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及防治对策

2013-08-26 10:44蒋铭
当代医学 2013年30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乙型肝炎

蒋铭

乙型肝炎是传染性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且大多数患者属于慢性乙型肝炎。全球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数大约为20亿,其中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大约有3.5亿。开展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况进行评判,是乙型肝炎有效防治的前提和依据[1]。我国目前感染HBV的患者大约有6.9亿,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国人群中,大约有9300万人携带HB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2%。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及防治对策,对预防控制乙型肝炎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探索防治乙型肝炎的及时可行的对策,为今后完善预防控制措施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对750例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其中男性患者337例,女性患者413例,平均年龄为(26.1±17.3)岁。患者职业主要是学生、干部职员、工人、幼托儿童等。其中幼托儿童占20.1%,工人占41.3%,小学生占10.6%,干部职员占19.3%,中学生占8.6%。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检测 采集患者的静脉血,剂量为2 mL,对其血清进行提取,以备用。备检血清中,对其乙肝病毒标志物五项(抗-HBe、HBsAg、抗-HBs、抗-HBc、HBeAg)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其步骤按照试剂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对试验条件进行统一,以乙肝血清学检测标准,由专业人员对结果进行检测和判定。抗-BHs异常率超过2.4%、酶标板质控品HBsAg异常率超过1.1%、抗-HBc异常率超过13.0%、HBeAg异常率超过5.3%以及抗-HBe异常率超过11.4%时,重复整版的检测。

1.2.2 问卷调查 对调查人员先进行培训,然后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乙肝既往感染史、健康状况、相关知识防治、乙肝疫苗接种史、乙肝感染等情况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待问卷完成之后,对其结果进行及时的复核,在录入结果的时候,再次进行差错、逻辑的校正、以及补漏等,一旦发现逻辑错误、误填、缺漏等,应及时上门或电话核实。

2 结果

2.1 HBsAg阳性率 共计检出HBsAg阳性47例,阳性率为6.3%。其中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阳性率,分别为7.3%和5.5%。HBsAg阳性率与年龄关系分析中,随着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大,HBsAg阳性率也逐渐增高。

2.2 抗-HBs阳性率 共计检出抗-HBs阳性371例,为49.5%的阳性率。其中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阳性率,分别为55.6%和44.2%。抗-HBs阳性率与年龄关系分析中,随着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大,其抗-HBs阳性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3 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类型 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类型见下表1。

2.4 乙肝疫苗接种史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史276例,为36.8%的接种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乙肝疫苗接种率逐渐降低。对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中,患者了解自己的乙肝血清学情况仅为11.2%,大多患者不是很了解。见表1。

表1 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类型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途径复杂,传染性强,危害严重,流行范围广,大多数患者发病和感染均表现为慢性,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给国民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在世界HBV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排行榜中,我国居首位。如何对慢性乙型肝炎实现有效防治,使其感染率和发病率降低,减少对人们的危害性,是目前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最重要的依据是HBV血清标志物[2]。常用酶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凝集试验、胶体金标记免疫测定、发光免疫测定、集合酶联反应等进行检测。具有多种的检测项目,也具有多样的检测方法,方法成熟,意义明确[3]。

“大三阳”对人群具有比较大的个体危害性及传染性,因此,对其相关知识的防治宣传教育需要加强,对人们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防止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定期复诊本组研究患者,对其预后给予最大限度的改善,建议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4]。抗-HBe阳性时,还需要做HBVDNA和肝功能检查,确定患者是病毒变异所致或者是处在恢复期内,从而方可保证及时有效应对措施的采取。因为患者随着年龄的逐渐升高,其HBsAg阳性率也随之增大,因此建议对20岁以下人群采取及时的保护措施。同时,为了提高10~19岁年龄组人群的抗-HBs水平,建议对初三学生加强接种1剂乙肝疫苗。

[1]周龙珠,林涛,黄菊芳,等.外来人员1045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和防治知识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2,24(5):240-243.

[2]陈宇宁,陈华根,许颖,等.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3(2):175-176.

[3]赖梅梅,郑建.HBV前S 2蛋白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1(2):44.

[4]卢桂香.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2,18(8):152-153.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乙肝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叶卫江:为什么用“乙肝携带状态”替代“乙肝携带者”?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乙肝疫苗风波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