各个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在各自的科研领域都属于领军人物,但参与行政管理却不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管理人员的权力通常比学术权力高,这在我国高校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高等学校中,各级党委常委以及行政领导部门,甚至某些委员会的权力都处于各级学术、学位、教学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之上,领导在下级委员会中安插自己的心腹来监督其行政权力,因此一般来说,下级各委员会丧失了对学术教育问题的决定权。上述几个原因是造成众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2]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教学的重要性,行政管理应当充分为教学服务而不是管理人员之间的勾心斗角,不能弱化教学的重要性,反而将行政管理放在第一位。

2.2 高校不应当拥有与身份不符的行政级别。与政府部门有较大的相似性,高校的管理层也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一般由政府部门派遣专人在高校的管理层任职,这在我国的高校管理中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由此高校与政府之间多了一层利益关系,高校的管理者愈发呈现官僚主义作风,高校俨然已经变成了官场,充斥了政府机构内部的官僚之气,在高校中造成了极大的恶劣影响。管理者们无心于学术研究,开始追求更大更广的行政权力,平时的教学工作敷衍了事。以前举办的内容充实、对学生有较强的教育作用的各种研讨会、讲座,如今也变成了行政者博弈的舞台,内容多平淡无实,缺乏内涵,学生们也无心参与,有些高校甚至将其作为向教育部门争取更多经费的砝码,表面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学术带头人无心于学术,开始追求更大的行政权力,谈吐、作为愈发官僚化,以前学术大家的形象荡然无存。原本受人尊敬的专家学者们成为管理者之后,依旧沿用以往的行政管理手段,没有做出一点改革。

2.3 当代大学精神缺失。大学精神引导着当代大学生追求民主自由,用于批判腐朽的社会制度,并发出自己的声音。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政府开始着手控制高校的民主自由意识,行政风吹到了高校之内,直接导致高校失去了独立性。并且由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程度的加深,大学与机关的联系程度也越来越深,机关部门开始把各种与学术无关的知识灌输到大学生的思想中去。高校教育的市场化越发严重,却没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因此各种论文抄袭作假的情况越来越多。当代大学精神由于学术腐败,失去了其原有的单纯性。越来越淡化的大学精神,造成了管理层忘记了大学原本的学术与社会任务,高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步。[3]管理者注重功利性的现实污染了原本高雅的学术活动,学生也开始学会追名逐利。盛行的行政管理缩减了学术研究的空间,造成了教职员工愈发不受管理人员的重视,教职员工不重视教学,反而通过各种手段拉近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现代大学管理只要还有官僚主义的元素在内,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管理者应当严守大学精神,潜心研究学术,在工作中将高校教学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三、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能力的政策建议

3.1 细化管理,适当缩减行政人员的权力。为了有效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就要仔细分清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分配。高校要按照相关要求明确其职能定位,将日常教学与管理分开,各司其职为高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下级员工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不应有过度追逐名利的想法。行政管理要明确将教学作为管理的第一目标,深入到实际教学中去,与教职员工打成一片,收集他们对行政管理的要求,以便于为教学服务,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4]在教学队伍中创造一个绿色的学术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专家学者才能潜心于教学研究。

3.2 创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在经过了几次重大调整之后,高校的行政部门反而越来越复杂,原先为了提升学校的管理效果为目标的改革也以失败告终,行政人员的官僚化与追名逐利给高校的发展带来的恶劣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为了确保高校的行政体制改革收到实效,就必须保持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有关部门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行政方案,确保责任到人,对于那些影响日常教学的行政机构要坚决取缔,将权力集中到上层管理人员手中,精简行政机构中重复的职位。要定期开展培训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用绩效决定人员去留,增强同岗位的竞争力度,严格考核员工的工作情况并给予相关奖励或是处罚。管理人员自身也要有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自我素质,严格贯彻上级要求,为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3.3 革新管理方法,确保收到实效。由于新时期管理方法的多样化,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显示出了疲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来调整行政管理工作的部署,对不同情况做出调整,从老旧的经验型管理体制中挣脱出来,用创新性的思维来创造新的管理形式,加强高校的开放化程度。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强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将各个高校、各个部门用互联网连起来,不同学校、不同部门之间都可以共用相同的信息渠道,这样才能提升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要注重互联网的应用,扩充校园网络所涵盖的内容,借鉴其他高校优秀的行政管理理念,切实提升管理工作水平。管理部门还要善于倾听各方意见,各个教学部门以及学生组织也要向管理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正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让大家都参与到管理改革的进程中来。

[1]邝洁.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J].湖南社会科学,2010(1):206-208

[2]汪洋,张继革.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刍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143-146

[3]叶进,王郡.高校行政管理社会生态定位和祛魅化论辩[J].商业时代,2012(11):108-109

[4]卢小溪.高校行政管理群体组织气氛维度的研究与应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2):120-123

G47

B

1671-6531(2013)22-0119-02

何 岩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行政管理
行政学人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