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参考文献表中期刊转页的著录方式

2013-08-15 00:54倪向阳马永军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后标点符号页码

倪向阳,马永军

(1.湖北文理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襄阳 441053;2.湖北文理学院 文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一、问题的提出

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论文论点的佐证群系。[1]关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我们业界的广泛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先后在2005年3月和2009年9月发布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以下简称《规则》)和《期刊编排格式》(GB/T3179-2009),这些文件都集中体现了参考文献的规范性问题,并且两个文件中的期刊页码标注示例都是引文所在期刊的起止页码。这也就是说,《规则》包括《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标注和著录示例》支持参考文献表中的期刊著录引文所在的全部页码,即起止页码,这其中自然包括转页。可关键的问题是两个文件均没有对参考文献表中转页的著录方式作明确规定,也没有转页的示例,导致各期刊有各自的做法。仅据笔者的调查,标注了转页页码的著录方式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这些著录方式不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规范性,更重要的是这些著录方式已经引起了一定的混乱现象,给编辑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此,笔者对参考文献表中转页的著录方式问题与阎为民[2]、郑月荣[3]、曹敏[4]等同仁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三种不同的著录方式存在的不足,以期引起编辑工作者的重视,有待相关部门尽早出台明确的期刊转页著录方式规范。

二、参考文献表中期刊转页著录的不同方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期刊转页存在的三种著录方式

笔者随机抽取了6本(2011年全年装订本,均采用转页形式出版):《情报资料工作》(1-6期)、《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科版1-6期)、《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2期)、《南京大学学报》(自科版1-6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科版1-12期)及《湖北文理学院学报》(1-12期和2013年的1-4期),对其文后参考文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发现期刊转页存在三种不同的著录方式。(本人所在学报因无所适从,所以遵循了作者的著录方式,对下面出现的(1)、(2)种形式未做统一修改,而第三种标注形式确因超出编辑规范,经笔者所在编辑部人员在审读会上达成共识,统一改为第一种形式。但是考虑到确实有此种现象存在,所以还是把作者标注的原稿作为示例,以利于研究问题。)

(1)转页采用“,”形式隔开。这种形式在6本学报中共出现134次。(其中《情报资料工作》出现60次,《河南理工大学学报》出现11次,《浙江大学学报》出现15次,《南京大学学报》出现2次,《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出现29次,《湖北文理学院学报》出现17次〈2011年7次,2013年10次〉。)比如:[1]曹洁萍.简述出口茶叶中农残含量问题[J].茶叶通报,1999,24(3):23-24,28.(载《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2期第30页)

(2)转页采用“()”形式隔开。这种形式在6本学报中共出现8次。(此种形式只在《襄樊学院学报》中出现)比如:[52]张强.打破文学传统的佳构——论世情小说《金瓶梅》[J].明清小说研究,2009,91(1):150-163(165).(载《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6期第71页)

(3)转页采用“+”形式隔开。这种形式在6本学报中共出现2次。(此种形式只在《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中出现。)比如:[4]王晓飞.救救我们的主流——评潘世东教授《汉水文化论纲》[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4+145.(载《襄樊学院学报》2013年3期第22页)

2.期刊转页所用的三种标点符号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讨论上面所列举的三种符号用于转页标志是否正确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有关标点符号含义和作用的解释或说明:

(1)逗号的形式为“,”: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5]512

林穗芳老师对“,”用法也做了说明:“句内一个字、一个意义单位要同上下文分隔,首选的标点符号是逗号”,[6]“并列词语之间需要作稍大一点(比顿号大)的停顿时,用逗号表示。”[6]205单从这种意义上讲,笔者个人还是比较支持此种标注形式。因为从表面形式上看,期刊的转页页码就相当于著录主要责任者项一样,如果是两至三名责任者,中间用逗号分开,表示一个意义单位还没叙述完,要稍作停顿。所以转页页码在这里采用“,”形式分隔,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纵观国外和以往国内有关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可知,文后著录的参考文献除参考文献的序号外,从作者姓名开始到页码为止,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7]而期刊的转页页码实际上经扩展后应该是如下形式:[1]曹洁萍.简述出口茶叶中农残含量问题[J].茶叶通报,1999,24(3):28.也就是说,出现转页的参考文献实际是一个单重复句。“在单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用逗号或分号分隔,包含逗号时必须使用分号分隔”。[6]230这就是说,期刊正确的转页页码标注符号应该是“;”。即分隔并列,突出分隔的同时,强调后者与前者是并列的,这是其它标点符号没有的功能。

