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村民市民化途径探索与思考— —以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檀溪湖社区为例

2013-08-15 00:54罗学莉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溪湖市民化集体经济

罗学莉

(湖北文理学院 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周边的村落逐渐转变成城市社区。居住在城市社区的村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方面他们失去了土地,在身份和职业上发生了转变;另一方面他们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又具有传统农民的特点,与城市市民有着很大的差距。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村民市民化势在必行。“村民市民化就是村民所在村落土地被征用,村民失去土地后集中居住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身体、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1]村民市民化和农民市民化不等同于一个概念,农民市民化包括村民市民化和离家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市民化。村民市民化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村民市民化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长期跟踪调查了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檀溪湖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变迁,分析了村民市民化存在难题及其原因,并且探索了村民市民化的对策。

一、城市化进程中村民市民化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

(一)村民自身素质和思想观念制约了村民市民化

1.村民不能适应谋生方式的转变

村民过去以务农为主,失去土地后,谋生方式发生改变。有些村民在城市做临时工,有些村民无一技之长,不愿找工作就在麻将馆度日,大肆挥霍拆迁款,最后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些村民担心钱贬值,不懂其他行业投资,加入了炒房的队伍,推动当地的房价迅速攀升。

2.村民不能适应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些村民不能适应居住环境的变化,过去村民居住的是平房,生活环境宁静;现在住的是高楼大厦,生活小区嘈杂。村民也不能适应衣食住行样样花钱的消费方式。

3.村民不能适应城市文明的要求

一些村民存在这样一些行为:在车库养家禽,乱倒垃圾,放任儿童随意大小便,丧葬仪式请乐队凑热闹讲排场,这些行为不符合城市文明的要求,引起城市市民强烈不满,导致村民和城市市民人际关系紧张。

4.村民不能适应法制社会的要求

村民生活遇到困难,习惯找政府、社区解决,而不是自主解决;村民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不是寻求合理渠道理性解决问题,而是采取过激方式来达到目的,有时候甚至发生集体堵门、堵桥、阻扰企业施工等群体性事件。

(二)城市发展现状制约了村民市民化

1.社区管理混乱不能为村民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原来城中村村委会现在改组成社区居委会对村民进行管理,新的社区居委会缺乏社区管理经验,忙于应付纷繁复杂的各种具体事务,而没有精力思考社区管理和社区文化建设,导致村民不满意新的生活环境。

2.城市产业和公共服务发展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

城市化进程中村民失去了土地住进了高楼,但是当地产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村民迫切的求职需求。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及时满足城市新增人口的需要。这些因素影响了村民市民化进程。

(三)制度因素制约了村民市民化

影响村民市民化的制度性因素主要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村民虽然居住在城市,但是户籍还是农村户口,村民不能享受附属在城市户籍上的各种利益和福利待遇。具体表现在村民子女入学遭受歧视,村民找工作受户籍限制,村民医保、养老、低保也只能按照农村户口对待,导致村民对身份属性不满意。

二、襄阳市襄城区檀溪湖社区村民市民化探索

襄阳市襄城区檀溪村地处古襄阳城西,环绕襄阳市委、市政府周围,版图面积1.3平方公里,土地已全部纳入城市规划,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全村共有11个组,1914人。近10年,檀溪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檀溪村的发展经历了迷茫到成熟的发展历程,过去的村落现在改建成花园式新城区,过去的村委会也改为檀溪湖社区居委会。檀溪湖社区居委会为檀溪村民市民化做了以下努力:

(一)加强村民教育,促进村民向市民角色的转变

檀溪村改造初期出现一些问题,有些村民拿到拆迁款后不愿意工作,沉迷赌博,离婚率激增,家庭矛盾复杂。檀溪村党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召集全村大会对村民进行教育,帮助村民转变观念:一是帮助村民分析形势,使村民认识到拆迁款不能确保未来幸福,还是要努力工作才有美好未来;二是培养村民的理性能力,村民对拆迁问题有意见,要通过合法合理方式解决;三是鼓励村民尽快融入城市文明,不喂养家禽,讲卫生,婚丧嫁娶按照城市管理规定办。

(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把集体经济转为股份制经济,为村民市民化奠定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檀溪村利用征地补偿资金和村积累的资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目前,集体资产扩张到7 000多万元,银行存款达到2 000多万元,先后获得“湖北省村级经济综合实力明星村”、“湖北省农村生活质量300强”。2007年10月11日,湖北省首家社区股份合作社在这里挂牌成立,通过清人分类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 784人。“2007年底,檀溪湖社区股份合作社实现利润267万元,按章程规定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和部分福利费后,剩余175万元按股给股东分红,平均每股49.4元,得红利最多的股东分到2 667元,向共同富裕迈出了第一步。”[2]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目前檀溪湖社区股份合作社运行良好,在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村民市民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开展村民帮扶,帮助村民培训就业,做好社会保障服务工作,促进了村民市民化

