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任务中的关系从句习得难度层级

2013-09-06 04:53顾琦一汤卫琴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英译汉汉译英主句

顾琦一,汤卫琴

(江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作为各类型语言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关系从句因其独特的句法结构以及在语法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在过去四十多年里,无论在句法分析还是在语言习得领域,倍受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者关注(Izumi 2003)。研究者从句法功能、视角转移、工作记忆和信息分布等不同视角,不断对关系从句习得难度提出预测和假设。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假设是Keenan和Comrie(1977)的“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假设”(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Hierarchy,NPAH)和Kuno(1974)的“感知难度假设”(Perceptual Difficulty Hypothesis,PDH)。这两个假设的理论基础不同,对关系从句的习得难易度顺序做出了不同的预测。

这些假设成为了国内外许多第二语言关系从句习得研究的基础。常用的测量工具为句子合并,有的研究者考虑到通过任务类型的多样性以全面反映受试对关系从句的产出和理解能力,因而增加了语法判断、配图理解等任务(如Doughty 1991,Izumi 2003等),但是采用翻译任务,尤其是英译汉的实证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两种翻译任务:汉译英和英译汉,考察两种翻译任务中关系从句习得难度层级,检验英语关系从句习得顺序的两个重要假设,并运用有声思维追踪关系从句英译和汉译过程,深入探究不同翻译任务中各类关系从句习得难度层级差异的可能原因。

一、研究背景

1.关系从句习得的理论假设

关系从句分类一般根据先行词在主句和从句中的句法成分,经常被关注的四类关系从句为:SS(Subject-Subject),OS(Object-Subject),SO(Subject-Object),OO(Object-Object)。对于这四类关系从句的习得难易度,研究者不断提出预测和假设,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假设是Keenan和Comrie(1977)的“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假设”(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Hierarchy,NPAH)和 Kuno(1974)的“感知难度假设”(Perceptual Difficulty Hypothesis,PDH)。

基于类型学标记理论,Keenan和Comrie对世界上50多种语言的关系从句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假设”。他们根据先行词在从句中的句法功能,如主语(SU)、直接宾语(DO)、间接宾 语(IO)、介词宾语(OPREP)、属格(GEN)和比较级宾语(OCOMP),提出了一个他们认为可以适用于所有语言的可及性等级:SU>DO>IO>OPREP>GEN>OCOMP(“>”意为更可及更易被关系化)。这一层级意味着,关系代词在从句中充当主语的关系从句比关系代词在从句中充当直接宾语的关系从句更易获得,依次类推。因此,当同时考虑先行词在主句中的成分时,就可以得出:SS/OS>OO/SO。

从工作记忆角度,Kuno基于关系从句的先行词在主句中的功能,提出了“感知难度假设”。他认为,由于短期记忆限制,嵌入主句主语位置的关系从句中断了人们对主句的解析过程,加重了人们工作记忆的负担,因而处理起来难度较大;而嵌入主句宾语位置的关系从句并不影响主句的处理,因而就相对容易些。由此假设所预测的习得顺序为:OS/OO>SS/SO。

2.英、汉语关系从句结构差异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来看,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虽然汉语和英语都属于外置关系从句,但是汉语是左分支语言,关系从句在它修饰的中心名词之前;而英语是右分支语言,关系从句紧跟在修饰的中心名词之后。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英语和汉语中的关系从句结构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通过汉译英和英译汉两项翻译任务测出来的难度层级分别是什么?有何异同?是否符合可及性层级假设和感知难度假设的预测?2)不同翻译任务中关系从句习得难度层级差异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2.受试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某中学高中一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所有学生在本研究开展时已在课堂中学过关系从句,并由同一位英语老师教授。共95名学生参与了此次关系从句测试,但是由于有些受试未能完成所有测试项目,最终有效试卷为90份(5名学生的试卷不计入分析)。除此之外,另有7名同学进行了有声思维并接受了访谈。

3.测量工具

本研究中考察的关系从句类型是:SS,OS,SO,OO。本研究考察的任务类型是:汉译英和英译汉。作为辅助工具,本文将采用有声思维深入了解思维过程(包括如何加工、认知加工方式、加工过程中的困难等等),进一步阐释定量结果,探究导致不同翻译任务中习得难度层级差异的可能原因。

汉译英任务共24题,四类关系从句,每类6题,要求受试将汉语句子翻译成完整的关系从句。英译汉任务共24题,四类关系从句,每类6题,要求受试将英语关系从句翻译成汉语。为了使前一测试对后一测试造成尽量少的影响,要求受试先完成汉译英任务再完成英译汉任务。

有声思维分为两个阶段:有声思维的培训和正式测试。测试材料为定量数据收集用的测试材料,程序一致,但受试需要在做题的同时进行有声思维。整个测试过程进行全程录音。访谈在测试结束之后立即进行。研究者就关系从句的基本知识和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采访。有声思维和访谈两部分录音将进行转写并加以分析。

4.评分标准

在各项任务中,受试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用百分数来表示受试对各类关系从句掌握的准确率。受试掌握某类关系从句的准确率越高,该类关系从句在习得顺序上就越容易。汉译英任务中,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冠词、时态、拼写等不影响关系从句的错误忽略不计;不符要求的作答视为错,得0分。英译汉任务中,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

