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主语结构的二语习得顺序及影响因素探究*

2013-10-23 12:16王义娜
外语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正确率主语句式

郭 巍 王义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

●外语教学

场景主语结构的二语习得顺序及影响因素探究*

郭 巍 王义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

场景主语结构由于其概念角色的编码提升而具有标记性,其种类的多样性又增加习得的难度和复杂性。本研究以作者所在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高低两个水平组,设计语法判断和翻译两个任务,对5类典型场景主语结构进行习得研究,以发现各类型之间的难度差别及影响习得的因素。结果显示,以汉语为母语的习得者对英语场景主语的习得具有一定顺序规律。感知动词场景主语结构和抽象场景it结构的接受度显著高于容器/内容类和动态场景类场景主语结构。此外,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现象,语义和语言水平、母语迁移、句子标记性等因素均对英语场景主语结构习得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涌现主义的习得观。

场景主语结构;习得顺序;母语迁移;句子标记性

1 引言

场景角色(locative role)是典型的背景概念角色,泛指事体存在或事件发生的空间或时间范围。根据其范围大小,该角色可处于不同层级:事体占据的具体位置为处所(location),事件发生或状态存在所触及的大的时空范围为场景(setting)。场景角色还包括心理空间或抽象场景(Langacker 1999:67)。为方便起见,本研究把这些角色统称为场景。场景角色接近于概念角色凸显等级的末端,不具有凸显性,通常解码为修饰成分,在句式中编码为地点状语或时间状语(郭巍 王义娜 2011)。因此,场景角色作状语的结构无标记。但是,场景编码为主语的情况较为常见,其描述散见于各类英语语法文献(Biber,etal1999; Quirk,eta1 1985)。Langacker认为,这些场景作主语的现象,属于概念角色的非典型编码,源于说话人对事件编码时识解到场景的角色地位得到提升,因此属于有标记性结构(Langacker 1999,2009等)。

“标记性”(王鲁南 2010:98-100)使得场景主语结构成为二语习得的难点,学习者面临的困难是把概念角色的提升及其句式表现对应起来,而场景主语结构的类别多样性以及类别之间的差异使得场景主语结构习得更加具有挑战性。在二语研究领域,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研究还是一个未涉及的课题。本文旨在:(1)考察中国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场景主语结构式的习得顺序;(2)探究语义、标记性、母语等因素对场景主语结构习得的影响。

2 英语场景主语结构的不同类型

结合句子结构的分类和Langacker例举的场景主语结构(Langacker 1991:346),我们选择5类常用的场景主语结构进行研究。

(1)感知动词场景主语结构:

a. Thursday saw yet another startling development.

b. Independence Hall has witnessed many historic events.

c. Florida experiences a lot of hurricanes.

(2)容器/内容场景主语结构:

a. The dam contains 2000 acre feet of water.

b. The tent sleeps five people.

c. The auditorium seats 450 people.

(3)动态场景主语结构:

a. The garden is swarming with bees.

b. My cat is crawling with fleas.

(4)抽象场景存现结构:

a. There was a dead rat ly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kitchen floor.

b. There stands a vase on the table.

c. There are said to be people dancing in the street.

(5)抽象场景非人称主语结构:

a. It is hot in California.

b. It’s amusing when he tells crude jokes.

(1)类结构中,动词是see,witness,experience等表达感知事件的及物动词,主语是场景或时间,属于场景转喻现象;(2)类结构是主-谓-宾格式,但是主语和宾语不是施受对立关系,而是容器/内容关系,属于图形/背景转换现象。(1)和(2)两类句式都不能变为被动语态;(3)类结构有两个主语,一个是结构上的主语,即场景主语,另一个是语义关系主语;(4)类结构是“存现句”(张克定 2009:33-36),有不同句式,难易不同,标记性等级不同;(5)类为抽象场景非人称主语结构。这些不同类型的场景主语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对语言习得构成障碍。

3 实证研究

3.1 受试

本研究设计语法判断GJT和句子翻译两个部分。参加GJT的受试共176人,其中高水平组79人,低水平组97人,均来自作者所在大学。高水平组学生为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低水平组学生由参加入学分级考试成绩在后200名的学生组成,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参加翻译测试的学生共88人,均为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他们没有参加过GJT测试。

3.2 调查工具

GJT用来考察受试对英语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采用4级量表,按照非常不合法到非常合法分为4个等级,依次赋值1、2、3和4。Think-aloud配在每一个句子后面,要求学生判断句子的语法可接受性的同时,写下判断理由,以帮助分析影响习得的因素。GJT由13个场景主语结构组成,包括上文列出的5类场景主语结构的典型例句。本次研究没有加入非场景主语结构为干扰项,因为它基于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有标记性语言现象比无标记性的更难习得。在测试题中,场景主语结构的类型被打乱,以避免学生类推。

句子翻译包括前面介绍的5类结构、13个场景主语句式,旨在考察学生场景作主语的倾向,验证GJT的测试结果,同时考察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难易度差异及习得的影响因素。

