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手机上网行为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3-09-01 10:42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

刘 薇

(平凉农业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手机上网是指使用手机上的浏览器访问互联网获得信息。目前,手机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首选的上网工具[1]。2011年1月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中国4.57亿网民中,手机网民已达3.03亿,占66.2%,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7亿,同比增长21.4%,青少年占手机网民的56.1%,其中,中职生和高中生比例最高,占31.6%。如何避免手机上网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避免网络成瘾,使中职生既享受到手机上网的乐趣、便利,又可以避免网络带来的苦恼,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在平凉市中职生中进行,随机抽取平凉农业学校、平凉信息工程学校、平凉工专、平凉师范4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共600名)作为研究对象。这4所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其中两所是国家重点职业学校,两所是省重点学校,能够较好地代表本地区的总体状况。由于三年级学生多在外实习或准备对口升学考试,所以抽样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展开,具体见表1。

表1 中职生手机上网行为调查对象一般情况(n)

1.2 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随机访谈法。参考“李克特量表”自制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填写,当场回收。发放问卷600份,有效收回596份,有效回收率为99.33%。

1.3 数据处理

将调查数据输入E x c e l 2003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及分析

2.1 中职生手机上网情况(见表2)

表2 中职生手机上网情况

2.1.1 手机上网率较高 中职生手机拥有率达到99.33%,几乎人手一机,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89.93%。其余10.07%的学生不用手机上网或因经济负担,或因手机不具备上网功能。中职生对手机上网兴趣如此浓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普遍是寄宿制生活,宿舍内不配备电脑,学校机房管理相对较严,他们无法找到电脑满足上网愿望,所以选择手机作为替代品。且手机上网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费用低廉,有49.00%的学生表示每月10元的流量费比较便宜,不会构成负担;而到网吧上网3小时就得支付6元。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会用手机上网,有37.08%的学生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64.09%的学生每天多次手机上网,由此可见,手机上网已成为中职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

2.1.2 手机上网目的是娱乐 在对手机上网活动内容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Q Q聊天的人数最多,占89.26%,其次是玩游戏、看小说,分别占80.54%和61.58%;选择上网查学习资料的只有20人,占3.36%。这说明中职生主要使用的是手机上网的娱乐功能。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中,男生占47.00%,女生占53.00%,比例相当;在上网意向上,男生多以玩游戏、听音乐等活动为主,女生多以Q Q聊天、看小说等活动为主,虽存在着较大差别,但都以娱乐为主要目的。

2.1.3 对手机上网造成的影响认识不明确 在访谈中,许多喜好手机上网的学生表示手机上网不会影响学习生活,只有39.00%的学生认为上网会影响学习。但在我们的观察中,大部分经常手机上网的学生的成绩都会受到影响,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导致成绩急剧下降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调查发现,有37.08%的学生每天会手机上网3小时以上,甚至会通宵上网,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学生不能克制自己,不能合理安排好学习与娱乐的时间。

2.1.4 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调查数据显示,中职生已离不开手机上网,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有16.95%的学生表示如果一天不用手机上网会感到非常不适应,有61.91%的学生会感到有点不适应;有43.12%的学生表示在上课时,如果教师不制止,便不收起手机。部分学生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时烦躁不安,无法专心做其他事,手机流量费也逐渐增加。

2.2 手机上网对中职生的影响

2.2.1 有利影响(1)拓宽知识面,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互联网信息含量大,互换性强,能在很短时间内实现全球信息共享。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获得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为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加强对外交流。访谈中,有53.50%的学生认为通过手机上网可以认识新朋友。而通过网络交友已成为继通过同学、老乡关系拓展人际交往之后的另一主要方式。

(3)随时随地获得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尽管学习这一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认同网络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作用,认为在网络上可以轻松地找到需要的学习资源。值得提出的是,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困难”。可见,他们学习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合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互联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2]。

2.2.2 负面影响(1)影响身体健康。手机在工作状态下会产生电磁辐射,这些辐射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脏和视力产生影响。长时间注视手机屏幕可导致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节律紊乱、消化不良、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这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身体健康。

(2)影响心理健康。中职生长时间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就会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而与现实社会疏远,对外界、他人冷漠,缺乏生活的热情,形成封闭人格。由于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心理落差加大,常常处于激烈的心理冲突之中,会导致情绪低落、悲观、消极。

