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8-26 10:44岳光平
当代医学 2013年30期
关键词:甲氧氯普胺功能性穴位

岳光平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它是指患者出现上腹不适,餐后饱胀等症状,但是临床上查不出消化道的器质性损伤。长期的病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足三里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穴位,对腹部的病症有着良好的调节治疗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本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其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并将其随机的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对照组1有患者60例,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20~70岁,平均(44.5±4.5)岁。对照组2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45.7±4.3)岁。观察组8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20~75岁,平均(45.5±4.2)岁。三组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身体状况等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须符合以下几点:(1)年龄在19~75岁之间的患者;(2)本次研究的对象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1];(3)出现有上腹不适和餐后饱胀以及早饱与上腹痛等症状,至少符合2项,且积分相加值在2分以上患者;(4)治疗前一周内未进行服用抑酸和促动力的药物的患者;(5)通过胃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患者。

1.3 排除标准[2]排除有以下任一情况的患者:(1)上腹不适和餐后饱胀以及早饱与上腹痛等症状中2项的积分相加值不足2分患者;(2)出现有胃肠道或者全身器质性病变患者;(3)孕妇和哺乳期或者准备怀孕妇女;(4)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5)不能够有效配合治疗的患者。

1.4 方法

1.4.1 穴位选取 患者取仰卧位,并伸下肢取穴或者患者正坐屈膝取穴。足三里穴一般在犊鼻下3寸处,且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位置[3]。

1.4.2 治疗方法 对照组1的60例患者给予肌肉注射10.0 mg甲氧氯普胺,而对照组2的60例患者给予双侧足三里注射2.0 mL生理盐水,观察组的80例患者给予双侧足三里注射10.0 mg甲氧氯普胺。三组的患者均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评估[4]。

1.5 观察项目 本次研究的患者在治疗前1 d和治疗第4天与第9天以及治疗结束后3 d进行详细的记录《消化不良症状积分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评分。主要包括:(1)上腹不适;(2)餐后饱胀;(3)反酸;(4)上腹痛;(5)早饱;(6)烧心;(7)食欲不振;(8)嗳气。0分:患者无上述的症状发生;1分:出现有上述症状,但频繁低,不影响正常的生活;2分:有上述症状,呈持续性,需要服药进行缓解症状;3分:出现有上述症状,且比较明显,在服药后其症状不能有效的缓解,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4分:出现有上述症状,且比较明显,严重的影响生活与工作。

1.6 疗效评定 本次研究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制定的《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年)中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估[5],并依据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进行有效的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100.0%。(1)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其疗效指数在90.0%以上;(2)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减轻,且疗效指数在60.0%~89.0%之间;(3)有效:患者的症状有减轻,且疗效指数在30.0%~59.0%之间;(4)无效:患者的症状有减轻,但疗效指数不足30.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7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 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组间的数据比较采取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0.0%和63.3%。观察组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分析(n,%)

2.2 不良反应 通过对三组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观察分析,三组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有任何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而且其血常规和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治疗耐受性比较好。

3 讨论

功能消化性不良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可以造成患者身体不适,甚至可以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诱发其他疾病的产生。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上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通过患者的慢性临床症状和通过检查排除患者的器质性消化不良等疾病。本病虽然不算严重,但是治疗方案却很难把握,因为引起本病的因素多种多样,从精神因素到生活方式,从胃酸异常到十二指肠功能异常,都有可能是本病的诱因。因此探索本病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又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就是探索了一个新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从足三里的穴位功能出发,猜测其部位注射药物可能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而甲氧氯普胺又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从而确定了本次研究的研究方向。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分析,在功能消化性不良患者的治疗中,在其足三里穴位进行注射甲氧氯普胺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组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分析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多巴胺受体阻断药物,在临床中具有比较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同时也具有兴奋胃肠道的作用,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胃肠道不适,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足三里穴是中医经络系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穴位,在临床中属于足阳明胃经,对其进行有效的刺激能够调节患者的肠胃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胃肠区域的临床症状。临床上把对缓解胃肠症状均有作用的两者综合起来利用,在患者足三里穴进行注射甲氧氯普胺,用这种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意料中的治疗效果。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药物的作用点,从而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而相比之下单纯治疗效果则不明显[6-7]。而且,研究中发现,无论综合治疗还是单纯治疗,均没有患者发生并发症,说明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1]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02):344-345.

[2]宋誉民,阮六平,吴中,等.以罗马Ⅲ标准诊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症状的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3(4):777-778.

[3]张冰,郑友丽,陆石俊.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0,23(4):787-788.

[4]易梅,罗萍,朱艳.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23(15):866-867.

[5]杨家耀.电针穴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2011,3(20):268-271.

[6]夏菁,孙涛.罗马Ⅲ诊断标准的制定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研究进展[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9):166-167.

[7]王芳,魏伟.阿扎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 6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J].当代医学,2011,17(17):140-141.

猜你喜欢
甲氧氯普胺功能性穴位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甲氧氯普胺对脑梗死鼻饲患者卒中后肺炎的临床疗效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足三里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预防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观察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66例胃溃疡复发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