檀溪湖社区为了促进村民就业,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没有就业的村民开展技能培训,送岗位、送政策,让村民群众免费接受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为居民办理低保、廉租房补贴、大病医疗救助,代办老年乘车优待证,免费为残疾人员办理残疾证等;筹集资金10万元为智障、残疾、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发放救济物资,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并对考入大学的本社区学生每人奖励2 000元;每年拿出10余万元为女性居民免费进行健康检查,对50岁以上老年居民安排健康体检。

(四)加强社区管理,开展文化活动,营造社区文化氛围,有利于村民融入城市文明生活

近年来,社区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治环境卫生。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区积极协调,筹集资金购买音响设备和服装道具,组建快乐健康艺术团,利用社区休闲广场和节假日说檀溪、演檀溪、唱檀溪,激发社区居民热爱檀溪、建设檀溪的热情。社区还与人口和计生部门联手打造人口文化园,结合檀溪新居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规划,先后投入60余万元,在小区内建成人口主题性雕塑7座、人口文化走廊20米、宣传橱窗1组、卡通式宣传标语牌30个,图文并茂地展现人口计生方方面面的文化,深入宣传人口计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引领群众树立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新型生育文化观,让休闲娱乐的居民在轻松生活中感受人口文化的熏陶。

三、城市化进程中村民市民化对策思考

襄阳市檀溪湖社区发展经验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村民市民化不仅需要国家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而且社区在村民市民化进程中可以发挥重大作用,社区居委会可以加强村民教育,为村民培训就业创造条件,发展集体经济为村民福利提供物质基础,开展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环境,帮助村民融入城市文明;当然,村民主动完成向市民角色转变至关重要,只有村民积极转变观念、提升素质、融入城市文明,才可能实现村民市民化。通过调研和学习檀溪湖社区经验,我们认为城市化进程中村民市民化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帮助村民向市民角色转变

1.加强村民法制教育,培养理性市民

现代社会是文明法制社会,理性是市民的基本特征。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可以学习檀溪湖社区经验,加强对村民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村民不仅要学法、懂法,而且要守法,当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的渠道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2.加强村民伦理教育,促进村民思想观念转变

社区居委会要经常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定期评选社区道德模范,用身边人、典型事教育引导社区村民,对群众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搭建讲文明、树新风平台。村民要开展自我教育,重视家庭和谐,树立家和万事兴理念,抛弃封建落后陋习,遵守城市公共道德。

3.加强村民技能培训,帮助村民就业

就业是生存之本。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对村民进行正确引导,为村民创造条件促进就业。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对村民进行各种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建立就业信息网站,为村民就业提供平台。对于自主创业的村民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努力拓宽村民就业渠道。村民自身也要努力学习,提升职业技能,珍惜新的工作机会,适应新的角色,努力把工作做好。

(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集体经济向股份制经济转变,为村民福利和社区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促进村民市民化

1.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襄阳市襄城区檀溪湖社区发展证明,集体经济发展好的社区,社区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村民福利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建设和谐、富裕、文明社区,实现村民市民化。

2.促进集体经济向股份制经济转变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模式,定期召集村民股东大会,确保村民的利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确保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三)加强社区管理,开展文化活动,营造和谐环境,帮助村民融入城市文明生活

1.加强社区管理

社区居委会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社区管理。社区不仅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而且要严厉禁止聚众赌博、封建迷信、乱扔垃圾、乱停乱放等不良行为。党员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引导村民珍惜整洁舒适的社区环境,学习接纳城市文明观念,融入城市文明生活。

2.开展文化活动

社区居委会要经常组织村民开展各种丰富多彩有益活动,例如村民篮球赛、健身操、联谊演出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开展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改善村民的精神风貌,而且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

3.营造和谐环境

社区要重视社区环境规划和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实用为先,精心规划综合环境。还建房选址要符合民意,还建房建设要保证质量,户型设计要符合需求,注重居住、休闲、服务相配套,利用原有生态环境,打造现代人文宜居社区,加强卫生整治,营造社区和谐环境。

(四)改革户籍制度,健全村民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市产业协调发展

1.改革户籍制度,打破身份界限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推进城镇化作为重点,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3]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打破身份界限,才能真正实现村民市民化。村民和市民最大的区别是市民具有城市户籍,享有城市户口拥有的福利。只有村民拥有了城镇户口,才能从身份上界定为市民,享有就业、孩子上学及其他公共服务福利。

2.健全村民社会保障体系

2013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把“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作为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重点。目前大多数村民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养老和低保等还是按照农村户口标准认定。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村民生活才有安全感,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尽快融入城市的文明。

3.推动城市产业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如果各行业没有协调发展,建好的新城区企业入驻率低,被征地的村民住着高楼大厦也很难找到工作。只有各行业协调发展了,企业入驻率高,失去土地的村民才能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人们才有钱消费,整个城市发展才会形成良性发展局面,加快村民市民化进程。

[1]陈 彧.农民市民化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1(5):61-67.

[2]汉江传媒网.檀溪湖社区——“城中村”改造新模板[EB/OL].(2008-05-08)[2013 -03-15].http://www.hj.cn/html/200805/08/084331005.shtml.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 -11 -8)[2013 -04 -15].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 -11/17/c_113711665.htm.

猜你喜欢
溪湖市民化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梅溪湖蛙鸣
长沙梅溪湖国际艺术文化中心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