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设计

2013-08-15 00:51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训练营培训教育

金 武

(牡丹江大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推动就业的门槛不断提高,导致许多毕业生无缘问津于理想的工作,谋求自主创业自然成为众多毕业生的现实选择。然而,创业技能的缺失成为毕业生普遍自主创业的瓶颈,因此,增加创业人力资本的积累,掌握创业技能成为高职学生的广泛需求,由此催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诠释

创新创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即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性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1991)[1]。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并不是殊途同归的关系,而是前者要以后者为基础,递进深化教育的关系。换言之,依托前期理论学习,创新创业教育,试图使学生充分接触实践,通过实践和实训去体验实践、研究实践、改进实践和创新实践,从而达到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干中学”理论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也是起到为学生创业构建一个缓冲平台的作用。

一般而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彰显,它不但能满足高职毕业生冲破就业市场藩篱的阻隔,实现自我就业的既得利益需要,而且能推动学生由学以致用的传统理念向创新理念的转变,由专门应用能力向创业潜能的转变,进而带动我国劳动力内质结构的转变,为创新社会的演生奠定条件。因此,鼓励高校开启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承载创新型国家建设任务的基本依托,是孵化学生开拓精神和实践进取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落实“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有效路径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办 [2010]3号《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0年5月4日)。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设计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环路模式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虽然是传统教育的实践深化过程,但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借助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是简单的试验模式,而是需要另辟蹊径,设计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至少应由三个重要环节组成,即创业训练营环节、构建零风险创业平台教育环节、自主创业或重新学习环节。三个环节相互继起和依次进行,从而形成一个教育施训的封闭环路。通过多次循环此回路,学生可达到体验、研究、改进和创新等基本训练,进而为其自主创业积累起充足的经验资本。牡丹江大学关于“创新创业教育闭环新模式”的成功运行,为本文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佐证。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块设计

1.创业训练营模块设计

所谓创业训练营模块是指依托大学生创业要素的分析,模拟实践创业体系,设计在校模拟创业过程和创业管理,从而完成初步创业的模拟训练过程。创业训练营的训练目标是通过创业素质训练,一方面初步了解创业实践,从而坚定大学生勤奋创业、智慧创业、勇敢创业的信心;二则让大学生将理论主动地运用于实践,在不断发现自己不足过程中,推动教育训练进入第二个模块训练。创业训练营模块设计重点是做好创业训练营组建、专题培训和结业考核等工作。

组建创业训练营。改变部分对象的传统创业教育培训模式,建立招募选拔机制下的创业教育培训模式,一方面可以将有创新创业想法和动力的人员筛选出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在学生中营建创新创业氛围,从而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的有益外部性影响。

专题培训。对于经过选拔合格而进入训练营的学生进行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专题培养,开设创业心态、团队建设、项目选择、市场开发、营销技巧、管理沟通、成本核算、资金筹措和公司开办流程的相关课程,进行仿真式的模拟培训。在培训中,应运用各种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会,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并聘请成功创业的学生给训练营的学生们讲授自己创业过程中的经历与心得,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训练营结业考核。经过培训的学生由本人提出申请,也可以自由组成团队,向施训教学管理者提交创业申请和创业方案,由创业训练营的培训师和企业指导人员共同组成评委会进行审评,最终通过审核的创业个人及团队可以第一时间进入第二个训练模块。

2.“零”风险创业平台模块设计

所谓“零”风险创业平台是指学校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企业提供产品或半成品,创业团队自行解决校企基本投入后额外的经营资金和根据经营项目所需的配套设备,从而形成三方投资,共担风险的实战培养体系。这样设计几乎将学生试验成本降至为零,从而规避因风险发生或导致创业沉没成本由学生自己承担的悲剧发生,有效激发学生创业的努力和勇气。

牡丹江大学的“多姿”和“多彩”两个以食品营销为主的团队,凭借“零”风险创业平台开创出目前较为明显的成绩,为该训练环节的日后固化成型乃至推广都提供了较为典型的试验佐料。两个团队在经历了“创业训练营”艰苦的磨砺后,顺利进入零风险创业平台。牡丹江天合顺食品有限公司无偿提供北京三家店面作为大学生零风险创业平台,对于实战业绩突出的学生,企业按销售额的10%给予生活补贴和每月2 000元的房补,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1 800元。实训期间两支受训团队不断遭遇新问题的羁绊,在培训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下,学生通过不断地摸索,创造出“户外广告、温馨服务、上门宣传、品相调整”等实用于本土化的营销方法,实现在30天的时间之内完成由日50元的销售额发展到现在每天700多元的销售额。通过平台考核的学生,可单独创业,成为企业的独立合伙人,独立经营,按销售额20%获得收入,按月销售额40 000元计算,月收入可达8 000元。从这两个团队经验发现,“零”风险创业平台施训阶段一般要遇到创业初期的艰难挫折、创业中期的创业初见成效和最后走向成功的三个阶段。据此,这一施训期间除化解施训成本风险之外,一方面让学生清楚创业必须经过的艰难历程,使他们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进而不被暂时困境所压倒;另一方面要辅助和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渡过难关。同时,伴随着销售额的增加,管理上的系列新问题接踵而至,如财务规范、人员职能定位、人员配备、分工与协作等。这些问题不再是教科书上、课堂教学上的假设问题,而是实实在在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培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拟题研究,寻求破解问题之法。

3.自主创业或重新学习模块设计

对于参与项目培训的学生,应采取“放”与“收”两种策略设计。所谓“放”是指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实践中创业成功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一旦发现他们在后期创业过程中遭遇失败时,给予及时的智力援助,甚至将他们“招回”;所谓“收”是指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实践中遇到挫折、实践失败的学生,学校重新吸纳其进入训练营,再次培训,使其具备重修就业的机会。

三、对策建议

(一)培育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素养。平时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推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被动学”向“学生自己学,主动问”的转变,进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爱好,最终形成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素养,为学生进入创新创业训练过程奠定基础的能力条件。

(二)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设计要反作用于专业建设。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以课堂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为双重手段,用学生创新创业必备要素指导课堂教学,进而带动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用施训项目引导理论教学内容调整和完善,逐渐形成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企业活动展开,使学生的培养目标在职业市场的牵引下更为具体化,从而培养出一批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敏而好学,具备正确职业观念和有责任心的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并以此为契机,以创业拉动就业,破解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努力开创社会创业平台。一方面采取互利互惠的原则,与一些社会企业建立共同开发,合力攻关的项目关联,利用创新创业团队去试验,企业为试验支付成本,试验结果归企业所有,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得到应有的训练;另一方面,与社会公益团体建立稳定关联,共同建立旨在培养人才的公益性创业项目,施训期间取得的经济收入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公益团体,以此维系公益创业项目的可持续性①。

注释:

① 文中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通知(2012-11-13);王长恒:《继续教育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鲍桂莲等:《中国电力教育——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35期。

[1]王贤芳.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 [J].教育论坛,2012(2):118-20.

猜你喜欢
训练营培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