三、结果与讨论

1.各类关系从句的习得难度层级

根据对定量数据分析结果的统计,当不考虑从句嵌入位置(先行词在主句中担当的成分)时,汉译英测试中得到的关系从句类型习得难度顺序完全符合 NPAH,即:SU(SS,OS)>DO(SO,OO);英译汉中,虽然SU的得分高于DO的得分,但是差异不显著(p.=0.104);总的来说,关系从句类型汉译英有显著影响,在英译汉中无显著影响。

当不考虑关系词在从句中担当的成分时,汉译英和英译汉这两项测试中得到的关系从句类型习得难度顺序都完全符合PDH,即:S-类关系从句(SS,SO)

当既考虑从句嵌入位置又考虑关系词在从句中担当的成分时,受试在四项任务中四类关系从句准确度得分如下,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任务类型中四类关系从句准确度得分

从表2可见,汉译英任务中四类关系从句得分由高到低是:OS>OO>SS>SO,但是,并非4类关系从句类型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OS显著比OO,SS,SO 容易 (p.=0.008,p.=0.000,p.=0.000),OO 显著比 SS,SO容易(p.=0.001,p.=0.000),但是 SS和SO之间的差异却并不显著(p.=0.071),即OS>OO>SS/SO。

英译汉任务中四类关系从句得分由高到低是:OS>SO>OO>SS,但并非4类关系从句类型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OS显著比SO,OO,SS容易 (p.=0.000,p.=0.000,p.=0.000),SO,OO 显著比 SS容易(p.=0.000,p.=0.035),但是 SO和 OO之间的差异却并不显著(p.=0.155),即 OS>SO/OO>SS。

总的来说,1)PDH更好的预测了关系从句的习得顺序,NPAH在汉译英任务中作用显著,在英译汉中不显著。也就是说,在理解性任务中,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只取决于其嵌入方式,类型的差异比较小。在产出性任务中,嵌入方式的差异和类型的差异都很大,但是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只体现在各种类型的从句中。相比产出性任务,理解性任务对句子结构的依赖要小。2)两项翻译任务中,OS,OO,SS的准确度分布一致,即OS>OO>SS,而SO在汉译英任务中准确度最低,在英译汉中准确度较高。

2.难度层级差异的可能原因分析

(1)汉译英。关于汉译英,7位参加有声思维和访谈的受试反映,“平时翻译练得少,比较难,要一个一个翻,有些词汇有时也想不起来…”。虽然定性数据反映,汉译英比较难,但他们所说的难是指一些词汇。实际上,定量数据显示汉译英的得分并不低,主要原因是本研究中对汉译英任务只考察翻译句子的部分内容,而且在评分时不考虑除关系从句外的其他语法项目。根据定性数据,汉译英任务中,受试使用的加工策略有三种,“按照中文顺序翻译”、“分析句子结构,找主句”和“分析句子结构,找修饰语”。三种加工策略中“分析句子结构,找修饰语”这一策略的加工结果最好,采用这一加工策略,受试能正确产出对应的英语关系从句。

由于汉译英任务的特殊性以及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性,汉语的语序影响着关系从句的产出。部分受试会受到汉语句子结构的影响,倾向于“按照中文顺序翻译”,导致受试在S-类关系从句(SS,SO)中犯主从颠倒错误 (即受试将汉语句子中的修饰关系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颠倒了位置),从而影响了SS和SO的得分(详见表3)。

表3 “按照中文顺序翻译”的产出结果

“分析句子结构,找主句”,采用这一加工策略产出关系从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受试找错关系从句主句,与“按照中文顺序翻译”类似,这种情况下,会导致部分受试在S-类关系从句(SS,SO)中犯主从颠倒错误,而对于O-类关系从句的产出却没有影响。二是受试找对关系从句主句,尽管找对了关系从句的主句,但是对于部分受试来说,这种加工策略会导致在S-类关系从句(SS,SO)中犯不毗邻错误,而对于O-类关系从句的产出却没有影响,除了个别关系代词错误(详见表4)。

在我们的被试中,主从颠倒错误在所有42个目标SS中出现10次,在所有42个目标SO中出现13次;不毗邻错误在所有42个目标SS中出现13次,在所有42个目标SO中出现14次。因此,汉译英测试中S-类从句得分远远低于O-类从句得分,即SS和SO的准确度远远低于OS和OO。

表4 “找主句”的产出结果

(2)英译汉。关于英译汉,7位参加有声思维和访谈的受试反映,“平时翻译练得少,不过英译汉只是看个大意,但是有些词汇有时也想不起来…”。虽然定性数据反映,英译汉比较难,但与汉译英类似,他们所说的难是指一些词汇。英译汉,作为理解性任务,只要求受试说明句子的基本含义,受试只要理清主从句的逻辑关系就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是最容易的,受试的得分也最高。根据定性数据,英译汉任务中,受试使用了两种加工策略:“按照英文顺序翻译”和“分析句子结构,找先行词”。