3.3 分析方法

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考察不同类型的场景主语结构的组间差别和单组内句式间的差别。如果单组内只包含两个句式,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验;think-aloud采用手动方法,穷尽列出判断原因,逐一分析;句子翻译采用百分比计算方法。

4 研究结果

本小节分析GJT和翻译两种测量手段的研究结果。GJT测量包括两项统计,一项考察场景主语结构不同类别的二语习得顺序,另一项考察同类结构内部不同句式难度差异。

4.1 GJT检测结果

1)不同类别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顺序

如表1所示,除容器/内容类外,高水平组的各类型结构平均分均高于低水平组的平均分。为了考察这些平均值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确定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顺序,我们用单项方差分析对高低两个水平组数据分别进行组间多重比较,见表2。

表1 5类场景主语结构水平 平均值和标准差比较

表2 高低水平组各类句式的多重比较

表注:***p<0.001,**p<0.01,*p<0.05。

表1、表2显示,低水平组各类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顺序为:抽象>感知、存现>容器/内容>动态场景,感知动词类和存现场景类差异不显著。高水平组各类结构的习得顺序为:抽象>感知>存现、容器/内容、动态场景。存现、容器/内容、动态场景主语结构之间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场景主语的各类结构对我国习得者存在难度差异,总体上表现出规律性特征:抽象场景It类和感知动词类相对容易,存现场景类总体表现难度适中,动态场景类和容器/内容类最难。

2)同类型主语结构中各句式的习得特征

感知动词类、容器/内容类和存现场景类主语结构各包括3个独立句式,使用单项方差分析考察各句式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见表3)。动态场景主语类和抽象场景It类各包括两个独立句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见表4)。

由表3和表4可见,除(1)a和(1)c、(3)a和(3)b之间,其他各类主语结构的句式之间都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不仅受到语义关系影响,还有其他因素起作用,后面详细讨论。

表3 感知动词类、容器/内容类和 存现场景类结构组内句式方差

表注:P <0.05。

表4 动态场景结构和抽象场景It结构组 内句式差异T检验结果

表注:P <0.05。

4.2 句子翻译检测结果

对于翻译测试的统计, 主要分成使用场景主语结构和非场景主语结构两类,分别以错误和正确分类统计。使用场景主语的翻译又分为预期动词和非预期动词两种。例如,翻译句子“独立大厅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有3种情况:(1)The Hall of Independence witnessed many historical events. (1)运用场景作主语,并正确使用预期动词;(2)The Hall of Independence is a witness to a lot of historical events. (2)运用场景作主语,但没有使用预期动词,属于正确的非预期场景主语; (3)Many historical events were seen by this hall of independence. 句子没有使用场景作主语,属于错误的非场景主语结构。表5是翻译测试情况的列表。

表5 汉译英翻译测试中场景 主语结构的运用

从表5可以看出,学生对场景主语结构使用的几个特点:第一,从类别看,学生使用场景主语结构的倾向和正确率差异很大。感知动词类正确率67.4%,抽象场景It类 39.7%,容器/内容类为33.3%,存现结构类31.06%,动态场景类1.1%。按句子翻译的正确率,得出的顺序是:感知动词类>抽象场景类>容器内容类>存现结构类>动态场景类。单个句子对比,差异更加明显,如(1)a句的正确率77.2%,(3)a正确率仅1.1%。第二,同类主语结构各句式之间正确率差异也较大,最典型的是存现句,3个句子难度差异很大:(4)a正确率73.9%,(4)b正确率18.2%,(4)c1.1%。这印证了表3、表4语法判断的结果。第三,除学生非常熟悉的几个句子,学生表达语义时多选择非场景主语结构。翻译测试结果显示,学生总体使用非场景主语结构的倾向44.5%。第四,学生虽然具有使用场景主语的意识,但习得障碍明显,总平均正确率36.7%,这一比例主要来自there,it和witness等学生熟知的句式,其他句型习得水平较低。典型错误是使用被动语态,而场景主语结构的一大特征是动词没有被动语态。

5 讨论

以汉语为母语的习得者对英语场景主语的习得具有一定顺序规律。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GJT的顺序分别为:抽象>感知>存现、容器/内容、动态场景和抽象>感知、存现>容器/内容>动态场景主语结构。虽然有个别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却依然显示相同趋势,提示该结构不同类型之间的难度存在差异,感知动词类和抽象场景It类的接受度显著高于容器/内容类和动态场景类结构,句式翻译测试的结果验证了这一基本顺序。

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语义、语言水平、母语迁移、语言结构和句式的标记性等因素均可能影响英语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

首先,语义是制约场景主语结构习得的重要因素。例如,动态场景主语结构在GJT高低两个水平组和翻译测试中都显示在习得顺序的末端,而抽象场景It结构和感知动词结构总是位于习得顺序的前端。这些发现说明语义在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过程中很重要,场景主语结构的类型本身依据语义划分。

