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同传中的文化缺省以及文化补偿策略

2013-08-15 00:5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缺省汉英口译

黄 鹂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65)

汉英翻译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便是因为文化缺省造成的译文的文化缺失,在汉英同传过程中,往往由于反应时间紧迫,造成的文化缺失会更明显,更广泛。那么,具体有哪些种类的文化缺失呢?我们能够在日常练习中采取哪些方法来弥补这些缺失,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呢?本文拟以现实语料与口译方向二年级研究生的练习语料为基础,分析汉英同传中不同种类的文化缺省,并提出相应的补偿策略。

一、文化缺省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就必须有共同的背景知识(shared background knowledge)或语用前提(pragmatic presupposition)。这样才可以省去一些双方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东西,从而提高交际的效率。如果被缺省的部分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有关的,就是“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

在关于文化缺省的编码过程中,在本族语交际中不言而喻的文化信息,来自其他文化的受众则很难理解。所以,在跨语言交际中,就常常会存在输入了信号,激活不了应有的空位及其图式,或者记忆里根本就没有相关图式的现象。

二、汉英同传中文化缺省的类型以及译者的应对

与一般的笔译过程相比,汉英同传在原语语体,交际目的以及语用背景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有针对性的对这一过程的文化缺省进行分类。绝大多数的汉英同传源语都是会议中的发言,语言结构清晰,语体正式,文化缺省的现象往往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突显:

1.发言人借助一些汉语诗词表达情感或渲染气氛。

例(1)“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例(2)“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我们都知道,在笔译中,上述的诗句都有多种精彩的英文诠释但是在同传过程中,即使是基本功深厚的译者有时也没有办法做到将句意完全诠释,同时又与整体内容融合。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数译者采用的是舍弃诗句意境,直接将诗句的本意传达出来。如:

译文(1)Ifwe can understand one another well,we can be good friends forever even though we are far away from each other.

译文(2)The spring this year has been ended,but the next spring will bemuchmore beautiful.

例(3)我愿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上文选自温家宝在剑桥大学的演讲,因为这样隆重的外交场合一般采用有稿同传,所以译稿也是完全准备的了,如下:

译 文 (3)Iwant to quote from a Tang Dynasty poem to describe what is happening in China,"From shore to shore it is wide athigh tide,and before fairwind a sail is lifting."(温家宝)

有趣的现象是,在让学生练习的时候,无一例外地,他们都采用了直接表达的方式。如下:

译文1:IwanttouseaTangDynastypoem to talk aboutChina now,whichmeansthatournation ison fullwing.

译文 2:Iwant toquote from a Tang Dynasty poem toexpress China’ssituation,that is,our country has great prospect.

译文 3:There is a Tang Dynasty poem to say that China now is prosperous and has great future.

当诗句的传达的信息与后面重复时,有经验的译者往往直接跳过对诗句的诠释,把精力主要分配在后面的解释上,如下:

例(4)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译文:The Book of History,an ancient classic in China for example,advocates amity among people and friendly exchanges among nations.

2.语言中的隐喻(汉语中独有的)。

汉语中独有的隐喻是文化缺省的重要原因。很多俗语中的隐喻往往是,在汉语语境中人人皆知的形象。但是在同传中为了避免解释语言过于“膨胀”,译员往往就只采用对应的简单形容词来表达意义,这样听众能够迅速掌握发言者的态度,如果精力分配合适,译者再辅以一定的解释。

例(5)我们不能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态度对待经济危机中的这些问题。

译文:A palliative approach will notwork.We should not treatonly the head when the head aches,and the footwhen the foothurts.

例(6)“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

译文:Our tradition values “peace” as precious……

3.单独的文化负载词。

同传中的单纯的文化负载词主要是一些成语。我们可以看到,译员往往在顺句驱动中采用了直译或者诠释的方法来处理。

例(7)我们要做到标本兼治……

译文:…address both the symptoms and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

例(8)我在黑板上写下四个汉字“多难兴邦”……

译文:Iwrote down 4 Chinese characterson the blackboard,meaning"A countrywillemergestronger from adversities."

例(9)第二,要精诚合作,不搞以邻为壑;

译文:…cooperation with full sincerity and avoid pursuing one's own interest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三、日常练习的策略(分类)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文化缺省给同传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日常以分类的方式得到巩固练习;将文化缺省细分为诗词的口译,文化隐喻的口译以及单纯的文化负载词。对各类练习,我们总体的策略是练习译员应对的能力,用诠释的方法“举一反三,以一敌百”。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来自不同文化的交流双方克服文化差距(cultural gap)。因此,译者必须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解决。要达到交际目的,他一方面要洞悉原语的文化缺省,另一方面还要对听众的知识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合理地定义自己与听众的共有知识和语用前提。然后选择适当的策略以期在表达时恰如其分地传达原语的语义和文化信息。

猜你喜欢
缺省汉英口译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缺省语义模式下话语交际意义研究
关联期待与缺省推理下缺省语境的生成模式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观点句中评价对象/属性的缺省项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