(3)影响学业成绩。37.08%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在3小时以上,而要实现如此长时间的上网只能利用上课、休息时间,这必然会打乱学习计划,分散注意力,进而导致成绩下滑。调查显示,58.71%的学生认为手机上网会对自己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4.64%的学生曾因手机上网逃课、旷课;14.21%的学生曾使用手机作弊,助长了不良学习风气。

(4)影响行为修养。调查显示,15.27%的学生每月手机上网费用在30元以上,34.06%的学生认为1000元以上的手机配置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面对手机上网费用的日益增长,有些学生欺骗父母,用掉学费、生活费,借款,甚至偷窃、抢劫,走上犯罪道路。

3 原因分析

3.1 自身因素

(1)逃避。中职生大多是中考失败者,学业状况的不理想使他们陷入深深的烦恼之中,同时他们对未来仍然怀有美好的愿望,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重重压力,使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的中职生无法面对。而手机上网恰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宣泄内心苦闷,逃避现实的机会。通过网络游戏的晋级得分、在虚拟社区扮演重要角色、与陌生人聊天发泄心中郁闷等方式,可轻松获得别人认同,实现人生梦想,产生成就感,心理得到满足。

(2)好奇。中职生正处于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阶段,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大部分中职生来自相对落后封闭的农村,对网络世界非常陌生,而新鲜的资讯、刺激的文章、逼真的游戏,无不诱惑着他们,使他们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3)孤独。中职生大多十五六岁,初次远离父母亲人,处于“心理断奶期”,寄宿制生活和陌生的环境,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他们无所适从,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他们渴望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渴望得到同学的关注,但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技巧,无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内心感到压抑、孤独,只有通过上网和网友聊天,发泄心中的郁闷。

(4)盲从。“大家都在用手机上网,我也想试试”的从众心理使手机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学生还以在课堂上上网为荣,加以炫耀。

3.2 外部因素

3.2.1 社会因素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家庭和社会总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这使得中职生长期生活在被忽视的环境中,得不到外界的认可,导致不健康心理和不健全人格的形成。中职生从家庭、学校得不到想要的安全感、成就感、尊重和自信,就转向了网络世界。

此外,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手机拥有率逐步提高,功能不断提升;运营商为了拓展业务,不断优惠手机使用费用及上网费用;互动性、娱乐性强的手机网络游戏的开发和网上聊天室的诱惑,都为中职生沉溺网络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3.2.2 学校因素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压力轻,且缺少父母的监督;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某些课程设置过于陈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缺少必要的管理,甚至放纵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

4 建议

4.1 学生方面

认识到学习是首要任务,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工作技能,很难立足社会。虽然网络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但过分沉迷就是对生命的浪费,所以要学会处理二者的关系,视个人情况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要因上网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学会控制上网时间,增强上网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安排上网时间,有针对性、目的性地上网,减少无目的的随意浏览,不做或少做无关的事,约束自己的行为。

4.2 教师方面

一是正确引导、端正学生手机上网的态度。通过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手机上网的利弊,明确如何正确合理地利用手机上网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手机上网的自控能力和自律的习惯。在上网意向上,使学生不再沉溺于搜索古今奇闻、名人轶事,或是陷于游戏、聊天不能自拔,影响课堂教学。二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才能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有听课的欲望;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会让那些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力差的学生用手机上网来打发时间。三是制定课堂规则,加强课堂管理。教师要对学生使用手机情况作出严格规定,对课堂中出现的违规现象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制止,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课堂学习中[3]。

4.3 学校方面

网络本身并无对错,但要避免其负面影响。学校要担负起相关责任。一是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有趣的校园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熏陶、约束和调节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满足学生的娱乐和休闲需求。二是要大力倡导和加强社团和班级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谐健康的社团和班级文化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培养特长、施展才能提供机会,从而化解学生的孤僻、自卑等不良心理倾向,帮助“网络型心理障碍”学生走出阴影。三是要注重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认识网络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缓解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其恢复心理平衡,塑造健全人格。

[1]徐彦.对部分大学生手机上网的实证调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院报,2011,3(2):52-56.

[2]黄明,闫淑楠.浅谈手机上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J].科技信息,2009(14):51.

[3]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5):58.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学生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学校推介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