(2)括号的形式为“()”: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5]514

林穗芳老师的观点:括号用来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包括字、词、短语、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所谓注释有多种含义,主要指解释和补充说明等。[6]284一个参考文献的转页页码本身并不是对行文中,确切地说是前面的页码数字作任何解释和补充说明。简单说,它表述的只是本参考文献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在前面标注的页码并没有止,在转页页码上还有部分内容。所以根本不存在对前面的话作解释和补充说明。这样看来,参考文献的转页页码采用括号形式也是不合适的。

(3)上文的第三种著录形式用“+”,从编辑规范上讲是完全不对的。因为从语法上讲,一个参考文献作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内部的分隔应该要用标点符号,而“+”根本不属于标点符号。所以此符号原本就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里,更不要谈对转页页码有任何意义了。但从其形式上讲,它可能更符合我们的口头语表达习惯:页码到此还没完,还要加上“××”页。

三、关于期刊转页页码著录方式的建议

1.完整标注出期刊的起止页码,包括转页

现在很多业界期刊主要是核心期刊大多采用接排,即将文献的最后一页与下一篇论文的第一页共享一个页码的方式来规避出现转页情况,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学报依然采用的是转页的形式出版。我们暂且不去论说接排的利弊,单就《规则》中对专著中的析出文献的格式中明确要求标注“析出文献的页码”,而且在所有的期刊析出文献示例中均给出了其所在的“起止页码”这一点,作为我们编辑工作者接受的信号是:期刊析出文献的页码是著录格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应该给出全部的页码,这其中自然包括转页。[8]

2.正确使用转页标注符号

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含有转页的参考文献实是一个省略后的单重复句,两个分句之间应该用“;”隔开。再看一下《规则》中“著录用符号”对“;”的用法规定:用于期刊后续的年卷期限标志与页码以及同一责任者的合订题名前。这句话读起来意思有些不太明确,再加上《规则》也没有给出正面的示例,所以各个编辑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感觉没有可以依据的标准,导致各行其是,令广大读者和编辑工作者无所适从。但是无论是从语法上分析还是按照《规则》规定,我们都应该正确使用转页符号“;”。

3.进一步修订或补充期刊转页规范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期刊转页给出明确的定义,并对《规则》作进一步的修订或补充,有必要给出明确的规定及示例,使作者及编辑工作者有法可依,有例可循。

建议各编辑部再次认真学习《规则》,并结合现代汉语语法等知识,扎实、深入理解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录用标志符号等,以达成共识,保证同一期刊、不同责任编辑著录格式的规范统一。

目前,对于标注不标注转页的说法不一,笔者在北京参加第6期全国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时就此问题也曾请教过有关专家,得到的答复是不必标注转页页码。但是经过调研,笔者认为对于期刊的转页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正面面对,积极引导,并主动采取措施纠正不规范的著录方式。所以撰此拙作,愿与广大编辑工作者商榷,以期专家重视,并期待明确的期刊转页编辑规范早日出台。

参考文献:

[1]龚桂明.学术期刊应善待文后参考文献[J].开放潮,2007(8):24-25.

[2]阎为民.关于参考文献转页著录方式的建议[J].编辑学报,2008(6):261.

[3]郑月荣,李俊丹.对学术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几点建议[J].编辑之友,2011(6):45-47.

[4]曹 敏.新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解析[J].科技与出版,2005(6):61-6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S].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6]林穗芳.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99.

[7]陈千元.对两个国标有关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符号使用的评述与建议[J].争鸣,1996(11):30-34.

[8]袁希娟,徐荣花,蓝晶晶.GB/7714-2005中几个未明确规定的著录格式的建议[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4):101-102.

猜你喜欢
文后标点符号页码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and Fatigue Study of Steep Wave Risers Under Irregular Loads
American Families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CONTENTS OF 2020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标点符号争吵记
Consequences of early adverse rearing experience(EARE) on development: insights from non-human primate studies
标点符号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