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3-10-26 07:53史立峰梁培根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嵌入式用人单位院校

史立峰,梁培根,邓 雷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188;2.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6;3.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168)

当前高职院校办好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社会对体育服务型人才的强烈需求与学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其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与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重叠、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的“趋同性”和“供需二张皮”。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和迅猛发展的大众体育文化市场强烈需求同时,在与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激烈竞争的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根本,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好体育专业、培养特色人才、解决就业困难的关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目前开设体育专业的国内44所高职院校(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院校特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对课题组成员收集的有关全国44所开设体育专业的高职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方案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1.2.2 访谈法

向国内23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负责人、职业教育研究专家以及用人单位人事负责人就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内容以及改革与创新等具体问题进行咨询,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

以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近两年毕业的学生为对象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33份,有效回收率为66%,了解毕业生工作单位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胜任工作岗位的满意度。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分析

据2007年数据统计,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主要分布在师范类院校中,占总数的42.2%,综合性大学占20.6%,体育类院校占18.7%,其他类型高校(含高职)占18.4%。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权威发布,2010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有1239所,而开设了体育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只有44所,且开设的专业大多都是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方向有体育保健、体育舞蹈、高尔夫、安全事务管理等。从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开设体育专业无论是院校数量还是专业数量与历史都与本科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部分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全面发展、体育管理的专门人才、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重叠较多。分析原因,其人才培养目标存在重理论传授、轻实践培养的校本位思想,人才质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没有从根本上走出传统本科压缩、三段式的办学模式。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单位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体育专业服务型人才的需求。

2.2 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模式改革与创新动力分析

2.2.1 社会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壮大

目前,我国的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33.9%,体育社会指导员约20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口之比约为1:6500。若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的每千人配备2~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标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数至少为65万人。可以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如果我国体育人口发展到50%左右,约7.5亿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应至少达到五百万人以上。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培养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主要就业方向为体育社会指导员岗位,并为全民健身和社会企业提供体育服务,而高等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方向同样如此。因此,在与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激烈竞争的同时,加强高职院校培养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一批有特色的、与用人单位需求相适应的体育管理、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型体育人才应当是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2.2.2 用人单位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日趋严格

通过调查、走访社会体育俱乐部等用人单位管理人员了解到,首先用人单位需求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主要指精通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具有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管理人才,而目前用人单位体育服务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服务与管理思想和理念相对滞后,从而制约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市场的发展,这给高职院校培养体育服务与管理专门人才提供了目标和方向。其次是用人单位缺乏技术服务与指导型人才和社会实践能力强的管理型人才。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敬业与进取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意识、社会实践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从课题组对近两年部分毕业生问卷调查以及对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调查来看,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岗位的人数只占调查毕业总人数的42%,其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胜任工作岗位的满意度较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因此,必须加强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寻找一种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的“嵌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高职院校办好体育专业、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效途径。

2.3 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施

2.3.1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从全国44所开设体育专业的高职院校调查情况来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知识和能力不等、教材与工作实际分离等问题,引入“嵌入式”概念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质是引入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度融合,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集成,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一体化课程建设。“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就是积极引导健身中心、俱乐部等用人单位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参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教材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培养出符合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用人单位需求的具备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和能力集于一身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服务型体育专门人才。

2.3.2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嵌入式”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区别于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同时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嵌入式”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在人才培养的不同时间,通过采用合适的途径,将用人单位文化、资源、标准等要素嵌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核心是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可采用“1+1+0.25+0.75”四段式教学组织形式。在大学第一学年,通过体育职业入门课程的学习、聘请体育服务与管理专家开展职业入门及职业规划讲座,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及要求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体育服务类工作的氛围,了解体育服务与管理基本理念、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等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定位、打下专业基础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大学第二学年,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项目化教学中充分地嵌入用人单位文化(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体育服务与管理理念、体育服务与管理手段与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服务基本能力、体育服务核心能力、体育专项技能及职业素质。在大学第三学年前半学年,面向专业学生开设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专门化课程,开设订单班,进一步嵌入相对应单位的文化(单位环境、核心价值观、礼节和礼仪、职业素养)、资源及用人标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服务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大学第三学年后期,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从事实际的体育指导、咨询与服务工作,全方面地嵌入相应工作的各个要素。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图1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2.3.3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一是与用人单位联手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用人单位不仅要参与体育专业方向建设,更重要的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初期,就要求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修改,使学校培养的体育服务类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二是与用人单位合作确定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把全部课程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分成职业基本素质模块、体育服务能力模块、体育服务类核心能力模块和体育专项技能拓展模块四个部分。体育服务类核心能力模块可以设置若干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并引入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标准,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体育服务技能的提高,又缩短了课程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三是用人单位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师到用人单位参与培训,取得体育指导员等的资格证书,同时,聘请体育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形成一个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四是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聘请用人单位体育专家,参与核心课程建设,利用用人单位的培训教材,进行教材开发和建设,编写一套切合实际的校本教材。

2.3.4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1)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多方位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嵌入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使用人单位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的。

(2)制订“综合素质+体育服务能力+体育技能”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着力构建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为基本素质模块,目的是为学生日后持续发展提供潜力;第二个模块为体育服务能力模块,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基本能力;第三个模块是体育服务类核心能力模块,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与体育服务与管理典型技能,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第四个模块是体育专项技能拓展模块,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各体育专项技能,为更好地服务于体育事业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提供保障。

(3)采用“1+1+0.25+0.75”教学组织模式。实施新的培养方案,改变本科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新的培养方案重新搭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四个模块,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强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以体育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群核心能力要求为依据,以任务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和增强学生体育服务管理能力、体育专项技能为中心,实施“1+1+0.25+0.75”教学组织模式。

(4)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健身中心、社区、各运动俱乐部等合作开办各种订单班。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中山国际高尔夫球俱乐部合作成立了高尔夫球班,该班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高尔夫球俱乐部需求而展开,俱乐部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目标明确,从培养计划制定、学员选拔、专业教学、顶岗实习到就业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鼎力配合与支持。

3 结论与建议

探索高职院校培养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工学结合,确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改革和创新,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高职院校办好体育专业、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效途径。

[1]马小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6):130.

[2]彭贻海,王莉,严精华,等.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社会需求的相互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89-93.

[3]朱军,权德庆,白跃世,等.高等体育院校本科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6):97-100.

[4]石岩,舒宗礼.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8(7):40.

[5]夏贵霞,舒宗礼,夏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95-98.

[6]车志宏.内蒙古自治区健身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1(1):10-12.

[7]陈伟.21世纪的体育教育特征——高素质前提下的高个性化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1-3.

[8]杨鹏,陈秋喜.体育经营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6):75-76.

[9]叶红英.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学院,2012(6):19-21.

[10]周兰英.和谐社会视野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成人教育,2009(2):25-27.

[11]王爱丰,王正伦,王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1-32.

[12]唐孝明.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5):85-87.

[13]彭杰.学校体育中竞争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2,18(4):36-37.

猜你喜欢
嵌入式用人单位院校
基于IMX6ULL的嵌入式根文件系统构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ARM嵌入式的关于图像处理的交通信号灯识别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