汉英语言差异影响着关系从句的理解。英译汉测试中,部分受试会受到英语句子结构的影响,倾向于“按照英文顺序翻译”,这会导致受试在S-类关系从句(SS,SO)中犯主从颠倒错误,从而影响了SS和SO的得分。英译汉测试中出现的最多的是主从颠倒,尤其是在SS结构中(详见表5)。

表5 “按照英文顺序翻译”的理解结果

“分析句子结构,找先行词”,采用这一加工策略理解关系从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受试找对关系从句先行词。部分受试倾向于将句子的前半部分翻译成主句,与“按照英文顺序翻译”类似,这两种认知加工方式会导致受试在S-类关系从句(SS,SO)中犯主从颠倒错误,在OS和OO中却不会导致此类错误,据统计,主从颠倒错误在所有42个目标SS中出现15次,在所有42个目标SO中出现6次。这也是为什么SS准确度最低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正是由于SS中的高错误率导致了SU和DO之间差异不显著。二是受试找错关系从句先行词。导致这类错误的根源是受试不是特别清楚关系从句的位置。这一类错误出现在OS和OO中,尤其是OO。而在SS和SO中却不会导致此类错误。这也是导致汉译英和英译汉中难度层级差异的原因之一。据统计,这类错误在所有42个目标OS中出现3次,在所有42个目标OO中出现7次(详见表6)。

表6 “分析句子结构,找先行词”的理解结果

总的来说,两项翻译任务中准确率最高的都是OS,原因可能是:在产出性任务中,OS类型关系从句中的填充词的移位距离最短,且从句处于主句宾语位置,没有内镶分句打断主句的主谓结构,因此OS类型的关系从句最容易习得;在理解性任务中,OS类型关系从句中的填充词与缺位之间的距离最短,且没有内镶分句打断主句的主谓结构,因此对其理解的加工中断少、所需要的记忆容量小。这一结果与感知难度假设预测的结果一致。

英汉语关系从句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受试对于SS和SO两种关系从句的理解和产出,导致两种任务中SS、SO的准确度显著低于OS、OO,尤其是SS。

受试的关系从句知识结构也是原因之一。由于受试不是很清楚关系从句的位置,导致产出任务中SS、SO出现不毗邻,理解任务中OS、OO出现修饰关系错误,尤其是OO,正是由于此,相比汉译英,OO的准确度降低。

对于SO,英译汉中,受试倾向于采用分析句子结构找先行词这种加工方式,而这种加工方式仅会导致少数主从颠倒,因此SO在英译汉中的准确度较高;而汉译英中,受试倾向于分析句子结构找主句,而这种加工方式会导致大量不毗邻和主从颠倒错误,因此SO在汉译英中的准确度最低。

四、结语

本研究结合了定量与定性方法对高中学生进行了关系从句的两项翻译测试,考察了翻译任务中关系从句习得的难度层级,检验英语关系从句习得顺序的两个重要假设,并深入探究了不同翻译任务影响习得难度层级差异的可能原因。研究发现,1)两项翻译任务中,OS,OO,SS的准确度分布一致,即OS>OO>SS,而SO在汉译英任务中准确度最低,在英译汉中准确度较高;2)PDH更好地预测了关系从句的习得难度层级,NPAH只在产出任务中有显著作用;3)任务特征、学习者的加工策略和其拥有的关系从句知识结构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了4类关系从句习得的难度层级。本研究中学习者加工策略的追踪结果对汉英、英汉翻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翻译时首先应摆脱原文形式的束缚,把握其各个部分含义的内在关系,判断主、从句的逻辑关系,然后再按照译入语的行文习惯,转换成适当的关系从句形式翻译。

[1]Eckman F.Markedness and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J].Language Learning,1977,27:315-330.

[2]Gass S.Language transfer and universal grammatical relations[J].Language Learning,1979,29:327-344.

[3]Gass S.An investigation of syntactic transfer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J].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0:132-141.

[4]Izumi S.Processing difficulty in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of relative clause by learner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2003,53(2):285-323.

[5]Keenan E,Comrie B.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and universal grammar[J].Linguistic Inquiry,1977,8:63-69.

[6]Keenan E,Comrie B.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revised[J].Language,1979,55(3):649-664.

[7]Kuno S.The position of relative clauses and conjunctions[J].Linguistic Inquiry,1974,5:117-136.

[8]蔡金亭,吴一安.从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看可及性层级假设[J].现代外语,2006(4):382-391.

[9]顾琦一.输入与输出在陈述性知识程序化过程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40-45.

[10]花爱萍.中国英语学校者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理解与产出[D].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

[11]肖云南,吕 杰.中国学生对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4):259-264.

[12]汤春晓,许家金.中国高中生英语关系从句习得顺序研究——定量定性综合研究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96-108.

猜你喜欢
英译汉汉译英主句
宾语从句考点梳理(二)
Wheelchair basketball stars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汉译英参考译文】Reflections Before the Buddha (Excerpt)
【汉译英一等奖译文】Meditation Before the Image of Buddha (Excerpt)
On Home
中考英语“英译汉”解题思路点拨
谈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
汉译英正误例析
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考怎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