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2013-08-15 00:45殷黄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儿童农村学校

殷黄丹

一、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近日对北京、深圳、广州、河南、四川、湖北等省市的670位公众进行了调查。抽样中,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比例为6∶4。根据收集的数据显示,57.2%的被访者是夫妻双方在外打工,35.7%是丈夫在外、妻子留在农村。被访者中,近一半将孩子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被访的父母中,60%半个月或一个月和孩子联系一次,10%平时很少联系,只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看。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孤僻。被访的儿童中,57.1%不想让父母出去,希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57.2%认为住在一起的亲戚没有父母对自己好。孩子多数认为所谓的监护人对自己的约束较少,对自己的教育也少,遇到问题多半自己解决[1]。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缺失

调查学校普遍反映师资力量薄弱。以贵州红旗小学为例,尚缺师资主要情况为:语文教师8人;数学教师5人;英语教师12人;思想品德教师6人;体育教师5人;艺术类教师6人;学校管理人员15人。很多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是超负荷工作。学校领导反映,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进行正常的教学有时都困难,要单独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样对待。这样就无法做到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分别对待[2]。

(三)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缺失

据统计,江苏徐州近几年留守儿童犯罪几乎呈大幅递增趋势,且教育、挽救工作异常艰巨,效果不容乐观。一位多年从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法官不无忧虑地说,“社会如果今天不拿出钱来为留守儿童的现状埋单,势必就要为他们的明天付出代价”。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留守儿童”提前进入社会。面对社会不良现象,缺乏识别能力,逐步变为“流浪少年”,甚至成为少年犯。

二、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父母外出打工

随着机器在农村逐步普及,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能,同时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需要重新安置。与此同时,中国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原有的劳动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城市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机会,再加上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和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差距,不断吸引着数目庞大的农民工进城。中国20世纪八十年代放宽了户籍制度和人口流动的限制,使农村劳动力进城有了可能。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求职,进城打工。而这些劳动大军中就有数目众多的青年父母,丢下年幼的子女出门打工,于是就产生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二)农村教育条件落后和教育资源匮乏

教育条件的好坏由两个条件决定:一个是硬件,即学校的基础设施,一是软件,即学校的师资力量。在硬件方面,农村学校校舍简陋,很多都是危房,年久失修,很多学校连最基本的教学设施都无法凑齐,有的学校缺桌少椅,甚至连块像样的黑板都没有,更不用说拥有电脑、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了。软件方面,由于农村经济落后,许多优秀的老师都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原有的老师经常被拖欠工资或者不发工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很多优秀的教师资源流走,随着一批批老教师退休,又缺乏外来补充,导致青黄不接,老师匮乏,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是超负荷工作。

(三)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变差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出来。由于地方政府忙于片面发展经济,在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建设上缺乏足够重视,也没有对农村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不良因素加以严格控制和疏导,导致社会的人文环境日趋恶化。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监护或者缺少监护,过早接触社会生活,而社会又没有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留守儿童染上恶习后,社会又缺乏对留守儿童行为的矫正机制,导致很多留守儿童越陷越深,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解决方法

1.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家庭教育。由政府牵头以村组为单位,成立专门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组织或机构,使之常态化,制度化。由于短期内进城热无法消退,留守儿童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建立专门进行家庭教育的组织或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贵州息烽县在这方面有了一定探索,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很有借鉴意义。贵州息烽县各中小学全面推行“代理家长”责任制,为“留守儿童”造册建档(卡),落实代理监护人,建立党员、教师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联系制度,开展“手牵手一起走”活动,让所有党员和有条件的老师在不移交监护权的情况下成为“代理家长”。每个“代理家长”都制定了关爱帮扶计划,展开多种形式的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2.提高父母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认识。进城务工的年轻父母一般都会在节假日或者重要时段回家探亲,在这一时间,政府、村里要加大宣传,做好思想工作,向他们说明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样一部分以前是双亲进城的家庭,会留下一人或两人都在家教育子女,一部分单亲在外的也会选择留在家里抚养教育子女。

3.发展地区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农民进城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缺乏工作机会和城乡巨大的收入差距。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结合本地特点,鼓励和引导地方发展乡镇企业,比如农产品加工等,还可以在乡镇根据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吸收剩余劳动力。城乡差距将在很长时间里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地方政府积极结合本地实际,开动脑筋,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仅仅依靠传统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潜力不大,必须因地制宜,立足发挥本地优势,调整农业结构。

(二)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缺失问题的解决方法

1.改革资源分配格局,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虽然近几年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是国家和地方财政分配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软件和硬件条件的落后,从根本上来说是地方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所导致的。要想解决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必须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投入。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中央政府应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农村教育的投入。

2.支持优秀教师到留守儿童学校从教。农村学校目前大都面临着师资紧缺的问题,尤其是优秀的教师资源。由于经济收入和工作环境问题,很多高素质人才都不愿意到那里任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给予下到农村学校从教的老师其他的优惠措施。比如国家为其办理保险和提供一些福利,在住房、户口等一些方面给予政策性优惠。其次,提高支教老师的工资并由中央或省级财政直接支付,从而保证从教老师的工资按时拨付。通过上面的优惠措施,以抵消农村经济水平低,学校工作环境差的缺陷,吸引优秀教师到留守儿童学校服务。

(三)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缺失问题的解决方法

1.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一些地方的精神文化建设浮于表面,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没有改变农村的人文环境,使得更多的留守儿童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教育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当地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可以组织农民开展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让农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当农民有了自己喜爱的文娱活动之后,滋生不良因素的土壤也就没有了,不良社会风气自然会减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也就变好了。

2.清除农村社会的积弊,净化农村社会环境。由于农村土地有限,加上很多农民知识水平不高,无法找到工作,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成为了无业游民。这部分人是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赌博,盗窃,拉帮结派,寻衅滋事。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地监护,很容易受到这些人的影响,成为又一个社会不稳定因素。这就要求政府在大力发展当地经济,消除积弊滋生土壤的同时,加大对这部分违法犯罪人员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农村赌博,盗窃,以及涉黑的社会无业人员,净化社会环境,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全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这些儿童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关系国家发展的未来。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当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时候,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将走入历史。

[1]杨宗锦.关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N].郑州晚报,2005

[2]李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成因与对策调查研究[J].中国家庭教育,2008

[3]杨梅花.农村留守儿童犯罪[N].中国法院网,2008

猜你喜欢
儿童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