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时间对我国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2013-10-26 07:53王少峰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预赛名次决赛

王少峰

(安康学院 体育系,陕西 安康 725000)

飞行时间是指蹦床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在离开弹网腾空时间的总和,是蹦床运动中衡量运动员腾空高度的标志,是蹦床运动“高”这一特点的充分表现。在飞行时间没有出现以前往往是用总时间来衡量一套动作的腾空高度,时间超过规定的数值就表明具备一定的腾空高度,运动员最多可以得到腾空高度的加分0.3分。在国际体操联合会新颁布的2011-2012年蹦床评分规则中,新颁布评分规则最大的变化是新加入飞行时间分一项作为最终成绩的组成部分,成套动作的总时间再减去触网阶段的总时间就得到飞行时间分,即成套动作中运动员腾空的总时间[1]。腾空飞行有多少秒就得到相应多少的飞行时间分。成套最终成绩的构成原本由1个难度得分,3个技术得分和位移分构成,改变后成为有3个技术分,1个难度分,位移分和1个飞行分构成。

表1 蹦床规则改变前后整套成绩得分构成对比

飞行时间分作为成绩构成的一个客观性因素,一方面提高运动员的整套动作得分,另一方面提高了蹦床评评分的客观性。新规则加入飞行时间分,对比之前国内比赛中腾空高度加分这一规则有更加重要的普遍性意义,新规则加入飞行时间一方面增加了最终成绩的构成因素,也使蹦床整套动作得分普遍提高了将近20分,所以整套最终成绩可能产生叠加效应而增加运动员的区分度。新规则改变后国内在实施新规则的同时取消了高度加分这一项特定规则,2011年度全国蹦床锦标赛是规则改变后的第一次全国性蹦床比赛,新规则加入飞行时间分对我国优秀的男子蹦床运动员比赛结果能产生哪些重要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11年全国蹦床锦标赛男子网上单人项目的运动员47人,为此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来处理比赛相关的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飞行分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2.1.1 飞行分对预赛前16名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飞行时间对男子网上个人预赛的名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图1所示,加入飞行时间前后运动员名次总的趋势是一致的,特别是对前4名没有影响变化,但是对5名到16名运动员的名次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名次变化为4位。在这16名运动员中有9人的名次产生了改变,占到所统计人数的56.25%。另一方面在这16名运动员中名次变化正影响的,运动员名次上升3位的有1人,名次上升2位的有1人,名次上升1位的有3人。飞行分对运动员名次有负影响的,下降4位的有1人,下降2位的1人,下降1为的有2人。这都说明了飞行分对比赛的名次产生了一定影响。

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方法来计算加入飞行分前后的成绩有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果发现参赛的47名男子运动员预赛第一套,R=0.964(P<0.01),预赛第二套,R=0.990(P<0.01)。预赛前 16名飞行分和总成绩之间,R=0.944(P<0.01),都呈显著性的相关。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飞行时间分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影响因素影响最终成绩,另外,最终成绩是由包含了技术分、飞行时间分、难度分,以及位移分这几个因素共同组成,几个因素中改变任何一个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成绩,并且各个成绩构成因素之间也会产生相互的影响。

图1 新规则加入飞行分后对预赛前16名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2.1.2 飞行分对决赛成绩的影响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男子网上个人决赛的运动员的飞行时间分并没有对运动员的最终名次产生影响。决赛的八名运动员除了第八名符浩成套动作失败得到的高度分为12.100和最终得分为38.600外,决赛前七名的运动员高度分都在17分以上,但是运动员没有一人的高度分达到18分。飞行分最高分为董栋的17.840分,前七名的飞行时间均值为17.389分。决赛的飞行时间分除了涂潇外普遍超过难度分。

表2 男子网上个人决赛项目飞行分与最终成绩情况

2.2 飞行分与难度分、技术分之间的关系

2.2.1 飞行分与难度分之间的关系

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方法来计算飞行分与难度分之间的关系,预赛第一套R=0.728(P<0.01)、预赛第二套 R=0.720(P<0.01),决赛套 R=0.311、P=0.453(P>0.01)。预赛难度分和飞行时间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决赛的难度分和飞行时间分没有显著性相关。说明飞行时间分与预赛的难度分显著相关,但是和决赛的难度分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

2.2.2 飞行分与技术分之间的关系

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方法来计算飞行分与技术分之间的关系预赛第一套R=0.599(P<0.01)、预赛第二套R=0.801(P<0.01),决赛套R=0.500(P>0.01)。预赛技术分和飞行时间分显著相关,决赛的技术分和飞行时间分没有显著性相关。对参加决赛的运动员逐个进行分析,发现除了涂潇比赛的3套成绩飞行分与技术分之间的关系 R=0.500、P=0.667(P>0.01)没有呈现显著相关性,其他7名运动员的比赛的3套成绩飞行分与技术分之间的关系都为R=1呈现直线相关。说明涂潇的飞行时间分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套成绩影响比较大。

新的蹦床评分系统引入飞行时间分后就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如蹦床训练中就会更加注重运动员的腾空时间,运动员的网性和下肢力量就显的更为重要。动作的编排方面就会把腾空时间、整套动作的稳定性放在重要的位置,增加飞行时间一方面意味着运动员有了更长腾空时间,有了更大的难度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增加飞行时间也意味着增加了出网的速度,增加了飞出网面的风险性。因为更高的腾空高度就要求有更精确的出网角度和入网角度,同时对整套动作的节奏和稳定性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对运动员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运动员的腾空飞行时间作为蹦床项目“高”的体现是完成难度动作的基础,是运动员在一定难度和技术情况下竞技能力的综合体现,且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度而破坏已有的动作技术和难度而降低整套动作的成功率。

3 结论

(1)引入飞行时间对男子预赛的名次最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对决赛名次没有影响。决赛的飞行时间分除了涂潇外普遍超过难度分。决赛前7名的运动员高度分都在17分以上,但是运动员没有一人的高度分达到18分。飞行分最高分为董栋的17.840分,前7名的飞行时间均值为17.389分。

(2)预赛难度分和飞行时间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决赛的难度分和飞行时间分没有显著性相关。飞行时间对男子预赛的名次最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对决赛名次没有影响。决赛前8名运动员除了涂潇外飞行时间分飞行分与技术分之间都呈现显著相关性。

(3)在规则适应阶段应提高飞行分,但同时必须注意综合难度、技术以及位移等对成绩的影响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1]国际体操联合会.蹦床评分规则2011-2012[S].2011.

[2]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冯本余.第27届世界蹦床锦标赛中、外优秀男子运动员网上个人飞行时间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3):47-51.

[4]骆意.规则变化后蹦床运动飞行分对成绩的影响[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4):66-69.

[5]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11年全国蹦床锦标赛成绩册[Z].2011.

猜你喜欢
预赛名次决赛
挺进决赛
一道四川省预赛题的探究
排名次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数读欧预赛
王天一先负赵国荣
一道预赛试题的渊源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