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013-08-15 00:45苏宝程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学法院校

苏宝程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开始在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据半壁江山。与普通高校偏重理论性的教学不同,高职教育偏重职业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输送大量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所以,高职教学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根本,没有学生的参与,高职教学无法展开。然而,从目前来看,高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灌输过多的理论,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绝对的控制地位,学生基本处于“失声”状态。这种现象实不利于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因此有必要探讨研究在高职教学中彰显学生地位的综合方法。

二、在高职教学中彰显学生地位的综合方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是目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高职院校还不多。彰显学生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需要坚持相关教学原则,采取相关教学方法才能实现。

(一)高职院校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

与普通高校不一样,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都有着自身的特色,所以高职教学必须坚持相关原则,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适的人才。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必须紧密结合高职教学目标、培养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应用理论知识,以此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功能是由它培养目标的人才类型所决定的,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能够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类型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也是它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定位点和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因此,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首要原则。

2.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按照学校培养目标对每一个学生都提出统一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提倡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并不是主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全自由地进行学习,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应该从目标的确立、教学的具体实施到其他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及课外的实训等活动,都要围绕总的教学目标来进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是因材施教的出发点和归宿。[2]

3.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是反映科学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分工与整合需要的原则。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原则,也是反映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明确的专业目的性和职业岗位针对性。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只有从学科专业、学科与社会、社会各行业这三者的联系上思考问题,才能将高职教育落到实处。高职教育要从学科教育转向整体化和综合化的教育,以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3]一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二要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对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三要构建系统化、有逻辑性的课程体系,文科专业要加强自然科学教育,而理工科专业要加强人文教育。而且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外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这两项技能是现代人才都必须具备的。

只有在坚持以上三项原则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学生的地位才有可能落到实处。因为高职院校不是要培养纯理论性人才,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过硬的实践能力,学生才有可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各有差异,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学生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综合知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要想在高职教学中彰显学生的地位,必须坚持以上三项教学原则。当然,要实现上述这些教学原则,还需要依靠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高职院校教学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

要彰显学生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就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事实证明,采用新型教学法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点。

1.发现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是教师不将教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发现结论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由于知识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更容易保持、巩固和迁移。

在使用发现教学法时,高职教师要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教材性质和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学习方向产生清晰的认识,对问题形成整体感知,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经验组织教材。教师要在仔细研究学生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系统性的发现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仔细设计问题和例子,保证参考资料的充足,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发现过程。在安排教材的逻辑结构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设计,为学生准备的学习材料要难度适中。如果学习材料太容易,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如果学习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丧失自信心,产生挫败感。所以教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组织教学。

发现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只要经过努力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法。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性地创设或引入以形象为主体、具备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高职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因为情境教学过程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似,教师应该提出比较现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让学生思考计算机如何编程,机械设备如何制造工业产品等实际问题;其次,鼓励学生收集材料,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测量或实验,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如事物发生的变化等;再次,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假设,进一步思考问题。假设形成后,学生要主动检验自己的假设,通过类似的情境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检验,进而形成正确的结果,并将之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好奇和质疑,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合作教学法。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合作精神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民主、宽容和合作是社会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所以高职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教学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这是一种社会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形成学生之间相互认同和相互接纳的优秀品质。合作教学的特征是整合性、协作性和互动性,有利于学生开展人际交流,并让每个学生发挥所长,增强学习自信心,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重视这种教学法。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分工,让学生以分担责任的方式完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标。教师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经验和个性,使其与要完成的任务相匹配;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密切配合。引导学生制定合作计划,把任务分摊给每个学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同时也能达到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目的。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凸显他们的地位。

三、结束语

如今的社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为了让高职生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过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含金量”。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材施教,并让他们自主思考,积极动手,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生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1]李新娥.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6(14):97-98

[2]王欣.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0(36):12-13

[3]朱红英.高职学生“多元化”英语自主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2):8-9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教学法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