本研究发现,母语迁移是场景主语结构习得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以感知动词类和容器/内容类为例,两类结构有相同之处,都是主语-谓语-宾语结构,动词都具有拟人化特征,如witness,see,sleep,seat等。但研究发现,感知动词类主语结构的接受度显著高于容器/内容类(见表2、表3),句子翻译的正确率也差异很大,分别平均为67.4%和33.3%(见表5)。对比英汉两类结构发现,对于感知动词类结构,英汉两种语言具有相同语义关系,场景主语都属转喻现象。如The Hall of Independence has witnessed many historical events这个句子用事件发生的场景代替场景中的施动者作主语。在汉语“历史见证了……”、“大海见证了……”等结构中,语义关系和英语完全对应,同属场景转喻现象,习得中实现正迁移。再看容器/内容类,句式The tent sleeps 5 people等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结构,在think-aloud部分,很多学生在这句的下面写着“帐篷怎么能睡觉呢?”,在测试中,这类结构的可接受度相对低。同样的问题在翻译测验中也有体现,就这句而言,51.2%的学生选择使用非场景主语结构,28.4%的学生选择使用场景主语结构,但以hold,contain等替换sleep;19.3%的学生翻译时在sleep前面加上一个情态动词,变成The tent can sleep 5 people;88个学生中只有1个学生翻译成预期句子。可见,母语对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此外,英语句式的标记程度是制约场景主语结构习得的又一个因素。和非场景主语语句相比,场景主语结构都是标记性句式。但研究显示,场景主语结构的各句式标记等级不同,且对习得产生影响。第一,结构类型的标记性影响习得,动态场景主语结构是最典型的例子。仔细观察(3)a和(3)b两个句子The garden is swarming with bees和My cat is crawling with fleas不难发现,它们在英语本族语内的标记性很高。首先,这两个句子有两个主语,结构上的主语为场景,意义上的主语是介词with后面的名词bees和fleas, 这一点不同于其他场景主语结构。其次,句式运用-ing形式作谓语,表示特定意义,表示某个地方到处飞满了/爬满了某种东西,增加动态效果,也增加其标记性等级。很多受试在解释时指出该句应该改为被动语态。第二,同类场景主语结构内部各句式标记性程度差异也很明显。

根据研究结果还可以推断,输入对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有一定影响。(1)从研究得出的习得顺序看,排在前面的抽象场景it结构和感知动词结构都是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较常见的,容器/内容类出现频率较低,动态场景结构只是偶尔出现。存现结构输入频率高,但其又分为标记等级不同的各种句式,居于中间位置。(2)同一类型的各个句式也表现出输入频率和习得的关系。例如,存现场景结构的3个句式,There is..., There stands..., There are said...的输入频率递减,表3显示3个句式两两之间差异显著。

至此,本研究表明场景主语结构的习得受到语义、母语、语言水平、句式标记性、输入等因素影响,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现象,运用单一的任何一个因素阐释习得都可能有偏颇,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涌现主义(emergentism)的习得观。

郭 巍 王义娜.场景和处所的概念角色分析[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3).

王鲁南. 标记性在语际迁移中作用的反思[J]. 外语学刊, 2010(5).

张克定. 空间表达的认知语用解读[J]. 外语学刊, 2009(2).

Biber,etal.LongmanGrammarofSpokenandWrittenEnglish[M]. Edinburgh: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9.

Dowty, D.TheGardenSwarmswithBeesandtheFallacyofArgumentAlternation[A]. In Y. Ravin & C. Leacock(eds.).Polysemy:TheoreticalandComputationalApproaches[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Langacker, R. W.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DescriptiveApplication[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Langacker, R. W.GrammarandConceptualization[M].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999.

Langacker, R. W.InvestigationsinCognitiveGrammar[M].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9.

Quirk,etal.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M]. London/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责任编辑王松鹤】

AResearchonSequentialOrderofSetting-subjectConstructionandAffectingFactors

Guo Wei Wang Yi-na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Markedness of setting-subject construction resulting from the raising of its conceptual role from adverbial to subject, with the diversity of its types, causes great difficulties and complexity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sequential order of acquisition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Five typical setting-subject constructions are studied through two complementary tests: grammatical judgment test and translation test. Research subjects are college students from two language level groups in the same university. Results show that in learning setting-subject constructions, there is an acquisition order for Chinese learners. The sensory verb construction and abstract setting It construction are acquired significantly easier than container-content setting-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dynamic setting-subject constructi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actors such as semantic relation, language level, native language transfer and markedness of construction are all functioning interactively in determining the difficulty degrees for learners,and this, to a certain extent, confirms the emergentist view of acquisition.

setting-subject construction; acquisition order;language transfer; markedness

H319

A

1000-0100(2013)03-0104-5

2012-09-30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英汉场景编码的句式与篇章语义研究”(10YJA740092)的阶段性成果。

编者按:本期发表的4篇文章说明,二语习得和大学外语教学的有效研究方法可能有:(1)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如英语场景主语结构理论、默期理论)展开探讨,(2)以二语习得和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某一重要因素(如效率、教师话语)实施考察。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研究者多维度、多层面的长期努力。

猜你喜欢
正确率主语句式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